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自加热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97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自加热系统及车辆。该电池自加热系统,包括三相交流电机、加热控制接触器、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相互串联的至少两个电池组,电机控制器包括三相逆变器;电池包的正极连接三相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电池包的负极连接三相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分别连接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三相交流电机的中性点通过加热控制接触器连接在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的串联点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该电池自加热系统仅需一个加热控制接触器既能实现互充互放以对电池包进行交流加热的功能,且该电池自加热系统对电路的改造少且简单,大大节约了改动成本。大大节约了改动成本。大大节约了改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自加热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热管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自加热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耗法规的日趋严格,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不断上升。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供能元件,其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电池包的工作特性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例如,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包的容量较低;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包的工作效率低,且严重时会发生爆炸等事故。因此,需要将电池包的工作温度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0003]电池交流加热技术是利用电池内阻进行交流自发热的技术,且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效率高、均温性好以及成本低等优点。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池自加热系统对电池包进行自加热,但是电池自加热系统通常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电池自加热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池自加热系统及车辆。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自加热系统,包括三相交流电机、加热控制接触器、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池包,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机、加热控制接触器、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相互串联的至少两个电池组,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三相逆变器;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分别连接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中性点通过所述加热控制接触器连接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之间的串联点上;所述三相逆变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包输入到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电流值,以使所述三相交流电机输出扭矩;所述加热控制接触器用于在导通时使得所述电池包的内阻产生内阻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自加热系统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汇流端和所述第二汇流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自加热系统还包括储能电感,所述储能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控制接触器,所述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中性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桥臂包括并联在所述第一汇流端和所述第二汇流端之间的三组桥臂组件;每一组所述桥臂组件均包括上桥组和下桥组,所述上桥组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端,所述上桥组的源极连接下桥组的漏极,所述下桥组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端;每一组所述桥臂组件的所述上桥组的源极和所述下桥组的漏极之间的连接路径上均设有连接节点,三个所述连接节点分别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捷宇夏铸亮杨武双魏丹潘云何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