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91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独轮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上的车轮、脚踏,所述车架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车轮的主车架和用于连接所述脚踏的活动车架;所述活动车架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车架的上端,以使所述活动车架相对所述主车架可减震缓冲;所述主车架的下端具有侧向抵持部,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具有与所述侧向抵持部相对设置的受抵部;所述受抵部相对所述侧向抵持部可上下活动;脚踏受踩踏力时,所述侧向抵持部提供给所述受抵部以左右方向上的往外抵持作用力。如此,使得脚踏受力时电池组件不会连带受力,有效避免传统技术中脚踏受力导致活动车架的下端变形进而导致安装于活动车架上的电池组件受力变形带来的种种问题,有利于提高独轮车的使用安全性。高独轮车的使用安全性。高独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轮车


[0001]本技术涉及独轮平衡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独轮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独轮平衡车广受年轻人的青睐,其车辆本身具备自动平衡能力,通常是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但是,独轮平衡车行驶于道路上时,路面坑洼不平的情况,影响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甚至可能会影响安全性。
[0003]现有技术CN217260480公开了一种车架,包括安装部、两个套筒、装配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装配部上,所述装配部设置于其对应侧的所述套筒上,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车轮机构,所述套筒经减震组件与所述车轮机构连接,其车架通过套筒在车轮机构上沿竖直方向运动,使平衡车具备减震效果。
[0004]然而,该独轮减震方案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的,其装配部固定于套筒的中上端,踏板连接于装配部的下端,相当于装配部上端固定,下端悬空,而装配部一般用于装设电池组件,在运动过程中,骑行者踩在踏板上,踏板受力导致装配部下端朝内微变形,这个时候装设于装配部的电池组件在左右方向受力变形;而骑行车踩在踏板上进行加减速时,踏板受力导致装配部下端朝前后方向微变形,这个时候装设于装配部的电池组件还会在前后方向受力变形,电池组件在长时间受力变形下,存在镍片失效或其他电子元件失效的可能,长时间还可能引发起火等安全问题。
[0005]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独轮车,其有效避免传统技术中脚踏受力导致活动车架的下端变形进而导致安装于活动车架上的电池组件受力变形带来的种种问题,有利于提高独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独轮车,包括有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上的车轮、脚踏,所述车架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车轮的主车架和用于连接所述脚踏的活动车架;所述活动车架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车架的上端,以使所述活动车架相对所述主车架可减震缓冲;所述车轮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主车架的下端,所述脚踏连接于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
[0009]所述主车架的下端具有侧向抵持部,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具有与所述侧向抵持部相对设置的受抵部;所述受抵部相对所述侧向抵持部可上下活动;脚踏受踩踏力时,所述侧向抵持部提供给所述受抵部以左右方向上的往外抵持作用力。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向抵持部的往外抵持作用力的方向重合或平行于所述车轮的轴向左右延伸设置。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车架的上端与所述主车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减震装
置。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向抵持部设置于所述主车架的下端的外部左侧和/或外部右侧,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具有连接件,所述脚踏设置于连接件上,所述受抵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左侧和/或内部右侧。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向抵持部为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轴向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受抵部可抵持于第一滚轮的滚动面上。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车架的下端的外部前侧和/或外部后侧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可抵持于第二滚轮的滚动面上以形成前后方向上的抵持。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受抵部在上下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动车架相对所述主车架的弹性活动行程。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车架的下端的外部前侧和/或外部后侧设置有凸轨,所述侧向抵持部设置于所述凸轨之远离车轮侧;
[0017]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的内部前侧和/或内部后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滑槽,所述受抵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部之远离车轮侧;
[0018]所述凸轨伸入所述滑槽内且可相对所述滑槽产生上下位移。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轨的外周表面受限于所述滑槽的内周表面。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车架的下端具有安装座,所述侧向抵持部设置于安装座上,以及,所述车轮的电机轴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主车架的下端具有侧向抵持部,在活动车架的下端具有与所述侧向抵持部相对设置的受抵部,脚踏受踩踏力时,所述侧向抵持部提供给所述受抵部以左右方向上侧向抵持作用力,如此,使得脚踏受力时电池组件不会连带受力,有效避免传统技术中脚踏受力导致活动车架的下端变形进而导致安装于活动车架上的电池组件受力变形带来的种种问题,有利于提高独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00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独轮车的立体示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独轮车的分解示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独轮车的前视图;
[0026]图4是图1中A

A截面图;
[0027]图5是图1中B

B截面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独轮车的分解示图;
[0029]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独轮车的另一分解示图;
[0030]图8是图6中C

C截面图;
[0031]图9是图6中D

D截面图。
[0032]附图标识说明:
[0033]车轮1、脚踏2、电池组件3、控制器4、主车架5、活动车架6、减震装置7、侧向抵持部8、受抵部9、第二滚轮10、连接件11、浮动件12、固定件13、压缩弹簧14、安装板15、安装座16、配合部17、凸轨18、滑槽19、软质层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如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独轮车的具体结构。
[0037]一种独轮车,包括有车架和安装于车架上的车轮1、脚踏2等。所述车架包括有用于连接车轮1的主车架5和用于连接脚踏2的活动车架6,所述电池组件3、控制器4通常是设置于活动车架6上。所述活动车架6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车架5的上端,以使所述活动车架相对所述主车架可减震缓冲,例如在所述活动车架6的上端与所述主车架5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7。所述车轮1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主车架5的下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轮车,包括有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上的车轮、脚踏,所述车架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车轮的主车架和用于连接所述脚踏的活动车架;所述活动车架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车架的上端,以使所述活动车架相对所述主车架可减震缓冲;所述车轮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主车架的下端,所述脚踏连接于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的下端具有侧向抵持部,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具有与所述侧向抵持部相对设置的受抵部;所述受抵部相对所述侧向抵持部可上下活动;脚踏受踩踏力时,所述侧向抵持部提供给所述受抵部以左右方向上的往外抵持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抵持部的往外抵持作用力的方向重合或平行于所述车轮的轴向左右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车架的上端与所述主车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抵持部设置于所述主车架的下端的外部左侧和/或外部右侧,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具有连接件,所述脚踏设置于连接件上,所述受抵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左侧和/或内部右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学凯张彬王啸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