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14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其结构包括动力模块、车斗单元、运输车车架和仿生式底盘,通过先将运输车车架的支腿油缸二支起,然后仿生式底盘行驶至运输车车架下端,运输车车架再通过锥孔定位结构与仿生式底盘对接,重复上述步骤,支腿油缸一支起动力模块,其后,仿生式底盘行驶至动力模块下方,动力模块通过锥孔定位结构与运输车车架对接,解决了现有普通山地运输车重量体积大,智能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复杂山区环境作业的问题,同时,减少道路修筑开挖,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模块化的自安装方式,能够摆脱对额外工具的依赖,并且采用远程遥控,最大程度保证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的问题。生安全的问题。生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山地运输车
,尤其涉及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运输车是物料搬运的一种重要施工设备,特高压工程中,输电线路塔位多设在高山大岭之上,地表植被茂密,工程材料、器材运输十分困难。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山地地形陡峭、山上原有道路狭窄,路况极差,雨雪天气路滑难行,在运输大型物资和设备时,原有道路虽然可以利用,但由于缺乏适宜的运输设备,需要进行道路修整,道路修整难度大、投人人力、资金巨大,耗费时间长,大量压缩了有效的施工时间,增加施工管理难度和增大施工安全风险。虽有灵活度高,适应性强的运输装备,但其往往吨位体积过于庞大且自动化程度低,在复杂的山区地势行走,对驾驶人员操作要求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仿生式智能运输车,以解决普通运输车重量体积大,智能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复杂山区环境作业的问题;同时,减少道路修筑开挖,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模块化的自安装方式,能够摆脱对额外工具的依赖;采用远程遥控,最大程度保证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普通山地运输车重量体积大,智能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复杂山区环境作业的问题,同时,减少道路修筑开挖,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模块化的自安装方式,能够摆脱对额外工具的依赖,并且采用远程遥控,最大程度保证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模块;
[0008]所述动力模块下端设有用于支撑的运输车车架,且运输车车架另一侧设有用于存放的车斗单元;
[0009]所述运输车车架底端设有用于行走的仿生式底盘;
[0010]所述动力模块包括设于底端的动力模块支架,所述动力模块支架四端设有支腿油缸一,所述动力模块支架侧端对称设有普通车斗模式安装固定板和长料车斗模式安装孔,所述动力模块支架上端分别设有柴油箱、液压油箱、发动机和液压泵,所述动力模块支架底端设有锥孔定位结构;
[0011]所述运输车车架包括设于底端的车架梁,所述车架梁侧端设有支腿油缸二,所述车架梁中部分别设有动力模块横放锥孔定位结构、动力模块竖放锥孔定位结构和车架安装板,且动力模块横放锥孔定位结构和动力模块竖放锥孔定位结构与动力模块底端的锥孔定位结构连接;
[0012]所述仿生式底盘包括设于底端的底盘支架,所述底盘支架上端设有用于承接的车架连接座,且车架连接座与车架安装板连接,所述底盘支架侧端提供伸缩支腿组件与轮胎组件连接,且伸缩支腿组件之间设有液压油缸。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模块支架侧端设有对称的罩壳固定安装板,所述动力模块支架上端套设有动力总成罩壳,且动力总成罩壳与罩壳固定安装板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总成罩壳内部设有散热器。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轮胎组件侧端设有定位卡爪组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车斗单元可分为普通车斗和运输长料用车斗两种。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先将运输车车架的支腿油缸二支起,然后仿生式底盘行驶至运输车车架下端,运输车车架再通过锥孔定位结构与仿生式底盘对接,重复上述步骤,支腿油缸一支起动力模块,其后,仿生式底盘行驶至动力模块下方,动力模块通过锥孔定位结构与运输车车架对接,解决了现有普通山地运输车重量体积大,智能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复杂山区环境作业的问题,同时,减少道路修筑开挖,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模块化的自安装方式,能够摆脱对额外工具的依赖,并且采用远程遥控,最大程度保证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动力模块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动力模块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长料车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普通车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运输车车架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仿生式底盘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动力模块

1、支腿油缸一

11、普通车斗模式安装固定板

12、罩壳固定安装板

13、动力模块支架

14、柴油箱

15、液压油箱

16、长料车斗模式安装孔

17、散热器

18、发动机

19、液压泵

110、动力总成罩壳

111、锥孔定位结构

112、车斗单元

2、运输车车架

3、支腿油缸二

31、车架梁

32、动力模块横放锥孔定位结构

33、动力模块竖放锥孔定位结构

34、车架安装板

35、仿生式底盘

4、轮胎组件

41、底盘支架

42、车架连接座

43、液压油缸

44、伸缩支腿组件

45、定位卡爪组件

46。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模块1;
[0032]动力模块1下端设有用于支撑的运输车车架3,且运输车车架3另一侧设有用于存放的车斗单元2;
[0033]运输车车架3底端设有用于行走的仿生式底盘4;
[0034]动力模块1包括设于底端的动力模块支架14,动力模块支架14四端设有支腿油缸一11,动力模块支架14侧端对称设有普通车斗模式安装固定板12和长料车斗模式安装孔17,动力模块支架14上端分别设有柴油箱15、液压油箱16、发动机19和液压泵110,动力模块支架14底端设有锥孔定位结构112,通过柴油箱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仿生式智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模块(1);所述动力模块(1)下端设有用于支撑的运输车车架(3),且运输车车架(3)另一侧设有用于存放的车斗单元(2);所述运输车车架(3)底端设有用于行走的仿生式底盘(4);所述动力模块(1)包括设于底端的动力模块支架(14),所述动力模块支架(14)四端设有支腿油缸一(11),所述动力模块支架(14)侧端对称设有普通车斗模式安装固定板(12)和长料车斗模式安装孔(17),所述动力模块支架(14)上端分别设有柴油箱(15)、液压油箱(16)、发动机(19)和液压泵(110),所述动力模块支架(14)底端设有锥孔定位结构(112);所述运输车车架(3)包括设于底端的车架梁(32),所述车架梁(32)侧端设有支腿油缸二(31),所述车架梁(32)中部分别设有动力模块横放锥孔定位结构(33)、动力模块竖放锥孔定位结构(34)和车架安装板(35),且动力模块横放锥孔定位结构(33)和动力模块竖放锥孔定位结构(34)与动力模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军黄广龙万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东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