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04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包括机架、管件自动上料架,机架上设有前管端加工装置、第一移料机械手、旋转掉头装置、第二移料机械手、后管端加工装置;前管端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夹模、冲模驱动装置、直线移动装置,直线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模相对应的冲筋扩口模具和冲孔装置,通过直线移动装置切换冲筋扩口模具和冲孔装置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冲筋扩口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车削去筋,以冲孔加工取代传统的钻孔加工,产生的碎屑大大减少,且加工时基本不产生毛刺,省去了清洗和去毛刺步骤,简化了加工步骤,避免了使用清洗液而造成污染;在进行前管端加工时,通过一次装夹可同时完成去筋、扩口和钻孔加工,效率大大提升。效率大大提升。效率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管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同轴管加工方式如下:车筋——去毛刺——清洗——扩口——钻孔——去毛刺——清洗——缩口;其中,车筋就是利用车削加工的方式去除同轴管内壁上的筋体,钻孔则是利用钻孔设备在同轴管上钻出所需的孔。传统加工过程中,每个工序都是在单独设备上加工,需要人工上下料,多人参与,工序繁多,质量也不好把控,管子内孔去毛刺不容易去除干净,容易有残留,影响质量,清洗污染环境。
[0003]传统的同轴管加工工艺至少存在以下缺点:1、车筋后筋与内孔过渡地方以及钻孔后孔与管壁过渡地方都容易产生毛刺,需要人工用钢丝去除,经常去除不干净;2、效率低下,加工一件产品要将近50秒,这还不含人工上下料的时间,单个工件所需加工时间较长;3、传统的交工工艺中,工件需要在多台设备之间进行转移加工,加工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装夹,容易使工件的夹持处产生严重变形,影响工件外观;4、去除毛刺后需要清洗,防止碎屑残留卡空调系统,清洗后的清洗液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包括机架、管件自动上料架,机架上依次设有前管端加工装置、第一移料机械手、旋转掉头装置、第二移料机械手、后管端加工装置,管件自动上料架位于前管端加工装置的一侧;前管端加工装置包括用于夹紧同轴管的第一夹模、冲模驱动装置、与冲模驱动装置相连的直线移动装置,直线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模相对应的冲筋扩口模具和冲孔装置,通过直线移动装置切换冲筋扩口模具和冲孔装置的位置。
[0006]作为优选,还包括下料机械手和下料架,下料机械手位于后管端加工装置的一侧,下料架位于下料机械手的一侧。
[0007]作为优选,第一移料机械手和第二移料机械手均包括第一伺服移动装置,第一伺服移动装置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设有连接臂,连接臂上设有用于夹取同轴管的第一夹爪。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爪为气缸夹爪。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臂与转轴垂直。
[0010]作为有选,所述旋转掉头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移动装置、第二电机,第二伺服移动装置上设有旋转驱动部件,旋转驱动部件上设有第二夹模,第二电机上连接有与第二夹模相对应的第二夹爪。
[0011]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驱动部件为旋转气缸。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爪为气缸夹爪。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并自动完成同轴管一端的扩口加工、冲孔加工以及同轴管另一端的冲孔加工,且加工完成后能够实现自动下料,相比传统的各道工序分别在不同设备上进行单独加工的加工方式,本技术一次性完成同轴管的各个加工工序,并能够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加工效率;且由于采用自动化加工,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2、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设备的布置;3、本技术通过冲孔加工代替传统的钻孔加工,通过冲筋取代车筋,冲孔装置在进行冲孔时,一次冲孔只产生一个单一的大碎屑,相比传统的钻孔加工,碎屑数量大大减少,便于碎屑的清理,且大碎屑不会粘在同轴管上,省去了清洗步骤,使得加工步骤得到了简化,并避免了清洗液的使用;4、冲孔加工相比钻孔加工,产生毛刺少或基本不产生毛刺,可省去去毛刺步骤,简化了加工步骤,提高了加工效率;5、本技术在加工时,装夹次数少,避免了对同轴管造成变形而影响产品外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前管端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前管端加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第一移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后管端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旋转掉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机架,2、管件自动上料架,3、前管端加工装置,4、第一移料机械手,5、旋转掉头装置,6、第二移料机械手,7、后管端加工装置,8、下料机械手,9、下料架,10、电控箱,11、操作系统,15、第一夹模,16、直线移动装置,17、冲模驱动机构,18、冲筋扩口模具,19、冲孔装置,20、第一伺服移动装置,21、第一电机,22、转轴,23、连接臂,24、第一夹爪,25、第二伺服移动装置,26、旋转气缸,27、第二夹模,28、第二电机,29、第二夹爪,30、同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
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25]如图1

7所示,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包括机架1、管件自动上料架2,机架1上依次设有前管端加工装置3、第一移料机械手4、旋转掉头装置5、第二移料机械手6、后管端加工装置7、下料机械手8和下料架9管件自动上料架2位于前管端加工装置3的一侧,下料机械手8位于后管端加工装置7的一侧,下料架9位于下料机械手8的一侧。
[0026]其中,管件自动上料架2采用现有技术,待加工的同轴管30存放在管件自动上料架2中,通过管件自动上料架2向管端加工装置3自动上料。
[0027]前管端加工装置3包括用于夹紧同轴管30的第一夹模15、冲模驱动装置17、与冲模驱动装置17相连的直线移动装置16。直线移动装置16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模15相对应的冲筋扩口模具18和冲孔装置19。直线移动装置16采用现有技术,直线移动装置16用于驱动冲筋扩口模具18和冲孔装置19水平移动,从而切换冲筋扩口模具18和冲孔装置19的位置。冲模驱动装置17用于驱动冲筋扩口模具18和冲孔装置19朝第一夹模的方向移动。冲模驱动装置17和直线移动装置16均采用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管件自动上料架,机架上依次设有前管端加工装置、第一移料机械手、旋转掉头装置、第二移料机械手、后管端加工装置,管件自动上料架位于前管端加工装置的一侧;前管端加工装置包括用于夹紧同轴管的第一夹模、冲模驱动装置、与冲模驱动装置相连的直线移动装置,直线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模相对应的冲筋扩口模具和冲孔装置,通过直线移动装置切换冲筋扩口模具和冲孔装置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机械手和下料架,下料机械手位于后管端加工装置的一侧,下料架位于下料机械手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轴管加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料机械手和第二移料机械手的结构相同,第一移料机械手和第二移料机械手均包括第一伺服移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渊杨正法尹超杰金腾李兵李思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