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08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一种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包括车厢;所述车厢由上、下、左、右、前和后的厢板围成;所述车厢在左右两侧底部匹配安装有车轮;所述车厢在后侧厢板的外侧面匹配安装有尾导流机构;所述尾导流机构包括尾导流安装支架和尾导流板;所述尾导流安装支架匹配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的外侧面;所述尾导流板匹配安装于所述尾导流安装支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安全,可以降低列车风阻,提高车辆经济性,满足越发严苛的环保要求。发严苛的环保要求。发严苛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封闭式挂车,具体涉及一种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些年国家治超力度的加快,道路交通法规越发严苛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在推动厢式半挂车替代仓栅、栏板半挂车。
[0003]近年来,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快递物流运输行业逐步向安全、高效转型,因此对货物运输的车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厢式运输车凭借在安全、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已然成为长距干线运输的主流趋势,厢式挂车相对于市面上现有的仓栅、栏板式挂车,免去了篷布给装卸效率带来的影响和篷布损耗的经济损失,加强了对货物的保护。
[0004]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厢式半挂车的侧防护大都采用防护杆的形式,实际作用甚小,事故发生时,往往起不到防护作用,导致人、车被卷入车下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还因为目前侧防护杆采用“井”字格结构,不利于整车风阻,导致燃油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技术优化了传统厢式半挂车,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显著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大幅降低列车风阻,提高车辆经济性,满足越发严苛的环保要求的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
[0006]本技术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上述的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包括车厢;所述车厢由上、下、左、右、前和后侧的厢板围成;所述车厢在左右两侧底部匹配安装有车轮;所述车厢在后侧厢板的外侧面匹配安装有尾导流机构;所述尾导流机构包括尾导流安装支架和尾导流板;
[0008]所述尾导流安装支架匹配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的外侧面,其包括上导流板支撑杆、上导流板摇杆、上导流板限位装置、侧导流板支撑杆和侧导流板限位装置;所述上导流板支撑杆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顶端外部;所述上导流板摇杆呈纵向设置;所述上导流板限位装置匹配设置在位于所述上导流板摇杆底端一侧的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外部;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具有两组且分别匹配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的左右两侧外部;所述侧导流板限位装置匹配对应设置在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顶端一侧的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外部;
[0009]所述尾导流板匹配安装于所述尾导流安装支架的外侧,其包括上导流板和一对侧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匹配安装于所述上导流板支撑杆上部且尾端还与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匹配铰接;所述上导流板摇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导流板的底部,底端与所述上导流板限位装置可拆卸式匹配连接;所述上导流板摇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上导流板限位装置限位;所述上导流板可随所述上导流板摇杆上下移动而上下摆动;一对所述侧导流板分别匹配对称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的左右两侧;每块所述侧导流板的尾部与所
述车厢的后侧厢板匹配铰接;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的一端匹配铰接于所述侧导流板,另一端与所述侧导流板限位装置可拆卸式匹配连接;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侧导流板限位装置限位;每块所述侧导流板可随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左右移动而左右摆动。
[0010]所述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中:所述车厢在左右两侧厢板下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侧板安装支架。
[0011]所述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中:所述全封闭式挂车还包括侧裙板;所述侧裙板匹配安装在在位于所述车轮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
[0012]所述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中:所述全封闭式挂车还包括封闭车轮板;所述封闭车轮板匹配安装在位于所述车轮位置处的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
[0013]所述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中:所述侧导流板限位装置是由侧导流板限位支座和侧导流板限位销组成;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另一端是与所述侧导流板限位支座通过所述侧导流板限位销可拆卸式匹配连接。
