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24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基坑工作面处设置有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底部,振源位于远离基坑支护结构一侧的土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结构包括外层隔振垫层和内衬缓冲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振结构设置于基坑工作面处,能有效解决地下室的支护结构外侧无法设置一道或多道的隔振屏障的问题,无需占用施工场地外空间,减少对外部周边环境的影响,设置的内置吸声装置,可以进一步对声波降低传播,当声波进入管体声屏障后先会在管体内散射并形成不稳定的声音涡流,在隔振结构中进一步弱化。在隔振结构中进一步弱化。在隔振结构中进一步弱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隔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轨道交通(地铁)产生的振动可能会会导致周边居民的产生不适感、同时影响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减隔振措施降低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0003]隔振屏障是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低频振动影响的常用方式,隔振屏障通常会设置于振源与目标减振物之间。然而在实际工程和开发商的规划中,新建建筑物的地下室边线已经接近《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DBJ/T 15

120

2017)外部作业净距控制值,当新建建筑物的振动响应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在地下室的支护结构外侧无法设置一道或多道的隔振屏障,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在基坑工作面处施工的连续隔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及施工方法,主要为了开发一种在地下室的支护结构外侧无法设置一道或多道的隔振屏障时的减振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周边环境振动对目标减振物的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基坑工作面处设置有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底部,振源位于远离基坑支护结构一侧的土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结构包括外层隔振垫层和内衬缓冲层;其中外层隔振垫层包括在基坑支护结构外壁以及地下室外墙均粘贴的橡胶垫层,内衬缓冲层包括由在基坑工作面和地下室外墙之间填充泡沫混凝土和在基坑底部填充有减振材料的连续屏障构成,所述连续屏障的底部标高不低于振源位置;在所述内衬缓冲层中沿着基坑工作面连续设置管体声屏障,多个管体声屏障单体构成管体声屏障,所述管体声屏障包括一侧开口的管体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管体分隔为多个吸声腔,所述多个吸声腔通过开口连通。
[0006]所述管体声屏障单体的截面为正方形,其管体的开口一侧紧贴基坑支护结构外壁的橡胶垫层,多个管体声屏障单体并排连接,多个管体声屏障单体之间的空隙中填充填充泡沫混凝土。
[0007]所述管体声屏障单体的截面为圆形,分隔件为十字件。
[0008]在基坑工作面处的基坑底部设置连续隔振屏障,当地铁隧道底部埋深小于基坑开挖深度时,连续隔振屏障深度设置为5.0m;当地铁隧道底部埋深大于基坑开挖深度时,连续隔振屏障深度需要穿过地铁隧道底部5.0m。隔振屏障宽度设置为0.6m,填充减振材料。减振材料需要结合现场条件和地质条件确定,当地铁隧道所处地层剪切波速V
s
>250m/s时,减振材料采用50%橡胶粒+50%砂均匀混合的复合材料进行填充;当地铁隧道所处地层剪切波速
V
s
≤250m/s时,减振材料采用泡沫混凝土进行填充。
[0009]当基坑开挖到底后,在基坑的支护结构侧外粘橡胶垫层(t=35mm);当地下室外墙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地下室外墙侧外粘橡胶垫层(t=35mm)。
[0010]当基坑回填时,采用泡沫混凝土进行回填。
[0011]其施工方法为:步骤1)确定隔振结构的位置,隔振结构设置于建筑物与主要振源之间的基坑工作面处,隔振结构中的连续隔振屏障深度根据地铁隧道底部埋深与地下室深度综合确定。
[0012]步骤2)在地面或基坑底处利用旋挖机成直径600mm的孔,咬合形成连续槽,并在成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当地铁隧道底部埋深小于基坑开挖深度时,成槽深度设置为5.0m;当地铁隧道底部埋深大于基坑开挖深度时,成槽深度需要穿过地铁隧道底部5.0m。当在地面进行施工时,成槽深度应为基坑开挖深度+5.0m。
