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压铸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压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缸体压铸模具一般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将铝液从定模侧的浇筑口内浇灌进压铸腔内,使铝液在压铸腔内冷却成型,即发动机缸体压铸完成。
[0003]在对压铸模具进行冷却时,压铸模的冷却水温度不可太高,否则,水沸腾所形成的蒸汽压力会影响冷却效果。冷却水温上限为95℃,下限为10℃,现有技术多采用压铸专用模具温度机,来控制模具温度,由于压铸模具中循环的冷却水需要保持一定温度,往往需要借用外部加热设备来不断加热冷却水,较为耗费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尽可能少借助外部加热设备的条件下,将冷却液调整至压铸模具所需的冷却温度。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压铸系统,包括压铸模具、注料机构与模外循环冷却机构,所述压铸模具内设有冷却回路,所述注料机构用于向所述压铸模具内注料;
[0006]所述模外循环冷却机构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压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铸模具、注料机构(6)与模外循环冷却机构(8),所述压铸模具内设有冷却回路,所述注料机构(6)用于向所述压铸模具内注料;所述模外循环冷却机构(8)包括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储液部件(85)、用于调节所述储液部件(85)中冷却液温度的调温部件(84)、用于将所述储液部件(85)中冷却液送入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液输送部件(82)以及用于将所述冷却回路中冷却液送至所述储液部件(85)或者外部的回液部件(83),当所述储液部件(85)中冷却液的液位小于预设值时,所述回液部件(83)将所述冷却回路与所述储液部件(85)连通,以使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补充到所述储液部件(85)中;所述调温部件(84)与所述冷却液输送部件(82)均设在所述储液部件(85)上,所述调温部件(84)包括常温冷却液输送管(841)与高温冷却液输送管(843),所述常温冷却液输送管(841)与所述高温冷却液输送管(843)上分别设有第四泵(846)与第三泵(845),所述常温冷却液输送管(841)与所述高温冷却液输送管(843)分别连通第二电磁阀(842)的其中两端,所述第二电磁阀(842)的另一端通过给液管(844)与储液部件(85)连通,所述冷却液输送部件(82)包括用于将所述冷却回路进液口与所述储液部件(85)连通的送液管(821),所述送液管(82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22)与第一泵(823),所述储液部件(85)包括罐体(851)以及设在所述罐体(851)上的温度传感器(853)与液位传感器(8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压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部件(83)包括用于与所述冷却回路与所述罐体(851)连通的回液管(833),所述回液管(833)上设有第三电磁阀(832),且所述第三电磁阀(832)的其中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液管(833)端部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832)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液管(831),所述回液管(833)上还设有第二泵(8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压铸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循环控制系统(81),所述冷却循环控制系统(81)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822)、所述第二电磁阀(842)、所述第三电磁阀(832)、所述第一泵(823)、所述第二泵(834)、所述第三泵(845)、所述第四泵(846)、所述温度传感器(853)与所述液位传感器(852),所述冷却循环控制系统(81)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842)将所述高温冷却液输送管(843)与所述给液管(844)连通,并控制所述第三泵(845)向所述罐体(851)中通入预设温度的冷却液,当预设温度的冷却液达到预设高液位值时,所述液位传感器(852)通过所述冷却循环控制系统(81)向所述第一电磁阀(822)、所述第一泵(823)、所述第二泵(834)与所述第三电磁阀(832)发送开启信号,以使所述送液管(821)将预设温度的冷却液从循环管路的进口端通入,并将所述循环管路出口端排出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排液管(831)排出,当所述罐体(851)中的冷却液达到预设低液位值时,所述液位传感器(852)通过冷却循环控制系统(81)控制所述回液管(833)与所述罐体(851)连通,并同时控制第二电磁阀(842)将常温冷却液输送管(841)与所述给液管(844)连通,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浩,陆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