[0014]所述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中:每块所述侧导流板的尾部与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之间是通过侧导流板连接支座匹配铰接。
[0015]所述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中:所述侧导流板连接支座包括后车厢板连接座、导流板连接座和铰接轴组成;所述后车厢板连接座的一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后侧厢板,另一端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所述导流板连接座的一端匹配铰接;所述导流板连接座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侧导流板。
[0016]所述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其中:所述上导流板限位装置由上导流板限位支座和上导流板限位销组成;所述上导流板摇杆的底端通过所述上导流板限位销与所述上导流板限位支座可拆卸式匹配铰接。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将厢式半挂车的侧防护和车厢进行整体设计从而避免了事故发生时人员被卷人车下,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尤其可折叠式的尾端导流机构的设计,对于减少风阻的贡献也十分明显,不仅可以使气流的分离点向后延迟,而且尾导流板以及侧裙后部的形状都向内收,可以减小车厢后方的负压区,可以降低列车风阻,提高车辆经济性,满足越发严苛的环保要求。通过在车厢下部安装侧裙板和车轮闭封板,在车厢尾端加装尾导流板来降低整车风阻;其中,侧裙板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发生事故时小车或者行人被卷入车底的情况,另—方面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阻挡两侧的空气被吸进车辆下部,减少车辆下部的气流堆积,使得车辆下部的气流流动更顺畅,从而起到减小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的作用;封闭车轮板可以使气流绕过车轮,减弱车轮的干扰阻力,减小整车风阻。
[0019]本技术的尾导流机构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经过虚拟流体分析,将风阻对整车的影响降到最低,结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的主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的尾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的尾导流机构的侧导流板连接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的尾导流机构的上导流板摇杆与上导流板限位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包括车厢1、侧裙板2、封闭车轮板3和尾导流机构4。
[0026]该车厢1为可折叠车厢且由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的厢板围成;该车厢1在下侧厢板的中前段左右两侧匹配对称安装有两组车轮11,在左右两侧厢板下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侧板安装支架12。
[0027]该侧裙板2具有两组,其分别通过螺栓匹配固定安装在位于车轮11前后两侧的安装支架12外侧。该侧裙板2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发生事故时小车或者行人被卷入车底的情况,另—方面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阻挡两侧的空气被吸进车辆下部,减少车辆下部的气流堆积,使得车辆下部的气流流动更顺畅,从而起到减小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的作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导流可折叠的全封闭式挂车,包括车厢(1);所述车厢(1)由上、下、左、右、前和后侧的厢板围成;所述车厢(1)在左右两侧底部匹配安装有车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在后侧厢板的外侧面匹配安装有尾导流机构(4);所述尾导流机构(4)包括尾导流安装支架(41)和尾导流板(42);所述尾导流安装支架(41)匹配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的外侧面,其包括上导流板支撑杆(411)、上导流板摇杆(412)、上导流板限位装置(413)、侧导流板支撑杆(414)和侧导流板限位装置(415);所述上导流板支撑杆(411)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顶端外部;所述上导流板摇杆(412)呈纵向设置;所述上导流板限位装置(413)匹配设置在位于所述上导流板摇杆(412)底端一侧的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外部;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414)具有两组且分别匹配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的左右两侧外部;所述侧导流板限位装置(415)匹配对应设置在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414)顶端一侧的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外部;所述尾导流板(42)匹配安装于所述尾导流安装支架(41)的外侧,其包括上导流板(421)和一对侧导流板(422);所述上导流板(421)匹配安装于所述上导流板支撑杆(411)上部且尾端还与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匹配铰接;所述上导流板摇杆(41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导流板(421)的底部,底端与所述上导流板限位装置(413)可拆卸式匹配连接;所述上导流板摇杆(41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上导流板限位装置(413)限位;所述上导流板(421)可随所述上导流板摇杆(412)上下移动而上下摆动;一对所述侧导流板(422)分别匹配对称设置在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的左右两侧;每块所述侧导流板(422)的尾部与所述车厢(1)的后侧厢板匹配铰接;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414)的一端匹配铰接于所述侧导流板(422),另一端与所述侧导流板限位装置(415)可拆卸式匹配连接;所述侧导流板支撑杆(414)在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姚忠魁刘琦张婷婷苏宁斌张东
申请(专利权)人: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