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32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7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盖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当检测条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检测条的结合垫位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侧。本申请具有减少待检样本在样本垫上的残留的效果。垫上的残留的效果。垫上的残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0001]本申请涉及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冠病毒的流行,许多传染病如疟疾、梅毒、丙肝等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医院检测方法通常操作复杂、成本高。而POCT(即时检验)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时间短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在一些无专业设备、人员的场所操作的弊端,因此广泛应用在传染病的检测中。
[0003]目前在POCT行业中,检测这些传染病的方法大多使用的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NC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
[0004]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当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的区域时,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传统的操作模式通常是将样本液(如血液、唾液、尿液等)与裂解液(稀释液)进行混合稀释,然后再将稀释后的样本液加到样本垫上。这种方法会导致在层析过程中由于一些样本残留在样本垫上,导致病毒滴度减弱,从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减少待检样本在样本垫上的残留,本申请提供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盖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当检测条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检测条的结合垫位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稀释液通过第一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通过第二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和稀释液在层析作用下朝结合垫方向移动,由于稀释液在流向结合垫的过程中会经过样本液的滴加处。因此,可通过稀释液带动残留的样本液向结合垫移动,以此减少样本在样品垫的残留。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孔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一孔的最小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孔的最小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孔的最小孔为所述第二孔的最小孔的内切圆。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往第一孔与第二孔内添加的溶液不同,为避免操作人员混淆,将第一孔与第二孔设为不同的形状,以便区分。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二孔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逐渐变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滴加稀释液或者样本液时,方便液滴从第一孔或者第二孔较大的孔口进入。
[0014]优选的,所述壳盖上还开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孔对应检测条C线和T线所在的区域,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到检测条上C线和T线的显色情况。
[0016]优选的,还包括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固定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上,各所述限位部之间围合形成有限位槽。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条放置在限位槽内,限位部可以对检测条起到限制位置的作用,避免检测条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置偏移。
[0018]优选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条放置在限位槽内时,支撑部可以对检测条的一侧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0]优选的,所述壳盖上还开设有第四孔,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孔对应检测条的吸水垫,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到样本液到达吸水垫的情况,以便计时。
[0022]优选的,还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置在所述壳盖上,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第一孔的两侧。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用手指捏握试剂卡时,弧形部更契合操作人员的拇指形状,提高人员接触的舒适感。
[0024]优选的,还包括固定部和定位部;所述固定部间隔设置且固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固接在所述壳盖上,各所述定位部分别朝向各所述定位槽;当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合盖时,所述定位部卡紧在所述定位槽内。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条安装到壳体上后,将各定位部分别对准各定位槽,依靠摩擦力使得壳盖与壳体连接在一起。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通过设置第一孔和第二孔,稀释液通过第一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通过第二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和稀释液在层析作用下朝结合垫方向移动,由于稀释液在流向结合垫的过程中会经过样本液的滴加处。因此,可通过稀释液带动残留的样本液向结合垫移动,以此减少样本在样品垫的残留;
[0028](2)通过设置限位部,限位部可以对检测条起到限制位置的作用,避免检测条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置偏移;
[0029](3)通过设置弧形部,弧形部更契合操作人员的拇指形状,提高人员捏握试剂卡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单联双孔试剂卡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壳盖其中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壳盖另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1、壳体;2、壳盖;3、容纳腔;4、限位部;5、限位槽;6、支撑部;7、固定部;8、定位槽;9、定位部;10、第一孔;11、第二孔;12、第三孔;13、第四孔;14、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参照图1,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1和壳盖2,壳体1与壳盖2均呈条形板状且采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使得试剂卡轻便易携;壳体1与壳盖2可拆卸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有容纳腔3,容纳腔3用于安装检测条,检测条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胶体金试纸条。
[0037]参照图2,壳体1上朝向壳盖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部4和支撑部6,限位部4与支撑部6均位于容纳腔3内。限位部4呈块状且设有若干,各限位部4围合形成有限位槽5,限位槽5呈矩形状且与检测条的长宽相适配。支撑部6呈块状,使得支撑部6在壳体1的表面凸起;其中,支撑部6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限位槽5内。
[0038]安装时,将检测条放置在限位槽5内,其中支撑部6对检测条的一侧起到支撑的作用,限位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1)和壳盖(2),所述壳体(1)与所述壳盖(2)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有容纳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开设有第一孔(10)和第二孔(11),所述第一孔(10)与所述第二孔(11)沿所述壳盖(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当检测条安装在所述容纳腔(3)内时,所述检测条的结合垫位于所述第二孔(11)远离所述第一孔(10)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0)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孔(11)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一孔(10)的最小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孔(11)的最小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孔(10)的最小孔为所述第二孔(11)的最小孔的内切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0)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1)的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二孔(11)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1)的方向逐渐变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还开设有第三孔(12),所述第一孔(10)、所述第二孔(11)和所述第三孔(12)沿所述壳盖(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铿胡君亮陈奕耀郑月敏陈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为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