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57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涉及丙烯酸酯聚合反应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外筒、隔层、内筒体和盖子,所述反应釜外筒内套置有内筒体,且反应釜外筒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隔层,所述反应釜外筒的上端盖置有盖子,所述反应釜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支撑脚,且反应釜外筒的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并且反应釜外筒的外环面上部设置有多组挂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反应釜蒸汽供给和冷却水调节加装智能调节阀,并将调节参数信号接入自动化控制室,实现反应温度的自动控制和切换蒸汽及冷却水的阀门,提高劳效,又确保了产品质量控制精准,同时生产过程节省了蒸汽,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丙烯酸酯聚合反应
,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酯橡胶是将丙烯酸烷基酯或其与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进行聚合而得,其具有符合使用环境的耐寒性、耐油性特别是在高温下的耐油性等优点。因此,丙烯酸酯橡胶作为汽车用的软管、油封、0型圈、装置/机械内置传送带等其需求正在增加。现有的丙烯酸酯橡胶均是采用在乳化剂水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制得,但现有技术中丙烯酸酯橡胶的各单体原料发生聚合反应的速度较快,且此类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反应热,当聚合反应过快时,反应热无法及时释放,影响最终橡胶成品的性能。在对比文件“CN208679144U一种用于丙烯酸酯聚合反应的反应釜”的说明书中提及“工作平台、反应釜、搅拌桨组件及密封组件;所述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入料部及出料管道,所述入料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出料管道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出料管道与所述反应釜本体连通”,但是对比文件中的反应釜并不可智能调控蒸汽阀门,需要蒸汽循环输入,难以精准把控加热温度,而且生产过程中比较浪费蒸汽,耗费多余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以解决对比文件中的反应釜并不可智能调控蒸汽阀门,需要蒸汽循环输入,难以精准把控加热温度,而且生产过程中比较浪费蒸汽,耗费多余的生产成本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包括反应釜外筒、隔层、内筒体和盖子,所述反应釜外筒内套置有内筒体,且反应釜外筒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隔层,所述反应釜外筒的上端盖置有盖子,且盖子的上端安装有电机,所述反应釜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支撑脚,且反应釜外筒的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并且反应釜外筒的外环面上部设置有多组挂耳,所述反应釜外筒的底部连接有蒸汽输入管和冷却水输入管,且蒸汽输入管上安装有第一智能电动调节阀,并且冷却水输入管上安装有第二智能电动调节阀,同时蒸汽输入管和冷却水输入管的下端口均与隔层之间相连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外筒的左侧上部连接有输出管,且输出管上安装有第一智能电力控制阀,并且输出管的下端口与隔层之间相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出料管口,出料管口上安装有电动控制阀,且内筒体的下端面左右两部均设置有内支撑腿,并且内支撑腿的下端固定在反应釜外筒的内底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盖子的左部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盖置有扭盖,且盖子的右部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下安装有转轴,转轴为罩有防护罩,转轴的下端套置在轴承套内,且转轴的下端固定有搅拌轴,并且搅拌轴的下部杆体左右两部均设置有上搅拌桨和下搅拌桨。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本技术中蒸汽输入管和冷却水输入管分别用于往隔层内更换输入蒸汽和冷却水,将反应釜蒸汽供给和冷却水调节加装智能调节阀,并将调节参数信号接入自动化控制室,实现反应温度的自动控制和切换蒸汽及冷却水的阀门。
[0011]2.本技术中内筒体的设置方便于原料加工生产使用,而且内筒体的下部并非悬空在反应釜外筒内,内筒体的底部与反应釜外筒的内底部之间设置有支撑腿,使得内筒体的安装更安全可靠。
[0012]3.本技术中电机的设置方便通过转轴带动搅拌轴,从而转动搅拌桨对内筒体内原料进行混合搅拌,促进原料混合。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水输入管和蒸汽输入管结构安装示意图。
[0016]图中:1、反应釜外筒;10、支撑脚;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挂耳;2、隔层;20、输出管;21、第一智能电力控制阀;22、蒸汽输入管;23、第一智能电动调节阀;24、冷却水输入管;25、第二智能电动调节阀;3、内筒体;30、出料管口;31、内支撑腿;4、盖子;40、进料口;41、扭盖;42、第二温度传感器;43、第一压力传感器;5、电机;50、防护罩;51、转轴;52、轴承套;53、搅拌轴;54、上搅拌桨;55、下搅拌桨。
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能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提出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更加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18]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水输入管和蒸汽输入管结构安装示意图。
[00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包括反应釜外筒1、隔层2、内筒体3和盖子4,反应釜外筒1内套置有内筒体3,且反应釜外筒1与内筒体3之间设置有隔层2,反应釜外筒1的上端盖置有盖子4,且盖子4的上端安装有电机5,反应釜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支撑脚10,且反应釜外筒1的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并且反应釜外筒1的外环面上部设置有多组挂耳12。
[0021]在本实施例中,反应釜外筒1的底部连接有蒸汽输入管22和冷却水输入管24,且蒸汽输入管22上安装有第一智能电动调节阀23,并且冷却水输入管24上安装有第二智能电动调节阀25,同时蒸汽输入管22和冷却水输入管24的下端口均与隔层2之间相连通;反应釜外筒1的左侧上部连接有输出管20,且输出管20上安装有第一智能电力控制阀21,并且输出管20的下端口与隔层2之间相连通。
[002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蒸汽输入管22和冷却水输入管24分别用于往隔层2内更换输入蒸汽和冷却水,将反应釜蒸汽供给和冷却水调节加装智能调节阀,并将调节参数信号接入自动化控制室,实现反应温度的自动控制和切换蒸汽及冷却水的阀门。
[0023]在本实施例中,内筒体3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出料管口30,出料管口30上安装有电动控制阀,且内筒体3的下端面左右两部均设置有内支撑腿31,并且内支撑腿31的下端固定在反应釜外筒1的内底部。
[002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内筒体3的设置方便于原料加工生产使用,而且内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包括反应釜外筒(1)、隔层(2)、内筒体(3)和盖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外筒(1)内套置有内筒体(3),且反应釜外筒(1)与内筒体(3)之间设置有隔层(2),所述反应釜外筒(1)的上端盖置有盖子(4),且盖子(4)的上端安装有电机(5),所述反应釜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支撑脚(10),且反应釜外筒(1)的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并且反应釜外筒(1)的外环面上部设置有多组挂耳(12),所述反应釜外筒(1)的底部连接有蒸汽输入管(22)和冷却水输入管(24),且蒸汽输入管(22)上安装有第一智能电动调节阀(23),并且冷却水输入管(24)上安装有第二智能电动调节阀(25),同时蒸汽输入管(22)和冷却水输入管(24)的下端口均与隔层(2)之间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聚合反应蒸汽及冷却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外筒(1)的左侧上部连接有输出管(20),且输出管(20)上安装有第一智能电力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圣吉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艾萨斯新型肥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