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叶轮电解加工薄片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78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叶轮电解加工薄片电极,属于电解加工领域。其特征在于:薄片电极为扭曲型面,其扭曲程度与叶片型面相似;薄片电极一面为加工面,另一面为非加工面,非加工面涂覆有绝缘层,其中绝缘层厚度沿阴极薄片轴向变化,靠近阴极片安装端的绝缘层较厚,靠近加工端的绝缘层较薄;薄片电极采用垂直方式安装与电极夹具上。其型面扭曲复杂,具有加工异型且狭窄的叶轮槽的优点;阴极非加工表面涂覆厚度优化的绝缘层,防止对非加工面的二次腐蚀,同时增强阴极片强度,实现阴极片在加工中稳定进给,保证加工区流场的均匀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加工整体叶轮的薄片阴极,属于电解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电解加工基于阳极溶解原理加工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工件阳极接电源正极, 工具阴极接电源负极,极间通以低电压、高电流密度的直流或脉冲电流,同时高 速流动的电解液从两极间通过,阳极工件逐渐溶解,从而将工件加工成型。电解 加工具有工具无损耗,加工表面质量好,能加工复杂的型腔、型面、型孔,不受 材料的强度、硬度限制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兵器、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得到 了广泛应用。特别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叶片的制造过程中,随着叶轮和叶片 的材料向高强、高硬、高韧性方向发展以及钛合金、高温耐热合金的采用,电解 加工更是优选的加工方法之一。然而,电解加工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 提高,如过程的监控、阴极设计、加工精度的提高和电解液处理等。整体叶轮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叶轮上的叶片叶身超薄,型面扭 曲复杂,且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对电解加工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 内外一直致力于提高叶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研究。在目前的叶轮加工方法中,国内一般采用五坐标数控铣床加工整体叶轮,数 控铣削具有加工柔性好,可以加工各种复杂形状叶轮叶片,生产准备周期短等优 点。但该加工方式刀具损耗严重,生产成本高,对难切削材料、小通道叶轮很难 加工,对薄壁叶片加工容易产生变形。在叶轮电解加工方面,国内常采用电解套 料方式加工等截面叶片整体叶轮,该加工方式夹具简单,加工效率高,但该方法 采用环形电极,无法加工叶身扭曲复杂的叶轮叶片,适用范围小。变截面扭曲叶 片整体叶轮一般采用数控展成电解加工,它是以电解"切削"方式加工型腔、型 面,利用简单的阴极数控展成运动加工复杂的零件,该方法采用双直线刃阴极, 靠侧向间隙加工型面,加工精度和叶片表面质量不高,对于型面特别扭曲复杂的 叶片也无法加工。国外如美国Ex-Cello-0公司采用六轴电解加工机床加工整体叶轮,其工具阴极采用块状电极,进给角度为斜向30°,进给方向固定,电解液 流动方式采用侧流式,即从叶身进气边(或排气边)流入,从排气边(或进气边) 流出。该机床能够加工型面扭曲复杂的叶轮叶片,但由于其采用块状电极,无法 加工叶间通道狭窄的叶轮,适用范围不广泛(ECM MACHINE WITH SKEWED WORKPART AND POCKETED CATHODES, United States Patent, Patent Number: 4657649)。美国GE公司加工叶轮叶片时,先将成型的叶盆和叶背阴 极固定在夹具上,两套阴极相对放置,形成叶片形状的电解加工区域,叶轮叶片 按照一定的空间轨迹进给至空腔中,加工时电解液采用侧流式。该加工方法适合 加工型面扭曲程度小和叶身长度较短的叶轮叶片,而且夹具制造精度高,对封水 结构要求严格,否则电解液容易泄漏,造成电解加工区缺水而引起短路。