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24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1
一种弹性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设备,该弹性复合无纺布制造设备包括上供给辊、上收缩辊、上贴合辊、上鳍片、中供给辊、卷绕辊、下供给辊、下收缩辊、下贴合辊、及下鳍片。其中,通过收缩辊使两片弹性无纺布分别内缩并陷入贴合辊的槽部和齿部以及鳍片的夹缝中,以形成规律的波浪皱褶;并通过贴合辊的对齐且紧邻设置的齿部,将预收缩的两片弹性无纺布贴合在平整状态的弹性材料的上、下表面,以形成弹性复合无纺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复合无纺布能够具有高延伸率、高抗拉强度和高回复力,能够使用更小的裁片宽度来满足更高的延伸及回复力需求,可大幅提升舒适性与包覆性能,并减小商品体积以使运输效率极大化。运输效率极大化。运输效率极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预收缩后的弹性无纺布与弹性材料贴合的弹性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卫生用品,例如口罩、免洗衣裤、婴幼儿尿布或成人尿布,或运动防护绷带、医疗绷带等,在考量到卫生及使用安全时,通常会采用一次性或抛弃式的形式,避免遭受病菌或有害物质的污染。这类产品因为会与皮肤接触一段时间,所以对透气性的要求较为严格,以防止因闷热或闷湿所导致的不适感或皮肤过敏、发痒,甚至是出疹。
[0003]由于由塑化材料制造的无纺布具有容易制造、加工、抗化性佳、耐用及成本低廉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卫生用品。但是,无纺布的延伸性较差,舒适性与包覆性能不足,对于穿戴式的应用,例如尿布,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业者已开发出能改善延伸性的复合式无纺布,其可称作弹性复合无纺布。
[0004]在现有的弹性复合无纺布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是预先拉伸一片弹性材料作为中间层,然后将二片没有弹性的普通无纺布分别作为上层及下层,以三明治的方式进行贴合,并在贴合后停止施加用于拉伸的外力。此时,弹性材料由于抗拉性回复到其自然状态,而贴合于弹性材料的上、下表面的普通无纺布则形成波浪绉折。在此方式中,以不破坏无纺布结构的方式来制造弹性复合无纺布。
[0005]常用的另一种方式是在不拉伸的情况下将一片弹性材料作为中间层,然后将二片没有弹性的普通无纺布分别作为上层及下层,以三明治的方式进行贴合,以形成平整状的三层结构。在贴合后,以对普通无纺布的材料表面进行破坏,例如活化(Activation)但不伤害弹性材料的方式,来使普通无纺布材料略带有延伸性。在此方式中,由于无纺布在活化过程受到破坏,造成其抗拉强度不足,容易扯破。
[0006]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多以弹性复合无纺布的延伸性作为诉求。然而,现有技术却缺少以弹性复合无纺布(尤其是弹性材料)的回复能力为诉求而进行的改良。
[0007]然而,由于没有弹性的普通无纺布几乎没有延伸性,其稍微被拉伸就会达到拉伸极限,因而容易撕裂;而且,这样的弹性复合无纺布的纬向拉伸极限等同于没有弹性的普通无纺布的纬向拉伸极限,导致现有的弹性复合无纺布具有以下数种问题:其一,拉伸存在局限,因为弹性复合无纺布的拉伸极限极限延伸多受限于无纺布材料的拉伸极限;其二,抗拉强度不足、容易扯破,因为无纺布、弹性材料结构容易在活化过程受到破坏,造成抗拉强度不足;其三,材料无透气性;其四,延伸性、回复力不足且生产效率低,因此需靠拉伸较大面积弹性材料才能满足其延伸、回复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复合无纺布,其由预收缩后的弹性无纺布与弹性材料贴合制成。通过根据本技术的弹性复合无纺布的制造设备,将具有高延
伸率(Elongation)、高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和高回复力之弹性无纺布进行波浪内缩排列后与弹性材料贴合制成弹性复合无纺布,使得制成的弹性复合无纺布的表面会产生一定程度可调整的规律性波浪皱折。
[000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弹性复合无纺布,其中,弹性材料延伸得越多,则其回复力越大,因此能够使用更短的裁片宽度来满足更高的延伸及回复力需求。
[0010]在本文中,“自然宽度”是指材料未经外力收缩或拉伸的状态下的宽度。
[0011]在本文中,“延伸率”是指材料由其自然宽度拉伸的伸长量与材料的自然宽度的比率。
[0012]在本文中,“收缩幅度”是指弹性无纺布由其自然宽度经过波浪内缩排列后的收缩量与其自然宽度的比率。
[0013]在本文中,“回复力”是指材料在拉伸时所受的拉力。
[0014]在本文中,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拉伸”、“收缩”、“热缩”均在纬向进行。
[0015]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弹性复合无纺布制造设备,包括:
[0016]一上部,设置有上供给辊、上收缩辊、上贴合辊、及多个上鳍片;
[0017]一中部,设置有中供给辊和卷绕辊;以及
[0018]一下部,设置有下供给辊、下收缩辊、下贴合辊、及多个下鳍片,其中
[0019]所述上收缩辊和所述下收缩辊各自包含:
[0020]一本体,其为一柱状;
[0021]一第一螺纹和一第二螺纹,设置在所述上收缩辊和所述下收缩辊中对应的一个的本体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上收缩辊和所述下收缩辊中对应的一个的纵向轴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并且
[0022]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各自包含:
[0023]一主体,其为一柱状;
[0024]多个齿部,以固定间隔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的主体的外周表面,并且垂直于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的纵向轴线;以及
[0025]多个槽部,形成在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未设置有所述齿部的部分;并且
[0026]所述上鳍片和所述下鳍片各自为一扁平形状,并且包含:
[0027]一第一端,可枢转地固定于所述弹性复合无纺布制造设备;
[0028]一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槽部中对应的一个中;以及
