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晃动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129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晃动优化方法,包括:根据车辆布置边界搭建悬架模型,根据悬架模型选择多个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建立可调稳定杆连杆模型,通过调整模型硬点坐标依次连接每一组备选硬点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仿真,筛选仿真结果以获得多个预选硬点,仿真结果包括每一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垂直轮胎力变化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值;将预选硬点对应匹配在车辆悬架实物上,并通过可调稳定杆连杆实物进行连接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实测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以确定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本申请最终抑制车身上下晃动降低干涉风险,增加汽车空间利用率。利用率。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晃动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晃动优化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晃动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制作公差等原因,导致在转向过程中,汽车垂向轮胎力变化较大,反作用到车身上,表现为转向时,车身上下晃动较大,给人一种晃悠的感觉,不利于驾乘舒适性,同时也会导致轮胎与周边间隙不足,干涉风险增加,而这种车身晃动,在设计阶段制作轮包时,是很难被模拟出来的。
[0003]在汽车悬架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四轮定位参数,是保证车辆操控及舒适性的必要条件,因此保证合理的四轮定位参数一直是车辆设计的优先选择。但必要的四轮定位参数,则肯定会引起车身的上下晃动,主销内倾角会引起转向时车身上下浮动,这也是低速自动回正的主要因素,而主销后倾角则会引起转向时车身左右移动。那么在保证合适的四轮定位参数以后,能否运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抑制车身上下晃动降低干涉风险,增加汽车空间利用率,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晃动优化方法,用于抑制车身上下晃动降低干涉风险,增加汽车空间利用率。
[0005]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晃动优化方法,包括:
[0006]根据车辆布置边界搭建悬架模型,根据悬架模型选择多个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
[0007]建立可调稳定杆连杆模型,通过所述可调稳定杆连杆模型调整硬点坐标依次连接每一组备选硬点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仿真,筛选仿真结果以获得多个仿真可行的预选硬点,所述仿真结果包括每一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垂直轮胎力变化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值;
[0008]将所述预选硬点对应匹配在车辆悬架实物上,并通过可调稳定杆连杆实物进行连接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实测验证;
[0009]根据验证结果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以确定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并将所述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作为车辆量产时的稳定杆连杆硬点以优化车身晃动。
[0010]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车身晃动优化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1]进一步地,根据验证结果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以确定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的步骤包括:
[0012]获取并筛选验证结果以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
[0013]分别判断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是否均符合预设标准;
[0014]若所述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所述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存在至少一个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则优化悬架模型,并返回执行根据悬架模型选择多个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的步骤直至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均符合预设标准。
[0015]进一步地,分别判断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是否均符合预设标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16]若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均符合预设标准时,则对应的预选硬点为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
[0017]进一步地,在优化悬架模型的步骤中,优化方法包括:
[0018]根据验证结果获取缺陷数据,所述缺陷数据包括垂直轮胎力变化值以及所述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值;
[0019]根据所述缺陷数据定位缺陷原因,所述缺陷原因包括可调稳定杆连杆与硬点的连接松紧度以及可调稳定杆连杆与硬点的连接角度,根据所述缺陷原因优化悬架模型。
[0020]进一步地,在根据悬架模型选择多个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的步骤之前包括:
[0021]根据所述悬架模型进行仿真,获得不带稳定杆时垂直轮胎力变化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值,将不带稳定杆时垂直轮胎力变化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值与带稳定杆时垂直轮胎力变化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获得带稳定杆连杆时的车身晃动优化效果。
[0022]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可调稳定杆连杆模型依次连接每一组备选硬点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仿真的步骤包括:
[0023]根据仿真结果获取稳定杆连杆球头初始摆角以保证在整车使用过程中球头摆角满足许用范围。
[0024]进一步地,根据验证结果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以确定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25]获取并存储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以为后续实际车辆开发提供依据。
[0026]上述车身晃动优化方法,通过先建立悬架模型与可调稳定杆连杆模型,根据悬架模型选择多个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再结合调整硬点坐标进行车辆晃动仿真,从而根据仿真结果得到多个仿真可行的预选硬点,再在实车上进行实车验证,具体的,在车辆悬架实物上匹配上述得到的预选硬点并进行连接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实测验证,根据实车的验证结果反向验证仿真结果是否正确以确定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并将所述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作为车辆量产时的稳定杆连杆硬点以优化车身晃动,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设置合理的稳定杆连杆硬点,使转向过程中,稳定杆的介入可抑制转向过程中车身的晃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种稳定杆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稳定杆连杆与球头连接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连杆与球头连接处的剖面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车身晃动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车身晃动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带稳定杆转向时垂直轮胎力变化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稳定杆时左前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左前轮眉高度变化图。
[0035]主要结构符号说明:
[0036]连杆100球头200
[003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晃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车辆布置边界搭建悬架模型,根据悬架模型选择多个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建立可调稳定杆连杆模型,通过所述可调稳定杆连杆模型调整硬点坐标依次连接每一组备选硬点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仿真,筛选仿真结果以获得多个仿真可行的预选硬点,所述仿真结果包括每一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垂直轮胎力变化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值;将所述预选硬点对应匹配在车辆悬架实物上,并通过可调稳定杆连杆实物进行连接以连接车辆悬架的两端并进行车辆晃动实测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以确定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并将所述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作为车辆量产时的稳定杆连杆硬点以优化车身晃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晃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验证结果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以确定最终稳定杆连杆硬点的步骤包括:获取并筛选验证结果以获得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以及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分别判断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是否均符合预设标准;若所述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所述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存在至少一个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则优化悬架模型,并返回执行根据悬架模型选择多个稳定杆连杆备选硬点的步骤直至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均符合预设标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晃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判断垂直轮胎力变化最小值与轮眉到地面间隙变化最小值是否均符合预设标准的步骤之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兵徐向明杨新星黄炯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