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025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涉及雨水排放领域。包括初期雨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右方设置在有雨水收集盒,雨水收集盒的左侧表面和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右侧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雨水管道,雨水管道的下侧表面管道连接有市政管道,市政管道管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外排电动阀门,初期雨水收集池右方的上侧设置有闸门控制电箱,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置有雨水预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并且在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后,方便将对雨水收集盒中的雨水在水位继电器的作用下时刻进行记录,使得水位继电器方便对水的排放时间进行控制。排放时间进行控制。排放时间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排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中雨水排放系统是市政污水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0003]现有的市政雨水处理过程中雨水一般均会通过路边的窨井盖或是路边的雨水篦子进入至市政管道中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然后统一排放至附近的水体中。
[0004]根据环保要求,厂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需15分钟后,方可排放市政管道,然而现有的雨水排放装置大多直接排放至市政雨水收集池中,从而不方便对雨水进行预处理,使得雨水中携带的大量杂质容易堆积在市政雨水收集池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带动根据环保要求,厂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需15分钟后,方可排放市政管道,然而现有的雨水排放装置大多直接排放至市政雨水收集池中,从而不方便对雨水进行预处理,使得雨水中携带的大量杂质容易堆积在市政雨水收集池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包括初期雨水收集池,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右方设置在有雨水收集盒,所述雨水收集盒的左侧表面和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右侧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雨水管道,所述雨水管道的下侧表面管道连接有市政管道,所述市政管道管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外排电动阀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右方的上侧设置有闸门控制电箱,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置有雨水预处理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雨水预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篮,所述过滤篮的下侧表面与初期雨水收集池内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篮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上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侧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套,所述丝杆的上端贯穿支架内壁的上侧和内螺纹套的内壁至其上侧表面,所述内螺纹套的内壁与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的右侧表面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支架内壁上侧的右方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架内壁的上侧至其上侧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轮的下侧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下侧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竿,所述滑竿的下端贯穿支架上侧表面的左侧至过滤篮的内部,所述滑竿的下端与升降板上侧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右侧表面的上侧设置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液位控制仪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右侧表面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内电动阀门。
[0011]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盒的左方设置有水位继电器,所述水位继电器的左侧表面通过感应线固定连接有时间继电器。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盒、雨水管道、市政管道、外排电动阀门、闸门控制电箱,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并且在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后,方便将对雨水收集盒中的雨水在水位继电器的作用下时刻进行记录,使得水位继电器方便对水的排放时间进行控制。
[0014]2、通过设置过滤篮、初期雨水收集池、升降板、丝杆、支架、内螺纹套,在升降板的作用下,使得过滤篮中的杂质堆积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在升降板的移动下,将过滤篮中的杂质移出,从而对过滤篮中的杂质进行清理。
[0015]3、通过设置内螺纹套、传递齿轮、驱动齿轮、驱动电机、支架,在传递齿轮和驱动齿轮的作用下,使得驱动电机在带动驱动齿轮进行转动的时候,方便驱动内螺纹套上的传递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升降板可以通过丝杆进行上升和下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雨水管道前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液位控制仪表线路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闸门控制电箱内部线路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初期雨水收集池;2、雨水收集盒;3、雨水管道;4、市政管道;5、外排电动阀门;6、闸门控制电箱;7、过滤篮;8、升降板;9、丝杆;10、支架;11、内螺纹套;12、传递齿轮;13、驱动齿轮;14、驱动电机;15、限位板;16、滑竿;17、水位感应器;18、液位控制仪表;19、内电动阀门;20、水位继电器;21、时间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包括初期雨水收集池1,初期雨水收集池1的右方设置在有雨水收集盒2,雨水收集盒2的左侧表面和初期雨水收集池1的右侧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雨水管道3,雨水管道3的下侧表面管道连接有市政管道4,市政管道4管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外排电动阀门5,初期雨水收集池1右方的上侧设置有闸门控制电箱6,初期雨水收集池1的内部设置有雨水预处理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架10,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并且在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后,方便将对雨水收集盒2中的雨水在水位继电器20的作用下时刻进行记录,使得水位继
电器20方便对水的排放时间进行控制。
[0023]如图2所示,雨水预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篮7,过滤篮7的下侧表面与初期雨水收集池1内壁的下侧固定连接,过滤篮7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8,升降板8上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丝杆9,初期雨水收集池1上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架10,支架10上侧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套11,丝杆9的上端贯穿支架10内壁的上侧和内螺纹套11的内壁至其上侧表面,内螺纹套11的内壁与丝杆9的杆壁螺纹连接,在升降板8的作用下,使得过滤篮7中的杂质堆积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在升降板8的移动下,将过滤篮7中的杂质移出,从而对过滤篮7中的杂质进行清理。
[0024]如图2所示,内螺纹套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递齿轮12,传递齿轮12的右侧表面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13,支架10内壁上侧的右方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贯穿支架10内壁的上侧至其上侧表面,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轮13的下侧表面固定连接,在传递齿轮12和驱动齿轮13的作用下,使得驱动电机14在带动驱动齿轮13进行转动的时候,方便驱动内螺纹套11上的传递齿轮12进行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包括初期雨水收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1)的右方设置在有雨水收集盒(2),所述雨水收集盒(2)的左侧表面和初期雨水收集池(1)的右侧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雨水管道(3),所述雨水管道(3)的下侧表面管道连接有市政管道(4),所述市政管道(4)管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外排电动阀门(5),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1)右方的上侧设置有闸门控制电箱(6),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1)的内部设置有雨水预处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篮(7),所述过滤篮(7)的下侧表面与初期雨水收集池(1)内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篮(7)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8),所述升降板(8)上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丝杆(9),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1)上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侧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套(11),所述丝杆(9)的上端贯穿支架(10)内壁的上侧和内螺纹套(11)的内壁至其上侧表面,所述内螺纹套(11)的内壁与丝杆(9)的杆壁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排放导流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崧钦王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红墙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