[0029]一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0030]其中,所述上鳍片和所述下鳍片各自的所述肩部至所述第二端的轮廓大致配合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的主体的外周表面轮廓;并且其中
[0031]所述上供给辊、所述中供给辊、及所述下供给辊分别供给一第一弹性无纺布、一弹性材料、和一第二弹性无纺布,
[0032]所述上收缩辊接收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并且,所述上收缩辊的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对称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沿着与所述上收缩辊平行的方向向中心收缩,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以不拉伸的状态陷入所述上贴合辊的所述槽部和所述齿
部以及所述上鳍片的夹缝中,使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进行波浪内缩排列以形成规律的波浪皱褶,
[0033]所述下收缩辊接收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并且,所述下收缩辊的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对称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沿着与所述下收缩辊平行的方向向中心收缩,使得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以不拉伸的状态陷入所述下贴合辊的所述槽部和所述齿部以及所述下鳍片的夹缝中,使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进行波浪内缩排列以形成规律的波浪皱褶,
[0034]其中,所述上供给辊、所述上收缩辊、所述下供给辊及所述下收缩辊的转速,大于所述上贴合辊及所述下贴合辊的转速,从而形成速差,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和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由于所述速差而被导入所述上鳍片和所述下鳍片之间;
[0035]所述上贴合辊的所述齿部与所述下贴合辊的所述齿部分别对齐且紧邻设置,以在所述上贴合辊的所述齿部与所述下贴合辊的所述齿部的接触部分,对预收缩形成有规律的波浪皱褶的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由所述中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弹性材料、及预收缩形成有规律的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复合无纺布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设置有上供给辊、上收缩辊、上贴合辊、及多个上鳍片;中部,设置有中供给辊和卷绕辊;以及下部,设置有下供给辊、下收缩辊、下贴合辊、及多个下鳍片,其中所述上收缩辊和所述下收缩辊各自包含:本体,其为柱状;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设置在所述上收缩辊和所述下收缩辊中对应的一个的本体上,并且相对于所述上收缩辊和所述下收缩辊中对应的一个的纵向轴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并且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各自包含:主体,其为柱状;多个齿部,以固定间隔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的主体的外周表面,并且垂直于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的纵向轴线;以及多个槽部,形成在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未设置有所述齿部的部分;并且所述上鳍片和所述下鳍片各自为一扁平形状,并且包含:第一端,可枢转地固定于所述弹性复合无纺布制造设备;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槽部中对应的一个中;以及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其中,所述上鳍片和所述下鳍片各自的所述肩部至所述第二端的轮廓大致配合所述上贴合辊和所述下贴合辊中对应的一个的主体的外周表面轮廓;并且其中所述上供给辊、所述中供给辊、及所述下供给辊分别供给第一弹性无纺布、弹性材料、和第二弹性无纺布,所述上收缩辊接收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并且,所述上收缩辊的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对称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沿着与所述上收缩辊平行的方向向中心收缩,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以不拉伸的状态陷入所述上贴合辊的所述槽部和所述齿部以及所述上鳍片的夹缝中,使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进行波浪内缩排列以形成规律的波浪皱褶,所述下收缩辊接收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并且,所述下收缩辊的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对称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沿着与所述下收缩辊平行的方向向中心收缩,使得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以不拉伸的状态陷入所述下贴合辊的所述槽部和所述齿部以及所述下鳍片的夹缝中,使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进行波浪内缩排列以形成规律的波浪皱褶,其中,所述上供给辊、所述上收缩辊、所述下供给辊及所述下收缩辊的转速,大于所述上贴合辊及所述下贴合辊的转速,从而形成速差,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和所述第二弹性无纺布由于所述速差而被导入所述上鳍片和所述下鳍片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隆
申请(专利权)人:全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