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35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包括:第一信号引线模块;第二信号引线模块;第一绝缘固定模块,部分包裹第一信号引线模块;第二绝缘固定模块,部分包裹第二信号引线模块;第一保持框架,具有第一配合内侧和第一配合外侧,第一配合内侧具有容纳第一信号引线模块的第一配合槽;第二保持框架,具有第二配合内侧和第二配合外侧,第二配合内侧具有容纳第二信号引线模块的第二配合槽;第一屏蔽模块,设置于第一配合外侧;第二屏蔽模块,设置于第二配合外侧;第一信号引线模块与第二信号引线模块成对布置,并形成一个差分传输路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传输结构具有尺寸小型化、差分信号传输质量稳定、组装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差分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差分连接器组件是通讯产品领域中实现信号连接的连接器,差分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多个并列布置的传输结构,传输结构也可以称之为晶片或端子模块,传输结构内包括多个差分对,差分对由两个信号引线模块或信号端子组成,能够传递差分信号,现有技术中的差分对中的两个信号引线模块一般为窄边耦合,两个信号引线模块在传输结构自身厚度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2636101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连接器或者是授权公告号为CN108475888B所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等等,这种差分对中的信号引线模块的分布方式使得两个信号引线模块的走线长度不同,一对信号引线模块的电气传输距离不同,且导致在设置相同数量差分对情况下的整个传输结构的平面尺寸较大。其次,现有信号引线模块与绝缘体为一体注塑成形,生产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信号引线模块,设有与配合器件连接的第一配合端、与印制板连接的第一安装端及在第一配合端和第一安装端之间延伸的第一传输引线;第二信号引线模块,设有与配合器件连接的第二配合端、与印制板连接的第二安装端及在第二配合端和第二安装端之间延伸的第二传输引线;第一绝缘固定模块,部分包裹第一信号引线模块;第二绝缘固定模块,部分包裹第二信号引线模块;第一保持框架,具有第一配合内侧和第一配合外侧,所述第一保持框架具有与第一绝缘固定模块相对应的安装结构,第一配合内侧具有容纳第一信号引线模块的第一配合槽;第二保持框架,具有第二配合内侧和第二配合外侧,所述第二保持框架具有与第二绝缘固定模块相对应的安装结构,第二配合内侧具有容纳第二信号引线模块的第二配合槽;第一屏蔽模块,设置于第一配合外侧,所述第一屏蔽模块与第一信号引线模块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第二屏蔽模块,设置于第二配合外侧,所述第二屏蔽模块与第二信号引线模块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第一信号引线模块与第二信号引线模块成对布置,并形成一个差分传输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结构至少具有两个差分传输路径,每个差分传输路径中的一对信号引线模块具有相同的电气传输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差分传输路径中,一对信号引线模块上的绝缘固定模块的数量相等,且较长差分传输路径上的绝缘固定模块的数量不少于较短的差分传输路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差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持框架与第二保持框架结合后,第一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荫郭建设谢亚军马陆飞张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