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11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包括卡盘和可移动式车刀;卡盘用于固定退役钠硫电池,退役钠硫电池可随卡盘转动;可移动式车刀包括车刀和X轴向导轨、Y轴向导轨,车刀安装于X轴向导轨、Y轴向导轨上端;本设备工作时,卡盘带动退役钠硫电池旋转,车刀按照设定的进给速度沿退役钠硫电池轴向进给,对退役钠硫电池的外壳及硫毡进行车削,直至将硫毡完全被车削掉,分离出陶瓷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特别设计的可移动式车刀,配合卡盘带动退役钠硫电池转动,可有效快速地对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通过车削,实现无钠区和陶瓷管的分离。离。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退役钠硫电池的处理
,具体是一种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也相应迎来了飞速发展。在过去5年内,中国动力电池的需求与市场一直位于世界首位,其广泛应用于储能、新能源汽车、工业应用、电子产品中,而钠硫电池以其储量大、价格便宜的优势正在动力电池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但是,随着第一批钠硫电池使用寿命的结束,退役钠硫电池的数量正逐年增加。面对不断增加的退役钠硫电池,如何快速有效而安全的处理这些退役钠硫电池已经迫在眉睫。
[0003]退役钠硫电池内含有大量单质金属钠,如图1所示,在高温(>90℃)、潮湿、富氧的环境下极易产生燃烧等化学反应,从而引起爆炸等事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4]为有效避免退役钠硫电池发生安全事故,需让钠硫电池中的钠与无水乙醇缓慢反应生成化学性能稳定的乙醇钠,其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0005]2CH3CH2OH+2Na=2CH3CH2ONa+H2[0006]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拆解钠硫电池,让密封的钠罐和陶瓷管内的单质钠有效的与无水乙醇接触并发生充分的化学反应是退役钠硫电池处理的关键。钠硫电池钠罐部分的单质钠需要与无水乙醇反应24小时,而陶瓷管底部的少量单质钠只需要与无水乙醇反应2小时即可。
[0007]传统的退役钠硫电池拆解回收均为人工进行,需要等待钠罐部分浸泡完成后,再进行陶瓷管的浸泡,拆解效率低、时间成本高。在拆解钠硫电池的过程中,陶瓷管内残留有不多于15g的单质钠,因此需要将陶瓷管拆解出并破碎后浸入无水乙醇中进行处理,此处需要有效分离硫毡和陶瓷管,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明确的处理设备。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拆解效率低、时间成本高的问题,能快速有效地对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即外壳及硫毡部分)进行拆解,需要设计一种对无钠区部分进行精准拆解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通过可移动式车刀可快速有效精准地对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通过车削,实现无钠区和陶瓷管的分离。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卡盘和可移动式车刀;
[0011]所述退役钠硫电池的钠罐端固定于卡盘上,退役钠硫电池的无钠区端位于可移动式车刀的工作区域;
[0012]所述可移动式车刀包括车刀、底座、X轴向导轨和Y轴向导轨,车刀通过底座安装于
X轴向导轨上,底座配置有底座锁紧结构,X轴向导轨安装于Y轴向导轨上,X轴向导轨下方配置有导轨锁紧结构一,底座带动车刀可沿X轴向导轨滑动,X轴向导轨带动车刀、底座可沿Y轴向导轨滑动;
[0013]或者,所述可移动式车刀包括车刀、底座、X轴向导轨和Y轴向导轨,车刀通过底座安装于Y轴向导轨上,底座配置有底座锁紧结构,Y轴向导轨安装于X轴向导轨上,Y轴向导轨下方配置有导轨锁紧结构二,底座带动车刀可沿Y轴向导轨滑动,Y轴向导轨带动车刀、底座可沿X轴向导轨滑动;
[0014]所述卡盘转动,带动退役钠硫电池旋转;所述车刀按照设定的进给速度沿退役钠硫电池轴向进给,对旋转状态中退役钠硫电池的外壳及硫毡进行车削,直至将外壳、硫毡完全车削掉,分离出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陶瓷管。
[0015]对于拆解设备的不同位置设计:
[0016]第一种,所述卡盘垂直固定于机架一侧,退役钠硫电池的钠罐端安装于卡盘主轴上,卡盘主轴和退役钠硫电池整体平行于地面;车刀纵向设置于退役钠硫电池上端。
[0017]第二种,所述卡盘水平安装于机架上端,退役钠硫电池的钠罐端固定于卡盘主轴上,卡盘主轴和退役钠硫电池整体垂直于地面;车刀水平设置于退役钠硫电池侧面。
[0018]对上述两种不同设计的退役钠硫电池进行车削时:
[0019]启动卡盘转动,卡盘带动退役钠硫电池转动,滑动调整车刀、底座、X轴向导轨在Y轴向导轨上的位置,然后锁紧X轴向导轨在Y轴向导轨的位置,再滑动调整车刀和底座在X轴向导轨上的位置,滑动至可作业位置,再锁紧底座在X轴向导轨上的位置,使得车刀按照设定的进给速度沿退役钠硫电池外壳轴向进给,对外壳及硫毡进行车削。
[0020]或者,启动卡盘转动,卡盘带动退役钠硫电池转动,滑动调整车刀、底座、Y轴向导轨在X轴向导轨上的位置,然后锁紧Y轴向导轨在X轴向导轨的位置,再滑动调整车刀和底座在Y轴向导轨上的位置,滑动至可作业位置,再锁紧底座在Y轴向导轨上的位置,使得车刀按照设定的进给速度沿退役钠硫电池外壳轴向进给,对外壳及硫毡进行车削。
[0021]所述X轴向导轨为两副导轨,可起到均匀支撑和滑动调整上端部件的作用。
[0022]所述Y轴向导轨为两副导轨,可起到均匀支撑和滑动调整上端部件的作用。
[0023]所述拆解设备还配置有碎屑收集箱,碎屑收集箱置于车削位置的下方,当进给完成后,车削的外壳及硫毡碎屑掉入碎屑收集箱。
[002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通过设计的可移动式车刀,配合所选的车刀及进给速度,可有效快速地对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通过车削,实现无钠区和陶瓷管的分离,从而,不会影响到陶瓷管及其他部件的拆解分离。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退役钠硫电池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退役钠硫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安装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为:1

