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11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包括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筒,所述第一空心筒的内壁贴合设置有缓冲橡胶块,所述缓冲橡胶块的右侧粘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右侧和U形支架的左侧均粘接有橡胶气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U形支架、第一空心筒、缓冲橡胶块、第一连接块、橡胶气垫、梯形槽、盒体、油压缓冲器、通孔、第二空心筒和气孔的配合,使缓冲橡胶块受到自左向右的冲击力时,通过缓冲橡胶块、油压缓冲器和橡胶气垫共同对冲击力进行吸收,进而使该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缓冲能力较高,从而使该车辆安全防撞装置能对较大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行缓冲。行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驾驶摩托车的安全系数较低,进而在摩托车上加装牢固的安全防撞装置是保障安全驾驶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在摩托车车头处安装安全防撞装置,使摩托车正面受到的撞击力减小,进而防止摩托车受到正面撞击时,因撞击力较大而导致摩托车容易失控。但现有的安装防撞装置,由于仅通过缓冲材料进行缓冲,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2442380B所公开的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进而导致安装防撞装置因缓冲方式较为单一而无法对较大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导致辆安全防撞装置的缓冲能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安装防撞装置,由于仅通过缓冲材料进行缓冲,进而导致安装防撞装置因缓冲方式较为单一而无法对较大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导致辆安全防撞装置的缓冲能力较低,而提出的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包括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包括U形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筒(2),所述第一空心筒(2)的内壁贴合设置有缓冲橡胶块(3),所述缓冲橡胶块(3)的右侧粘接有第一连接块(4),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右侧和U形支架(1)的左侧均粘接有橡胶气垫(5),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上表面开设有梯形槽(6),所述第一空心筒(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盒体(7),所述盒体(7)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油压缓冲器(8),所述油压缓冲器(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支架(9),所述第一空心筒(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筒(11),所述第二空心筒(11)的内壁和梯形槽(6)的内壁均与按压支架(9)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空心筒(2)的上表面开设有气孔(12),所述气孔(12)位于盒体(7)的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支架(9)包括第二连接块(91),所述第二连接块(91)的上表面与油压缓冲器(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9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92),所述立柱(92)的底部开设有凹槽(93),所述凹槽(93)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柱(94),所述圆柱(9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95),所述轴承(95)的表面与梯形槽(6)的内壁接触,所述立柱(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一修郑涛陈进雍剑书朱剑荣文杰姜福涛朱立峰涂黎军陈文伟施彬张弘弦陈佳琦郑延斌覃兆安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恒创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