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41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封堵器包括第一封堵件、第二封堵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封堵件和所述第二封堵件由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连接件呈管状结构,由柔顺性阻流膜构成,远端与所述第一封堵件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二封堵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件具有柔顺性,具有径向及轴向的变形能力,植入后连接件可变形并适应卵圆孔裂隙的形状,使连接件与卵圆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避免残余血液影响封堵器生效。避免残余血液影响封堵器生效。避免残余血液影响封堵器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指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技术介绍

[0002]位于心房间隔处原发隔上的继发孔,是婴儿时期正常血液流通通道,位于原发隔右侧的继发隔上形成卵圆窝。当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能黏连融合,形成的裂隙即是卵圆孔,或被描述为卵圆孔未闭。
[0003]由于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栓子可进入左心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之间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封闭高危人群的未闭卵圆孔,有望降低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另外,还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减压病、偏头痛等的发病有关,闭合卵圆孔可能有益于上述患者。
[0004]目前,可采用经血管微创方式植入闭合器械,将原发隔和继发隔人为黏连,促进二者融合。但是,器械植入后卵圆孔处残余的血液分流,是阻碍封闭器械生效的常见原因。为避免上述问题发生,仍需持续改进封堵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可防止封堵器植入后的残余血液分流降低器械植入的有效性。
[000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提供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包括第一封堵件、第二封堵件和连接件;
[0008]所述第一封堵件和所述第二封堵件由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
[0009]所述连接件呈管状结构,由柔顺性阻流膜构成,远端与所述第一封堵件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二封堵件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由柔性线或柔性线束针织或编织而成。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为双层结构且包括近端面和远端面;所述第二封堵件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为双层结构且包括近端面和远端面;
[0012]所述连接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近端面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远端面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外径从所述连接件的近端至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从所述连接件的中部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框架具有近端自由端和远端自由端,所述第二封堵件还包括第二收束元件和第三收束元件,所述第二收束元件收束所述第二框架的近端自由端,所述第三收束元件收束所述第二框架的远端自由端;所述第三收束元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内。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具有近端自由端,所述第一封堵件还包括第一
收束元件,收束所述第一框架的近端自由端;所述第一收束元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内。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的近端面和远端面大致为平面,并且近似贴合;所述第二框架的近端面和远端面分别为弧形面或平面,且近似贴合。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束元件沿所述第二框架的轴向不明显凸出所述第二框架的近端面。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堵件还包括第一阻流元件,所述第一阻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二封堵件还包括第二阻流元件,所述第二阻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上。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附加阻流元件,所述附加阻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的近端面和/或所述第二框架的远端面上。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近端面连接或与所述第一框架上的附加阻流元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近端面连接或与所述第二框架上的附加阻流元件连接。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内部件,所述内部件为线形,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内,所述内部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收束元件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三收束元件连接。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收束元件和所述第三收束元件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部件为单根弹性金属丝,或为非金属柔性丝或丝束。
[0024]本技术至少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0025]1.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选用镍钛合金等弹性金属材质,确保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具有封堵器生效所需要的支撑性,连接件采用针织或编织的非金属材质,使连接件的柔顺性相较于封堵盘的柔顺性突出增强,较植入位置人体组织的柔顺性也更强,使用中在原发隔和继发隔等人体组织的作用下自然产生变形,以适应未闭合的裂隙形状,填充在裂隙内阻挡血流,避免封堵器植入后的残余分流;
[0026]2.第一封堵件阻挡左心房侧血流,第二封堵件阻挡右心房侧血流,连接件、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形成阻流组合,形成有效的血液阻流;
[0027]3.由医用高分子丝或丝束针织或编织形成的连接件弹性较小,当其发生形变后,与形变方向相反的张力立即增加,使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具有靠拢的趋势,促进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将原发隔与继发隔夹持在一起,以使二者更易融合;
[0028]4.由于连接件弹性较小,发生形变后恢复为预设形状的趋势较小,其顺应性的形变较为稳定;
[0029]5.连接件两端直径大于中间,使得中间部分更容易适应卵圆孔处未闭合的狭窄裂隙,加强中间的阻流效果,两端增加的直径加强两端阻流效果;
[0030]6.连接件的外部直径增加的两端,也使得连接件与第一封堵件与第二封堵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在变形状态,对第一封堵件与第二封堵件的张力相应增加,更利于封堵器在植入位置的稳定性;
[0031]7.连接件的表面为多孔结构,且由柔性的医用高分子材质构成,摩擦系数较金属材质高,更利于降低血流经过的速度,同时将血液吸收留存;
[0032]8.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呈现较扁平结构,有利于封堵器对植入位置组织形成有效
夹持;较为贴合的近端面和远端面,增加了网状结构的堆积密度,更利于阻断血流以及器械植入后的内皮化过程。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图1是封堵器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0035]图2是卵圆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卵圆孔处的异常血流流动示意图;
[0037]图4是输送鞘管递送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封堵卵圆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预设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变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1]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在变形状态时第一中心轴线偏离第二中心轴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9是本申请的连接件的一种编织方法示意图;
[0043]图10是本申请的连接件的另一种编织方法示意图;
[0044]图11是本申请的连接件的一种优选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2是本申请的第二框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3是本申请的第二框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堵件、第二封堵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封堵件和所述第二封堵件由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连接件呈管状结构,由柔顺性阻流膜构成,远端与所述第一封堵件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二封堵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柔性线或柔性线束针织或编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为双层结构且包括近端面和远端面;所述第二封堵件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为双层结构且包括近端面和远端面;所述连接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近端面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远端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径从所述连接件的近端至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从所述连接件的中部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具有近端自由端和远端自由端,所述第二封堵件还包括第二收束元件和第三收束元件,所述第二收束元件收束所述第二框架的近端自由端,所述第三收束元件收束所述第二框架的远端自由端;所述第三收束元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具有近端自由端,所述第一封堵件还包括第一收束元件,收束所述第一框架的近端自由端;所述第一收束元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内。7.根据权利要求3

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善石李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普实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