[0013]步骤3)对槽内进行清孔,确保槽底泥渣厚度不大于200mm。
[0014]步骤4)地铁隧道所处地层剪切波速V
s
>250m/s时,在槽内利用材料的自重克服泥浆浮力填充50%橡胶粒和50%砂均匀混合的复合材料,当地铁隧道所处地层剪切波速V
s
≦250m/s时,在槽内浇筑泡沫混凝土进行填充;步骤5)当基坑开挖到底后,在基坑的支护结构侧外粘橡胶垫层(t=35mm)。
[0015]步骤6)当地下室外墙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地下室外墙侧外粘橡胶垫层(t=35mm)。
[0016]步骤7)当基坑回填时,采用泡沫混凝土进行回填,同时可根据减振要求,沿着基坑工作面连续设置管体声屏障,所述管体声屏障的开口方向直面振源的声波,可以将传来的声波进行吸收。
[0017]1、本专利技术的隔振结构设置于基坑工作面处,能有效解决地下室的支护结构外侧无法设置一道或多道的隔振屏障的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的隔振结构无需占用施工场地外空间,减少对外部周边环境的影响。
[0019]3、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内置吸声装置,可以进一步对声波降低传播,当声波进入管体声屏障后先会在管体内散射并形成不稳定的声音涡流,在隔振结构中进一步弱化。
[0020]4、本专利技术对比空沟的隔振结构,本专利技术利用隔振和吸振的配合,其不会影响后期建筑物的绿化和管线等施工。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隔振结构剖面示意图(适用于隧道底部埋深小于基坑深度);图2为隔振结构剖面示意图(适用于隧道底部埋深大于基坑深度);图3为管体声屏障单体平面图实施例1;图4为管体声屏障单体平面图实施例1。
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发中的具体含义。
[0024]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基坑工作面处设置有基坑支护结构1和基坑底部,振源2位于远离基坑支护结构一侧的土体内,所述隔振结构包括外层隔振垫层和内衬缓冲层;其中外层隔振垫层包括在基坑支护结构外壁以及地下室外墙均粘贴的橡胶垫层,内衬缓冲层包括由在基坑工作面和地下室外墙3之间填充泡沫混凝土4和在基坑底部填充有减振材料的连续屏障5构成,所述连续屏障的底部标高不低于振源位置;在所述内衬缓冲层中沿着基坑工作面连续设置管体声屏障,多个管体声屏障单体6构成管体声屏障,所述管体声屏障包括一侧开口9的管体和分隔件7,所述分隔件将管体分隔为多个吸声腔8,所述多个吸声腔通过开口连通。
[0025]所述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基坑工作面处设置有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底部,振源位于远离基坑支护结构一侧的土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结构包括外层隔振垫层和内衬缓冲层;其中外层隔振垫层包括在基坑支护结构外壁以及在地下室外墙均粘贴的橡胶垫层,内衬缓冲层包括由在基坑工作面和地下室外墙之间填充的泡沫混凝土和在基坑底部下填充减振材料的连续屏障构成,所述连续屏障的底部标高不低于振源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衬缓冲层中沿着基坑工作面连续设置管体声屏障,多个管体声屏障单体构成管体声屏障,所述管体声屏障单体包括一侧开口的管体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管体分隔为多个吸声腔,所述多个吸声腔通过开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声屏障单体的截面为正方形,其管体的开口一侧紧贴基坑支护结构外壁的橡胶垫层,多个管体声屏障单体并排连接,多个管体声屏障单体之间的空隙中填充填充泡沫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声屏障单体的截面为圆形,分隔件为十字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工作面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地铁隧道所处地层剪切波速Vs>250m/s时,在基坑底部填充有减振材料的连续屏障的材料为包括50%橡胶粒和50%砂均匀混合的复合材料,当地铁隧道所处地层剪切波速Vs≦250m/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仁林宗涛林本海蓝凯鑫关健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岩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