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232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半圆形套管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左右并列贴合设置,并整体成型成一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基座;所述基座水平纵向设置,且其斜坡面朝右侧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斜坡面靠其下端位置处还水平纵向嵌入设有半圆形套管,且所述半圆形套管的开口面与所述基座的斜坡面共平面设置;在所述半圆形套管内还同轴心转动套接设有旋转组件,且船舶分段的外板企口与所述旋转组件插接,再由主副钩的配合通过旋转组件将船舶分段绕半圆形套管进行转动,进而翻身并支承在所述基座的下坡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船舶分段进行翻身,减少了加排的费用,提高了搭载速度。提高了搭载速度。提高了搭载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船舶分段建造过程中,考虑到建造难易程度,大多数船舶分段一般都会采用反造法建造,然后在完工后再翻身上船台进行合拢。但是,从建造成本和船舶性能方面考虑,在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船舶分段的结构设计都会尽量减少结构参数,这就会导致单个船舶分段的钢性较弱,而大多反造分段为满足翻身强度要求都会进行结构加强(船舶俗语:加排);这样就会消耗很多辅材,不仅增加了建造成本,而且会耗费许多劳动力。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通过旋转组件和半圆形套管的配合,可对船舶分段进行翻身,从而减少了加排的费用,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搭载速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半圆形套管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左右并列贴合设置,并整体成型成一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半圆形套管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左右并列贴合设置,并整体成型成一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基座;所述基座水平纵向设置,且其斜坡面朝右侧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斜坡面靠其下端位置处还水平纵向嵌入设有半圆形套管,所述半圆形套管的前后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所述基座的对应表面,且其开口面与所述基座的斜坡面共平面设置;在所述半圆形套管内还同轴心转动套接设有旋转组件,且所述旋转组件的设置位置需确保船舶分段处于翻身起始位置时,船舶分段水平间隔设于地面上方;船舶分段的外板企口与所述旋转组件插接,再由主副钩的配合通过旋转组件将船舶分段绕半圆形套管进行转动,进而翻身并支承在所述基座的下坡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采用材质为20#的槽钢焊接拼接而成,且所述第二架体的上表面为所述基座的斜坡面,并朝远离第一架体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架体的上表面顶端与所述第一架体的高度相一致,且其上表面底端与地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352mm,并需确保船舶分段处于翻身起始位置时,船舶分段水平间隔设于地面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19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套管采用外径为402mm、壁厚为20mm的圆管制成,且水平纵向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上表面靠其底端位置处,并需确保所述半圆形套管的开口面与所述第二架体的上表面共平面设置,进而对船舶分段的翻身不产生干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分段翻身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在所述第二架体的内部相对于半圆形套管正下方还沿半圆形套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竖直设有数个支撑柱,且每一所述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半圆形套管的外圆周面底端对应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架体的内底面对应位置焊接固定,进而对半圆形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余东良姚树国缪登银代磊胡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