现有的 叶轮电解加工阴极和加工技术无法充分发挥电解加工的潜力,因此有必要研制新 的叶轮电解加工阴极以适应新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叶轮电解加工中阴极适用范围窄,通用性不强,及由于电极无法 伸入空间扭曲狭窄的叶轮通道中,故无法进行叶片型面加工等问题,提出了一种 新的薄片阴极,其型面扭曲复杂,能进入异型且狭窄的叶轮槽中进行叶片精密电 解加工的优点;阴极非加工表面涂覆厚度优化的绝缘层,防止对非加工面的二次 腐蚀,同时增强阴极片强度,实现阴极片在加工中稳定进给,保证加工区流场的 均匀稳定。一种整体叶轮电解加工薄片电极,其特征在于薄片电极为扭曲型面,其扭 曲程度与叶片型面相似;薄片电极一面为加工面,另一面为非加工面,非加工面 涂覆有绝缘层,其中绝缘层厚度沿阴极薄片轴向变化,靠近阴极片安装端的绝缘 层较厚,靠近加工端的绝缘层较薄;薄片电极采用垂直方式安装与电极夹具上。薄片成型电极,其型面扭曲程度与叶片型面相似,根据叶型的复杂程度而定; 电极壁厚很薄,有利于进入通道狭窄且异型的叶轮槽中,能加工大中小各个直径 系列的整体叶轮,适用范围广泛。涂覆绝缘层,为了防止对工件非加工区域的二 次加工。绝缘层厚度沿阴极薄片轴向不均匀,进行优化涂覆。靠近阴极片安装端 的绝缘层比较厚,提高阴极片在加工过程中的抗震性能,防止电解液冲击引起短 路现象;加工端背侧涂覆的绝缘层比较薄,没有明显增加阴极的厚度,保证阴极顺利进给至狭窄的叶轮槽中。薄片阴极与阴极夹具采用垂直安装方式,减小阴极 的悬臂长度,在加工过程中,减弱阴极由于受到电解液压力而发生变形,保证加 工顺利进行,提高叶轮电解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叶轮电解加工系统示意图。 图2是阴极进给方向示意图。 图3是叶背阴极结构图。图中标号名称l一机床平台;2 —叶盆阴极夹具;3 —整体叶轮;4一分度转 台;5 —直流电源;6 —控制主机;7 —叶轮电解加工夹具;8 —叶背阴极夹具;9 一三维综合电动平移台;IO —压力表;ll一流量计;12 —调节阀;13—温控仪; 14一冷却塔;15 —热电偶;16—电解液槽及电解液;17 —加热器;18 —过滤器 19一截止阀;20 —多级离心水泵;21—球阀;22 —叶盆阴极片;23 —叶轮叶片;24 —叶背阴极片;25 —阴极绝缘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叶轮电解加工电解液循环系统由压力表10、流量计11、调节 阀12、电解液槽及电解液16、过滤器18、截止阀19、多级离心水泵20、球阀 21等部分组成,供给加工用的电解液及排出电解产物。机床主要包括机床平台1、 叶背阴极夹具2、整体叶轮3、分度转台4、直流电源5、叶轮电解加工夹具7、 三维综合电动平移台7、叶盆阴极夹具8等部分,它们是整个机床的核心部件。 温控仪13、冷却塔14、热电偶15、加热器17组成了电解液恒温控制系统,对 电解槽中的电解液进行加热和冷却。控制主机6构成了机床的控制部分,监控电 解加工过程,保证加工过程稳定进行。如图2、 3所示,叶盆阴极片22和叶背阴极片24分别安装在叶盆阴极夹具2 和叶背阴极夹具8上,两阴极能实现相向空间进给,实现对整体叶轮3上叶片 23的加工。阴极片非加工表面涂覆绝缘层25,防止对叶轮非加工面的二次腐蚀, 增强阴极片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 参考图l,整体叶轮3通过阳极夹具固定在分度转台4的输出轴上,其上 具有许多独立且分布均匀的叶轮槽,将其沿圆周方向分隔成多个加工叶轮叶片 23,每个叶片毛坯具有叶盆型面和叶背型面,未加工到位,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2、 参考图l、 2,在控制主机6发出指令后,两个三维综合电动平移台9带 动叶背阴极夹具8和叶盆阴极夹具2移动,进而使叶背阴极片24和叶盆阴极片 22沿空间轨迹进给至叶轮槽中。3、 参考图l、 2,电解加工中,控制主机6根据温控仪13的反馈信号,控制 加热器17和冷却塔14的工作状态,使电解液保持在最佳的电解加工温度下,保 证整体叶轮3上各个叶片加工的重复精度和成型精度。4、 参考图1、 2、 3,多级离心泵20将过滤后的电解液输送至叶轮电解加工 夹具7,电解液流入进水管,沿着叶盆阴极片22和叶背阴极片24的非加工表面, 绕过叶轮槽的叶根部位流向加工区,经过出液口流回电解槽。5、 参考图l,在整体叶轮3上施加正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叶轮电解加工薄片电极,其特征在于: 薄片电极为扭曲型面,其扭曲程度与叶片型面相似; 薄片电极一面为加工面,另一面为非加工面,非加工面涂覆有绝缘层,其中绝缘层厚度沿阴极薄片轴向变化,靠近阴极片安装端的绝缘层较厚,靠近加工端 的绝缘层较薄; 薄片电极采用垂直方式安装与电极夹具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荻朱栋徐正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