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66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该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包括梁体、与梁体连接的支撑体、与梁体垂直布置的双层板;支撑体为柱体或墙体;双层板包括上板、下板、上下板连接段;上板为平板;下板为异形板;上板和下板通过上下板连接段连接;上板和和下板之间的空心部分形成空腔部,设备管线穿过空腔部。该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可应用于框架结构体系、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建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对大柱网、高净高、建筑造型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难以达到要求。跨度越大、净高要求越高,普通的混凝土结构体系自重和框架截面会更大。此外下方设备管线叠加,净高会进一步压缩,整体更加臃肿。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是通过建筑吊顶来遮挡,较低的吊顶降低了使用者的室内空间感受。
[0003]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各地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均有要求。大跨度、复杂造型的结构体系往往难以采用预制技术,结构体系需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0004]因此提供一种具备高效的承载能力及造型简洁美观并且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结构,已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以提供一种具备高效的承载能力及造型简洁美观并且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结构,其中的双层板以平板为上板、异形板为下板,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的特点,双层板整体受力,增大竖向承载力和抗侧刚度。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包括:梁体、与梁体连接的支撑体、与梁体垂直布置的双层板;所述支撑体为柱体或墙体;所述双层板包括上板、下板、上下板连接段;所述上板为平板;所述下板为异形板;所述上下板连接段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的板跨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通过所述上下板连接段连接;所述上板和和所述下板之间的空心部分形成空腔部,设备管线穿过所述空腔部。
[0008]进一步地,双层板为单向传力,垂直双层板布置方向为梁体和柱体的组合或梁体和墙体的组合,该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可应用于框架结构体系或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该单向双层板式结构竖向荷载由上板传递给下板,上下板将力单向传递给梁体,经梁体传递给柱体或墙体,最后传递到基础;双层板方向由上板、下板和柱体的组合或上板、下板和墙体的组合共同提供抗侧刚度,垂直双层板布置方向由梁体和柱体的组合或梁体和墙体的组合承担水平荷载。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板连接段为平直连接段,能够协调两块板变形,使两块板连成整体共同受力。
[0010]进一步地,无装配式要求时整体浇筑;当采用叠合楼板时,所述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楼板叠合层、预制板(上板),预制板搁置于下板上兼做模板,上下板连接段与预制楼板叠合层同时浇筑形成整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板为弧形板或一定角度的倾斜平板。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弧形板的跨高比或倾斜平板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比较下板受轴力和弯矩相对大小达到最优。
[0013]进一步地,所述梁体为框架梁。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框架梁为普通框架,根据跨度可采用预制叠合梁或现浇梁。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双层板式结构还包括可拆卸楼板,供所述设备管线检修时使用;所述可拆卸楼板的一端与所述梁体通过牛腿连接,所述可拆卸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板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楼板包括可拆卸楼板现浇段,所述可拆卸楼板现浇段设于楼板跨中位置。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拆卸楼板为可更换材质板,为预制混凝土板、钢盖板或高分子盖板。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牛腿为钢牛腿或混凝土牛腿。
[0019]进一步地,所述柱体为框架柱。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框架柱为现浇柱、钢骨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柱中的一种。
[002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柱包括节点区,所述节点区设柱帽,以承担不平衡内力。
[0022]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为剪力墙。
[00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剪力墙为现浇剪力墙、预制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中的一种。
[00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板为现浇板或钢筋桁架叠合板。
[00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板为现浇板或钢筋桁架叠合板。
[002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浇筑为整体,为整体受力。
[002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双层板还包括纵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设于所述空腔部内,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和整体性;所述纵向加劲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连接。
[00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板设有无粘结预应力筋,控制整体挠度、裂缝、减小平面应力。
[002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延跨度单向布设。考虑控制裂缝、减小平面应力时设于板厚度中心位置,起控制挠度时设于板厚度中心偏下位置。
[00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设备管线包括暖通风管、水电管线。
[0031]进一步地,所述水电管线包括给排水管、电管。
[0032]进一步地,上述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可采用整体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形成框架结构体系或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
[0033]进一步地,上述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形成框架结构体系或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采用整体现浇混凝土时:
[0035]S1、搭设脚手架设模板,绑扎梁柱钢筋或剪力墙钢筋、下板钢筋,所述上下板连接段和所述上板在梁支座位置预留钢筋,浇筑梁柱下板混凝土。
[0036]S2、养护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所述下板、梁柱模板或剪力墙模板,连接处凿毛处理,设上板模板,绑扎上板钢筋,预留出可拆卸楼板位置洞口,并浇筑混凝土。
[0037]S3、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全部模板,拆模板时可拆卸楼板位置洞口可作为辅助
孔方便拆模,混凝土部分形成整体。
[0038]S4、安装所述设备管线,可拆卸楼板位置洞口可作为辅助孔,设备管线安装完毕后覆盖所述可拆卸楼板,得到一个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得到的一个单向双层板式结构为一个单向双层板式框架模块或一个单向双层板式框架

剪力墙模块。
[0039]S5、重复上述4个步骤施工其他跨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体系或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
[0040]采用预制混凝土时:
[0041]S1

、首先进行多层预制柱或预制剪力墙的吊装施工,上、下预制柱或剪力墙通过柱或墙纵筋进行连接,预制柱或预制剪力墙与基础或下部构件通过灌浆套筒或波纹管进行连接,预制柱或预制剪力墙施工完成后设置临时支撑。
[0042]S2

、预制柱或预制剪力墙安装施工结束后,连接处凿毛,支梁和下板模板,绑扎钢筋,所述上下板连接段和所述上板在梁支座位置预留钢筋,浇筑混凝土。
[0043]S3

、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连接处凿毛,吊装预制上板,预留出可拆卸楼板位置洞口,浇筑预制楼板叠合层和连接段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包括:梁体、与梁体连接的支撑体、与梁体垂直布置的双层板;所述支撑体为柱体或墙体;所述双层板包括上板(4)、下板(3)、上下板连接段(7);所述上板(4)为平板;所述下板(3)为异形板;所述上下板连接段(7)设于所述上板(4)和所述下板(3)之间的板跨中,所述上板(4)和所述下板(3)通过所述上下板连接段(7)连接;所述上板(4)和和所述下板(3)之间的空心部分形成空腔部,设备管线穿过所述空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3)为弧形板或倾斜平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框架梁(1);所述框架梁(1)为预制叠合梁或现浇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双层板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双层板式结构还包括可拆卸楼板(8);所述可拆卸楼板(8)的一端与所述梁体通过牛腿(9)连接,所述可拆卸楼板(8)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群万月荣许晓梁孙后伟戴嘉琦陈康诠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