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昊专利>正文

框架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79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式建筑。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框架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承载框架,与所述建筑主体相连接以支撑所述建筑主体;以及外层框架,位于所述承载框架的外侧,其中,所述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和/或承载外界载荷。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框架式建筑,减轻了承载框架的载荷,保证了承载框架的安全性。保证了承载框架的安全性。保证了承载框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式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框架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框架式建筑是将建筑物的至少一部分采用工厂批量化生产,在建造现场拼接并安装的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相比,模块化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便捷且高效、节约资源以及建造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对绿色、环保、节能等理念的追求,使得模块化建筑越来越多的被认可和接收。
[0003]在现有技术中,模块化/框架式建筑的框架往往在支撑建筑主体的同时,还需要满足设备挂载等的需求,这不仅对框架提出了更高的性能需求,也会带来很多影响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0004]因此,希望能有一种新的框架式建筑,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式建筑,特别是一种内外框架载荷及整体隔热层超低能耗模块化建筑物系统,从而减轻承载框架的载荷,保证承载框架的安全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框架式建筑,包括:
[0007]建筑主体;
[0008]承载框架,与所述建筑主体相连接以支撑所述建筑主体;以及外层框架,位于所述承载框架的外侧,
[0009]其中,所述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和/或承载外界载荷。
[0010]可选地,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
[0011]隔热层,位于所述承载框架与所述外层框架之间;以及
[0012]密封层,位于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承载框架一侧的表面上和/或位于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外层框架一侧的表面上,
[0013]其中,所述承载框架、所述外层框架均为包括四周和顶部的全框架笼式结构;
[0014]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密封层形成包括底部、四周和顶部的全封闭空间;所述隔热层为至少一层;所述密封层为至少一层。
[0015]可选地,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
[0016]门窗,固定在承载框架和外层框架上,并与所述隔热层相连接,
[0017]其中,所述门窗包括隔热单元。
[0018]可选地,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余热新风系统;所述余热新风系统包括:
[0019]通风管道,分别与外界和所述建筑主体的内部相连通,以进行气体交换;以及
[0020]热量回收单元,与所述通风管道相连接以回收从所述建筑主体的内部流向所述外界的气体中的热量。
[0021]可选地,所述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
[0022]可选地,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
[0023]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接收太阳能,并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0024]融雪单元,与所述发电单元相连接以接收所述发电单元转换的电能,并对所述发电单元进行加热以融化所述发电单元表面的积雪;
[0025]散热单元,与所述发电单元相连接以吸收所述发电单元的热量;以及
[0026]收集单元,与所述散热单元相连接以收集所述散热单元吸收的热量。
[0027]可选地,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蓄电池;
[0028]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相连接以接收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
[0029]所述蓄电池与电网相连接以接收和/或输出电能。
[0030]可选地,所述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包括选自储电箱、储冷箱、储热箱中的至少一种;
[0031]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覆盖在所述外部设备表面。
[0032]可选地,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
[0033]冷源,与所述建筑主体相连接以降低所述建筑主体中至少一部分的温度;以及
[0034]热源,与所述建筑主体相连接以提高所述建筑主体中至少一部分的温度。
[0035]可选地,所述外层框架与选自抗风结构、抗震结构、防冻土塌陷结构和防洪涝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相连接以承载外部载荷。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框架式建筑,内侧的承载框架支撑建筑主体,外侧的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和/或承载外部载荷,不仅减轻了承载框架的承载负担,还保证了承载框架一直承担较为稳定的载荷,极大的避免了负载增加、变动等给承载框架带来的结构安全方面的威胁,保证了承载框架的安全性。
[0037]进一步地,承载框架与外部框架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减少了热量的散失,降低了所需的功耗,能够实现建筑物的超低功耗。
[0038]进一步地,框架式建筑上设置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融雪单元、散热单元、收集单元和蓄电池等中的至少一种,保证了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以及能量利用率。
[0039]进一步地,框架式建筑包括了多种能量回收方式以及保温方式,保证了能量利用率,能够实现超低能耗。
[0040]进一步地,框架式建筑包括多个模块化的组件,不仅制造安装方便,还方便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附图说明
[004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42]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框架式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框架式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太阳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下文中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专利技术。
[0047]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004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框架式建筑。该框架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承载框架和外层框架。具体地,承载框架与建筑主体相连接以支撑建筑主体。外层框架位于承载框架的外侧,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和/或承载外界载荷。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框架式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框架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00、承载框架200和外层框架300。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的是一种三层(三层是指承载框架200、外层框架300和隔热层400)全框架结构,隔热层400形成全封闭结构。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图1所示结构。框架式建筑中(承载框架200/外层框架300)采用的结构可以是各种类型。
[0049]具体地,建筑主体100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承载框架,与所述建筑主体相连接以支撑所述建筑主体;以及外层框架,位于所述承载框架的外侧,其中,所述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和/或承载外界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建筑,其中,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隔热层,位于所述承载框架与所述外层框架之间;以及密封层,位于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承载框架一侧的表面上和/或位于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外层框架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所述承载框架、所述外层框架均为包括四周和顶部的全框架笼式结构;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密封层形成包括底部、四周和顶部的全封闭空间;所述隔热层为至少一层;所述密封层为至少一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建筑,其中,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门窗,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和所述外层框架上,并与所述隔热层相连接,其中,所述门窗包括隔热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建筑,其中,所述框架式建筑还包括余热新风系统;所述余热新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分别与外界和所述建筑主体的内部相连通,以进行气体交换;以及热量回收单元,与所述通风管道相连接以回收从所述建筑主体的内部流向所述外界的气体中的热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建筑,其中,所述外层框架挂载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昊
申请(专利权)人:吕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