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33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包括印版框、张拉丝网和印刷钢版,该印刷钢版通过张拉丝网绷设于印版框上,印刷钢版和张拉丝网相互粘接;印刷钢版上设置有印版线槽,在印版线槽的相对槽壁之间连接有线槽横肋;在印刷钢版的刮印侧包覆有刮印包覆层,该刮印包覆层设有挤压线槽,挤压线槽为梯形折面槽,挤压线槽和印版线槽相贴合的槽口等宽。挤压线槽的槽壁面是由挤压线槽前面和挤压线槽背面交错相连构成的齿状折面。挤压线槽的齿状折面凹口朝向与刮刀刮移方向相逆。该印刷钢版不仅印刷线槽的开口率高,银浆透过阻力小,而且能对银浆形成刮压挤入作用,透墨性能好,更能满足对电极栅线的精细化印刷。能满足对电极栅线的精细化印刷。能满足对电极栅线的精细化印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栅线印刷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钢质基板及版面挤压线槽的印刷钢版。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丝网印刷网版本身的结构对于印刷的精密度、印刷银浆厚度和银浆的渗透量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随着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的不断提高,栅线电极变得越来越细,在这种越来越精准的印刷要求下,传统的丝网印刷网版逐步显露出一些结构上的缺陷。
[0003]传统的丝网印版容易出现银浆在经纬线交错网结处阻塞,尤其在印刷栅线越来越细的情况,很容易导致虚印和印刷栅线断线;无网结网版能使栅线设计开口区域避开纵向的钢丝网结干扰,其网版开口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由于在图形开口处,仍然存在大量的横向布置的经线或纬线,而这些与开口图案垂直的网线仍然会对印刷银浆形成阻挡,其印刷出来的栅线仍会形成高低起伏,使印刷出来的电极图形阻抗增高。
[0004]光伏电池片上的电极栅线变得越来越细,相应地印刷网版上的图案线宽也越细,在这种情况下印刷银浆与电池基板的接触力也会减小,因此部分银浆会留在经纬线上而形成印刷透墨(银浆)不良造成的断线或栅线高度变薄;再者网版图案越细,印刷网版中的钢丝也越细,而网版印刷原理是将银浆覆于网版上,利用银浆与电池基片间的粘滞力和刮刀的刮压将银浆与网版分离,但细微网孔更会增加银浆的残留机率和银浆的透过阻力,造成印刷后的栅线图案高低差大,转换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传统印刷网版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不仅印刷线槽的开口率高,银浆透过阻力小,而且能对银浆形成刮压挤入作用,透墨(银浆)性能好,以满足对电极栅线的精细化印刷。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包括印版框和张拉丝网,包括印刷钢版,该印刷钢版通过张拉丝网绷设于印版框上,印刷钢版和张拉丝网相互粘接;所述印刷钢版上设置有印版线槽,在印版线槽的相对槽壁之间连接有线槽横肋;在印刷钢版的刮印侧包覆有刮印包覆层,该刮印包覆层设有挤压线槽,所述挤压线槽为梯形槽,该梯形槽的槽壁面为折面;所述挤压线槽和印版线槽相贴合的槽口等宽。
[0007]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以印刷钢版作为基板,印版线槽设置于印刷钢版上,因此印刷图案的印版线槽中不存在传统的丝网经纬线交错所形成的网结,从而提高了印刷网版的开口率,避免了网结对印刷银浆的阻塞,透过印刷图案的浆料阻力更低,透墨性能更优,更能够适应电池栅线的精细化印刷,并能获得更为良好的栅线宽高比。又由于印版线槽的相对槽壁之间连接有线槽横肋,线槽横肋能够有效地避免钢版因张拉力所引起的撕裂和变形,以保证印刷线槽形状的稳定,确保印刷栅线不失真。采用印刷钢板作为印刷版的基板,其使用寿命更长,并且无点破、漏墨问题,能有效减少印刷银浆料的浪费。由于设置于刮印包覆
层上的挤压线槽为梯形槽,这种槽形结构能够迫使印刷银浆穿过印版线槽而渗透至电池基板片表面,并增强印刷银浆与电池基板的接触力,提高银浆的透墨性能;梯形槽的槽壁面采用折面,又增加对印刷银浆的刮压挤入作用,促使印刷银浆与印刷线槽的分离,使银浆与电池基板表面,产生更强的粘滞作用,这种挤入作用对精细栅线的印刷更为有效,并有利于保证栅线图案高度一致。
[0008]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印刷钢版的贴印侧包覆有贴印包覆层,在贴印包覆层上设有贴印线槽,该贴印线槽与印版线槽相对应。所述印版线槽和贴印线槽的槽壁面为平面的直槽。提高印刷钢版的耐用度和印刷的精准度。
[0009]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挤压线槽的槽壁面是由挤压线槽前面和挤压线槽背面交错相连构成的齿状折面。所述挤压线槽的齿状折面凹口朝向与刮刀刮移方向相逆。所述挤压线槽前面与刮刀刮移方向的夹角α=75