退役钠硫电池的无钠区端,11

外壳,12

硫毡,13

陶瓷管,
14

芯棒,15

贫钠区的单质钠,2

退役钠硫电池的富钠区端,21

钠罐,22=富钠区的单质钠,3

颈部,4

卡盘,5

车刀,6

底座,7

碎屑收集箱,8

导轨安装区,9

退役钠硫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阐述。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2所示,退役钠硫电池包括无钠区端1和富钠区端2,无钠区端1和富钠区端2之间通过颈部3连接。无钠区端1包括外壳11和硫毡12,外壳11和硫毡12称为无钠区,贫钠区包括陶瓷管13和芯棒14,陶瓷管13内部中心为芯棒14,芯棒14和陶瓷管13之间为有少量单质钠15,所以称为贫钠区。富钠区端2则为钠罐21,钠罐211中有大量单质钠22,所以称为富钠区。对于该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卡盘(4)和可移动式车刀;所述退役钠硫电池的钠罐端固定于卡盘(4)上,退役钠硫电池的无钠区端位于可移动式车刀的工作区域;所述可移动式车刀包括车刀(5)、底座(6)、X轴向导轨和Y轴向导轨,车刀(5)通过底座(6)安装于X轴向导轨上,底座(6)配置有底座锁紧结构,X轴向导轨安装于Y轴向导轨上,X轴向导轨下方配置有导轨锁紧结构一,底座(6)带动车刀(5)可沿X轴向导轨滑动,X轴向导轨带动车刀(5)、底座(6)可沿Y轴向导轨滑动;或者,所述可移动式车刀(5)包括车刀(5)、底座(6)、X轴向导轨和Y轴向导轨,车刀(5)通过底座(6)安装于Y轴向导轨上,底座(6)配置有底座锁紧结构,Y轴向导轨安装于X轴向导轨上,Y轴向导轨下方配置有导轨锁紧结构二,底座(6)带动车刀(5)可沿Y轴向导轨滑动,Y轴向导轨带动车刀(5)、底座(6)可沿X轴向导轨滑动;所述卡盘(4)转动,带动退役钠硫电池旋转;所述车刀(5)按照设定的进给速度沿退役钠硫电池轴向进给,对旋转状态中退役钠硫电池的外壳及硫毡进行车削,直至将外壳、硫毡完全车削掉,分离出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陶瓷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退役钠硫电池无钠区的拆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4)垂直固定于机架一侧,退役钠硫电池的钠罐端安装于卡盘(4)主轴上,卡盘(4)主轴和退役钠硫电池整体平行于地面;车刀(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宛珊刘泰生胡光忠曹修全张文军杨大志况明伟阮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