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31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包括一对分离单元,一对分离单元设置在稀油润滑油箱内部的回油区与吸油区之间;分离单元包括框架、竖直设置的分流板、竖直设置的一对导流板和板组,导流板上设置有若干斜口;分流板上水平地设置有若干分流口;板组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波浪板,波浪板的较低的一端与分流口连接,波浪板的两倾斜边分别与一对导流板的斜口连接。波浪板与平面板相比,油液流经波浪板的时间增加,更加有利于水份的析出。利用了不同流体的流动特性的不同,从而实现润滑油与水的分离。分离单元不占用额外的场地、空间,也不需要额外的人员进行操作和使用额外的动力,使用成本低廉。使用成本低廉。使用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稀油润滑站的油箱内部的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大型稀油润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天气、冷却器或轴承密封损坏等原因,往往会有冷却水或冷凝水混入润滑油液中,造成润滑油液乳化、润滑效果不良,进而造成润滑油液和运转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传统的净油设备虽然可以达到除水的效果,但是需要额外提供动力和耗材、并占用一定的场地,效率慢,且成本高。因此,如何降低动力消耗,减少场地占用,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少动力消耗、设置在稀油润滑站油箱内部的油水分离器。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包括一对分离单元,一对分离单元的宽度、高度与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的宽度、高度相同,设置在稀油润滑油箱内部的回油区与吸油区之间;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为长方体形状;
[0005]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框架、竖直设置的分流板、竖直设置的一对导流板和板组,所述分流板、所述一对导流板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一侧面,一对导流板相对设置,导流板上倾斜地设置有若干斜口;所述分流板上水平地设置有若干分流口;所述板组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波浪板,波浪板的较低的一端与所述分流口连接,波浪板的两倾斜边分别与所述一对导流板的斜口连接。
[0006]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一对分离单元的分流板重叠设置,一对分离单元的分流板之间具有间隙。水从波浪板较低的一端流经分流口,在一对分流板之间流淌,沉向油箱的底部。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上下相邻两片波浪板等间距布置,上下相邻两片波浪板间设置有支撑板。
[0008]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分流板设置,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的两侧连接。
[0009]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一对分离单元的分流板相对设置,一对分离单元的波浪板较高的一端互相抵接,分流板与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壁之间具有间隙。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间隙的周围设置有堵板,堵板的底部连接有排污阀。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波浪板与传统的平面板相比,油液流经波浪板的时间增加,更加有利于水份的析出。利用了不同流体的流动特性的不同,从而实
现润滑油与水的分离。油液中的水份经分离器分离出以后,沿波浪板汇集,润滑油从波浪板的上表面流走,水从波浪板较低的一端流经分流口,沉向油箱的底部。
[0012]由于一对分离单元的宽度、高度与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的宽度、高度相同,设置在稀油润滑油箱内部的回油区与吸油区之间;因此,分离单元不占用额外的场地、空间,也不需要额外的人员进行操作和使用额外的动力,使用成本低廉。
[0013]稀油润滑系统油箱内部配置该油水分离器后,可节约润滑油液50%以上,减少因润滑油液失效引起的设备故障数量的60%以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的波浪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的分流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波浪板;2、分流板;3、分流口;4、导流板;5、斜口;6、支撑板;7、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0]实施例1:
[0021]参见附图1

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包括一对分离单元,一对分离单元的宽度、高度与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的宽度、高度相同,设置在稀油润滑油箱内部的回油区与吸油区之间;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为长方体形状;分离单元包括框架7、竖直设置的分流板2、竖直设置的一对导流板4和板组,分流板2、一对导流板4分别连接在框架7的一侧面,一对导流板4相对设置,导流板4上倾斜地设置有若干斜口5;分流板2上水平地设置有若干分流口3;板组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波浪板1,波浪板1的较低的一端与分流口3连接,波浪板1的两倾斜边分别与一对导流板4的斜口5连接。
[0022]一对分离单元的分流板2重叠设置,一对分离单元的分流板2之间具有间隙。上下相邻两片波浪板1等间距布置,上下相邻两片波浪板1间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相对于分流板2设置,支撑板6的两端分别与框架7的两侧连接。间隙的周围设置有堵板,堵板的底部连接有排污阀。
[0023]实施例2:
[002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对分离单元的分流板2相对设置,一对分离单元的波浪板1较高的一端互相抵接,分流板2与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壁之间具有间隙。水汇集在分流板2、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壁和堵板之间的区域。
[0025]综上,本技术所示的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的原理为:润滑油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动,从一侧导流板4的斜口5进入,从另一侧导流板4的斜口5流出。润滑油在波浪板1上流过,水份析出。其利用了不同流体的流动特性的不同,从而实现润滑油
与水的分离。水分离出以后,沿波浪板1汇集,润滑油从波浪板1的上表面流走,水从波浪板1较低的一端流经分流口3,在一对分流板2之间流淌,沉向油箱的底部。
[0026]由于一对分离单元的宽度、高度与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的宽度、高度相同,设置在稀油润滑油箱内部的回油区与吸油区之间;因此,分离单元不占用额外的场地、空间,也不需要额外的人员进行操作和使用额外的动力,使用成本低廉。稀油润滑系统油箱内部配置该油水分离器后,可节约润滑油液50%以上,减少因润滑油液失效引起的设备故障数量的60%以上。
[0027]支撑板6为波浪板1提供支撑力,同时将相邻波浪板1分离,润滑油从波浪板1间隙流动。堵板限制水的流动,使水汇集在目标区域,可通过排污阀排出。
[0028]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包括一对分离单元,一对分离单元的宽度、高度与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的宽度、高度相同,设置在稀油润滑油箱内部的回油区与吸油区之间;稀油润滑站油箱的内腔为长方体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框架、竖直设置的分流板、竖直设置的一对导流板和板组,所述分流板、所述一对导流板分别连接在框架的一侧面,一对导流板相对设置,导流板上倾斜地设置有若干斜口;所述分流板上水平地设置有若干分流口;所述板组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波浪板,波浪板的较低的一端与所述分流口连接,波浪板的两倾斜边分别与所述一对导流板的斜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润滑站油箱专用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离单元的分流板重叠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博沈霞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弗洛伊德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