°
—80
°
,所述挤压线槽背面与刮刀刮移方向的夹角β=40
°
—50
°
。能有效地增强银浆的挤入效果,提高银浆的透墨性能,以及银浆与电池基板的粘滞附着力。
[0010]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线槽横肋的肋宽B与相邻两印版线槽的间距L之比B:L=1:(5—50)。所述印刷钢版的版厚d 为0.01mm—0.03mm,所述线槽横肋的肋宽B=0.006mm—0.012mm。既保证良好的透墨性,又能保证线槽结构的稳定性。
[001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刮印包覆层为感光乳胶层或高分子贴膜层,所述张拉网为聚酯丝网。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图;
[0015]图3是图1中C—C剖面结构图;
[0016]图4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挤压线槽和印版线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中挤压线槽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印版局部剖面图。
[0019]图中,1—印版框,2—张拉丝网,3—刮印包覆层,4—挤压线槽,5—印版线槽,6—线槽横肋,7—印刷钢版,8—挤压线槽前面,9—挤压线槽背面,10—贴印包覆层,11—贴印线槽;G—刮印侧,T—贴印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印版框1为铝合金制成的矩形框,在印版框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绷拉印刷钢版7和张拉丝网2的窗口,印刷钢版7通过张拉丝网2绷拉于印版框1的底侧面上,印刷钢版7的外周边与张拉丝网2的窗口内边通过粘接胶相互胶接;张拉丝网2为呈回字形的聚酯丝网。印刷钢版7为不锈钢薄板,该不锈钢薄板的版厚d为0.02mm,印刷钢版7也可以为其他的金属薄板;优选地印刷钢版7的版厚d控制于
0.01mm—0.03mm之间
[0021]在印刷钢版7上设置有构成印刷图案的印版线槽5,该印版线槽5为槽壁面为平面的直通槽。在印版线槽5相对槽壁之间连接有线槽横肋6,该线槽横肋6垂直于印版线槽5的槽壁,印刷钢版7上的印版线槽5及其线槽横肋6均以激光蚀刻而成。线槽横肋6的肋宽为B,两相邻印版线槽5之间的间隔距离为L;本实施例中线槽横肋6的肋宽B=0.01 mm,其线槽横肋6的肋宽B优先选择在0.006 mm—0.012mm范围内。相邻两线槽横肋6的间距L=0. 1 mm,相邻两线槽横肋6的间距L与线槽横肋6的肋宽B的比例B:L为1:10。多次的试验分析证明当B:L小于1: 20时,其对印刷钢版7的承拉能力和线槽稳定性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而对印版线槽5的有效开口率影响却变得不太明显,因此线槽横肋6的肋宽B与两相邻线槽横肋6的间距L之比B:L=1:(5—50)的范围内较为理想。
[0022]在印刷钢版7刮印侧G的版面上包覆有刮印包覆层3,该刮印包覆层3为高分子贴膜层,该高分子贴膜层由PET、P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包括印版框(1)和张拉丝网(2),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钢版(7),该印刷钢版(7)通过张拉丝网(2)绷设于印版框(1)上,印刷钢版(7)和张拉丝网(2)相互粘接;所述印刷钢版(7)上设置有印版线槽(5),在印版线槽(5)的相对槽壁之间连接有线槽横肋(6);在印刷钢版(7)的刮印侧(G)包覆有刮印包覆层(3),该刮印包覆层(3)设有挤压线槽(4),所述挤压线槽(4)为梯形槽,该梯形槽的槽壁面为折面;所述挤压线槽(4)和印版线槽(5)相贴合的槽口等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钢版(7)的贴印侧(T)包覆有贴印包覆层(10),在贴印包覆层(10)上设有贴印线槽(11),该贴印线槽(11)与印版线槽(5)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线槽(5)和贴印线槽(11)的槽壁面为平面的直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印包覆层(3)的层厚d1大于印刷钢版(7)的版厚d。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挤压结构的印刷钢版,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潘国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矽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