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2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所述基坑围护结构由壁墙、肋墙、冠梁、腰梁、混凝土角板组成,能有效减少肋墙水平间距和长度以及壁墙、肋墙的厚度,降低施工难度,增加经济效益;使得在无肋墙支撑的区域受力、变形更均匀,避免出现应力、位移集中的问题;混凝土角板能将T形地连墙肋墙和壁墙更好的连接为整体,提高T形地连墙肋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肋墙的支撑作用。分发挥肋墙的支撑作用。分发挥肋墙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


[0001]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基坑支护领域,具体是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0002.地铁的发展也拉动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地铁沿线和地铁车站附近往往拟建密集的高层建筑或商业圈,基坑工程总体呈现出“大、深、近”的特点。对于平面尺寸较大、位移要求严格的深大基坑可选择T形地下连续墙,由于其整体刚度较一般支护结构要大很多,可以抵抗较大的侧向水土压力,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0003]0003.T形地连墙主要由壁墙和肋墙抵抗基坑外侧水土压力,但地连墙本身造价较高,需要合适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在不影响支护结构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增加肋墙水平间距以减少肋墙长度以及壁墙、肋墙的厚度,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增加经济效益的效果。一般情况下,T形地连墙肋墙水平间距在9m~18m之间,在无肋墙支撑的区域会出现受力、变形集中的问题,且随着肋墙水平间距的增大该现象更为明显,无法充分发挥肋墙的支撑作用。因此,对于上述问题,亟待提出一种针对T形地连墙特点而设计的优化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0004.为了克服目前T形地连墙支护结构造价高,受力、位移不均匀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所述基坑围护结构由壁墙、肋墙、冠梁、腰梁、混凝土角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墙设置在基坑内侧,与壁墙垂直布置;在肋墙与壁墙顶部设置冠梁并连接成为整体;所述的壁墙架设腰梁,且在腰梁与肋墙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混凝土角板,壁墙底部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筛网,所述筛网内包裹砂砾。
[0006]0005.所述的混凝土角板为三角形楔形板。
[0007]0006.所述的三角形楔形板的两个垂直面设置有连接榫,所述连接榫分别连接至腰梁和肋墙上。
[0008]0007.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壁墙的位置设置有一圈盲沟。
[0009]0008.所述的壁墙和肋墙厚度均不小于0.6m,肋墙长度不少于5.0m,肋墙水平间距在5.0m~18.0m之间,混凝土角板厚度不少于0.3m。
[0010]0009.混凝土角板与腰梁连接一侧,混凝土角板钢筋锚入腰梁不少于35d或500mm。
[0011]0010.混凝土角板与肋墙连接一侧,临近混凝土角板尖角位置的植筋端头不能超出墙主筋范围,需弯折设置,弯折部分钢筋与墙主筋单面焊接;混凝土角板与T形地连墙肋墙之间采用植筋连接,植入肋墙不少于350mm,植入混凝土墙不少于35d或不少于500mm,植筋间距300。植筋上下两层布置,肋墙两侧板的植筋应错开布置。
[0012]0011.混凝土角板的厚度不少于0.3m。
[0013]0012.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1)能有效减少肋墙水平间距和长度以及壁墙、肋墙的厚度,降低施工难度,增加经济效益;
[0015](2)使得在无肋墙支撑的区域受力、变形更均匀,避免出现应力、位移集中的问题;
[0016](3)混凝土角板能将T形地连墙肋墙和壁墙更好的连接为整体,提高T形地连墙肋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肋墙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T形地连墙结合混凝土墙支撑围护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8]图2为T形地连墙结合混凝土墙支撑围护结构仰视图;
[0019]图3为T形地连墙结合混凝土墙支撑围护结构三维视图;
[0020]图4为T形地连墙与混凝土墙连接大样平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混凝土角板示意图;
[0022]图6为连接节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001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4]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所述基坑围护结构由壁墙1、肋墙2、冠梁3、腰梁4、混凝土角板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墙设置在基坑内侧,与壁墙垂直布置;在肋墙与壁墙顶部设置冠梁并连接成为整体;所述的壁墙架设腰梁,且在腰梁与肋墙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混凝土角板,壁墙底部设置有泄压孔6,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筛网7,所述筛网内包裹砂砾。
[0025]0015.所述的混凝土角板为三角形楔形板。
[0026]0016.所述的三角形楔形板的两个垂直面设置有连接榫,所述连接榫分别连接至腰梁和肋墙上。
[0027]0017.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壁墙的位置设置有一圈盲沟。
[0028]0018.所述的壁墙和肋墙厚度均不小于0.6m,肋墙长度不少于5.0m,肋墙水平间距在5.0m~18.0m之间,混凝土角板厚度不少于0.3m。
[0029]0019.混凝土角板与腰梁连接一侧,混凝土角板钢筋锚入腰梁不少于35d或500mm。
[0030]0020.混凝土角板与肋墙连接一侧,临近混凝土角板尖角位置的植筋端头不能超出墙主筋范围,需弯折设置,弯折部分钢筋与墙主筋单面焊接;混凝土角板与T形地连墙肋墙之间采用植筋连接,植入肋墙不少于350mm,植入混凝土墙不少于35d或不少于500mm,植筋间距300。植筋上下两层布置,肋墙两侧板的植筋应错开布置。
[0031]0021.本专利技术型T形地连墙围护结构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并以临近地铁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参数反演,对T形地连墙是否增设混凝土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模拟分析:
[0032]①
在T形地连墙不增加混凝土墙的情况下,基坑开挖到底时基坑开挖到底时临近地铁隧道侧T形地连墙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18.94mm,与车站公用地连墙侧T形地连墙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12.89mm。
[0033]0022.

在T形地连墙增加混凝土墙的情况下,基坑开挖到底时基坑开挖到底时临近地铁隧道侧T形地连墙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15.67mm,与车站公用地连墙侧T形地连墙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11.50mm。
[0034]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新型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所述基坑围护结构由壁墙、肋墙、冠梁、腰梁、混凝土角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墙设置在基坑内侧,与壁墙垂直布置;在肋墙与壁墙顶部设置冠梁并连接成为整体;所述的壁墙架设腰梁,且在腰梁与肋墙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混凝土角板,壁墙底部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筛网,所述筛网内包裹砂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形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角板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角板为三角形楔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形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岩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