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576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其中,所述车载电源系统包括:双向车载充电机,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动力电池连接;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蓄电池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提高充电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提高充电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提高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车载电源系统,如图1所示,由车载充电机和直流变换单元组成,车载充电机的作用是为动力电池(即高压电池包)充电,目前普遍采用双向车载充电机兼具逆变功能,能够将动力电池的能量释放出去,同时直流变换单元可以将动力电池的电降低,以为蓄电池(即整车低压辅助系统、低压电池)供电。目前部分车型配置了小型的逆变器,从而满足用户对于车内220V用电需求,部分用户也会自行采购小型的车载逆变器,并将车载逆变器连接到点烟器上,以满足车内200V用电需求。考虑在充电时,直流变换单元功率较小,且充电时又经过了双向车载充电机内部的高压隔离的直流变换单元,造成损耗,导致系统充电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电源系统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包括:
[0005]双向车载充电机,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动力电池连接;
[0006]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蓄电池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中,还包括:
[0008]第三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中,还包括:
[0010]直流插口,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直流插口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中,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交流插口;
[0012]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0013]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插口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中,还包括:
[0015]漏电流传感器,所述漏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漏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插口连接,所述漏电流传感器的第三端用于与整车控制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中,所述交流插口和所述直流插口设置在同一个插座上。
[00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述的车载电源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车载电源系统,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动力电池连接;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蓄电池连接。如此,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没有经过双向车载充电机内部的高压隔离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可以降低系统功耗,从而提高系统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车载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电源系统的示意图之一;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电源系统的示意图之二;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电源系统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车载电源系统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
[0026]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包括:
[0027]双向车载充电机,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动力电池连接;
[0028]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蓄电池连接。
[0029]也就是说,第二直流变换单元并联于双向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因素校正单元和第一直流变换单元之间的高压母线上,第二直流变换单元可以选取功率较小的直流变换单元,以用于在双向车载充电机工作时为蓄电池充电,从而为整车的低压辅助系统供电。因此,没有经过双向车载充电机内部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充电时系统功耗会降低,从而提高系统充电效率。
[0030]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车载电源系统,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动力电池连接;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蓄电池连接。如此,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没有经过双向车载充电机内部的高压隔离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可以降低系统功耗,从而提高系统充电效率。
[0031]如图3所示,作为一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
[0032]第三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00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直流变换单元和第二直流变换单元互为备用电源,均可在双向车载充电机工作时为蓄电池充电,当其中一个直流变换单元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个直流变换单元继续为蓄电池充电,保证了行车用电安全。
[0034]作为一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
[0035]直流插口,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直流插口连接。
[003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直流插口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插口,第三直流变换单元可在双向车载充电机工作时为直流插口提供直流供电,这样,用户在车内可以通过直流插口为手机等用电设备进行充电。
[0037]作为一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交流插口;
[0038]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0039]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车载充电机,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双向车载充电机中的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动力电池连接;第二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蓄电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直流变换单元,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插口,所述第三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直流插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电源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春鹏王晓媛孟江涛肖胜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