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顶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68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模组PACK小车顶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卧式顶升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由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顶升组件的上端固定有顶升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对电池模组PACK小车进行顶升,且当承载质量大的时候,能够在不增加小车的高度时对小车进行顶升。升。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顶升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PACK小车顶升
,特别是一种卧式顶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PACK小车的顶升机构,是安装在PACK小车定位机构当中,有着对小车举升的功能。传统的PACK小车的顶升机构,采用气缸直接对小车进行举升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其体积、行程受承载质量的影响较大。当承载质量大的时候,机构选用的气缸缸径较大,机构在竖直方向的行程也将同步增大。这样会增加小车的高度,不利于生产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顶升机构,能够对电池模组PACK小车进行顶升,且当承载质量大的时候,能够在不增加小车的高度时对小车进行顶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一种卧式顶升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由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顶升组件的上端固定有顶升板。
[0005]进一步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安装板,两个侧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嵌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内穿设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的顶部连接有所述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下表面四周均固定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穿透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导向轴经第二轴套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0006]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上安装有凸轮随动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直线导轨,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凸轮随动器的下方固定有所述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台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楔形块相配合的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斜面倾斜度相同;
[0008]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直线导轨的左方固定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推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楔形块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楔形块的后侧面延伸有凸部,后端的侧板上固定有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限位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气缸的推杆末端经浮动接头与所述第一楔形块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嵌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顶部穿透所述顶升板并与所述顶升板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管内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第一导向轴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万向球。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顶升机构,通过顶升组件能够对顶升板进行顶升;通
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顶升组件对顶升板进行顶升;通过第一导向轴与第一轴套相配合,通过第二导向轴与第二轴套相配合,能够在顶升板顶升时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使得顶升板在顶升时更加稳定;通过凸轮随动器与第二楔形块相配合,能够便于对顶升板进行顶升。
[0015](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通过凸部与限位块相配合,能够对第一楔形块的最低高度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在本机构停止使用时,避免凸轮随动器的凸轮与第一楔形块接触从而造成磨损。
[0016](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通过浮动接头能够使得伸缩气缸在工作时能够平稳移动,从而更好的带动第一楔形块进行左右移动。
[0017](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当需要对顶升板进行上下微调时,将螺栓旋松,转动限位管带动顶升板上下微调,完成后将螺栓旋紧。
[0018]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对电池模组PACK小车进行顶升,且当承载质量大的时候,能够在不增加小车的高度时对小车进行顶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顶升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侧板2;两个侧板2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3,通过顶升组件3能够对顶升板5进行顶升,所述顶升组件3由驱动组件4驱动,通过驱动组件4能够驱动顶升组件3对顶升板5进行顶升;所述顶升组件3的上端固定有顶升板5,通过顶升板5能够对PACK小车进行顶升。
[0024]所述顶升组件3包括安装板31,两个侧板2的上表面固定有一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上嵌设有第一轴套32,所述第一轴套32内穿设有第一导向轴33,通过第一导向轴33与第一轴套32相配合,能够在顶升板5顶升时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使得顶升板5在顶升时更加稳定;
[0025]所述第一导向轴33的顶部连接有所述顶升板5,所述顶升板5的下表面四周均固定有第二导向轴34,所述第二导向轴34穿透所述安装板31,所述第二导向轴34经第二轴套35与所述安装板31连接,通过第二导向轴34与第二轴套35相配合,能够在顶升板5顶升时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使得顶升板5在顶升时更加稳定;
[0026]所述第一导向轴33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块36,所述支撑块36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楔形块37,所述第一楔形块37上安装有凸轮随动器38,通过凸轮随动器38与第二楔形块42相配合,能够便于对顶升板5进行顶升。
[0027]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直线导轨41,所述底板1上位于所述凸轮随动器38的下方固定有所述直线导轨41,通过直线导轨41能够便于第二楔形块42左右移动,使得第二楔形块42左右移动时能够平稳移动;所述直线导轨41的滑台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楔形块37相配合的
第二楔形块42,所述第二楔形块42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楔形块37的斜面倾斜度相同,使得第二楔形块42左右移动时避免与第一楔形块37碰撞;
[0028]所述底板1上位于所述直线导轨41的左方固定有伸缩气缸43,通过伸缩气缸43能够带动第一楔形块37左右移动,所述伸缩气缸43的推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楔形块37连接。
[0029]启动伸缩气缸43带动第二楔形块42向右移动,使得第二楔形块42的斜面与凸轮随动器38的凸轮接触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楔形块37向上移动,使得带动第一导向轴33向上移动带动顶升板5对PACK小车进行顶升。
[0030]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楔形块37的后侧面延伸有凸部371,后端的侧板2上固定有与所述凸部371相配合的限位块6,通过凸部371与限位块6相配合,能够对第一楔形块37的最低高度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在本机构停止使用时,避免凸轮随动器38的凸轮与第一楔形块37接触从而造成磨损。
[003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气缸43的推杆末端经浮动接头7与所述第一楔形块37连接,通过浮动接头7能够使得伸缩气缸43在工作时能够平稳移动,从而更好的带动第一楔形块37进行左右移动。
[003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轴33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331,所述限位槽331内嵌设有限位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由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顶升组件的上端固定有顶升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安装板,两个侧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嵌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内穿设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的顶部连接有所述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下表面四周均固定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穿透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导向轴经第二轴套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上安装有凸轮随动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直线导轨,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凸轮随动器的下方固定有所述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煜渲傅细文黄帅旗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思客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