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31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废弃多孔材料粉碎后,充分填充在三维立体间隔织物中,同时,利用离心纺丝的方式,在间隔织物上进行多向交替纺丝,结合控制纤维网层的厚度和纤维容重,使间隔织物表面缠绕一层具备丰富层间结构的纤维网层,从而得到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一方面,利用纤维网层对间隔织物进行封装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纤维网层是采用多向交替的离心纺丝方式制备而成,为具备一定孔隙的层间结构,能使柔性隔音材料的隔音效果进一步提高,且纤维网层具备一定的柔性,还能在提高隔音效果的同时使材料具备较好的柔性。提高隔音效果的同时使材料具备较好的柔性。提高隔音效果的同时使材料具备较好的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隔音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理念的提高,噪音污染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且人们对隔音处理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三维立体间隔织物是由上下两个表面和中间连接层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织物,具有很好的压缩弹性、透气透湿性、结构稳定性、可回收性等优点,目前三维立体间隔织物吸声材料已成为吸声降噪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0003]由于三维立体间隔织物具有多孔性,因此可以通过将具有良好隔音性能的泡沫与其复合,从而得到隔音性能更为优异的隔音材料,而传统的复合方式是采用树脂对两者进行封装来实现,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由于树脂的流动性会与间隔织物紧密结合导致间隔织物原有的多孔结构被破坏,从而使其隔音性能下降;另一方面,树脂固化之后会导致间隔织物的硬度明显增加,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421332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冲击柔性防护结构及制造方法,包括硅橡胶、三维立体形状的经编间隔织物和剪切增稠液,所述剪切增稠液包括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和聚乙二醇,剪切增稠液灌注在经编间隔织物的中间层中,硅橡胶对所述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和四周进行封装,使其形成为一个防渗漏的袋状密封结构。上述方案中,通过硅橡胶进行封装,利用其柔软特性,使整个柔性防护结构柔韧性能较好,但将该方式应用在制备隔音材料上时,硅橡胶会对间隔织物的原有多孔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隔音性能。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废弃多孔材料粉碎后填充于间隔织物中,并采用离心纺丝的方式对间隔织物进行封装,从而得到具备较好的隔音效果以及良好柔性的柔性隔音材料,以满足对隔音材料有柔性需求的使用场景。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将废弃多孔材料用粉碎机粉碎,得到颗粒粒度在一定范围内且粒度均匀的填充材料;
[0009]S2、将步骤S1制备得到的所述填充材料与三维立体间隔织物充分混合,通过使三维立体间隔织物中产生负压,从而使所述填充材料充分填充在三维立体间隔织物中,得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
[0010]S3、采用离心纺丝的方式对步骤S2制备得到的所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进行封装,使填充后的三维立体间隔织物外层紧密包缠一层纤维网层,经烘干得到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采用离心纺丝的方式对所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进行封装时,所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进行多向交替自转,横向旋转速度为10

100r/min,横向转动时间为5

30s;纵向旋转速度为10

100r/min,纵向转动时间为5

30s,交替循环次数为3

30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纤维网层厚度为1

6mm,纤维容重为0.01

0.3g/cm3。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纺丝时间为30

900s,转速为1000

7000r/min,温度为30

60℃、环境湿度为30

50%。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纺丝的纺丝液原料包括玻璃棉、聚酯纤维棉、矿渣棉、岩棉和硅酸铝棉中的任意一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废弃多孔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丙烯泡沫和聚氯乙烯泡沫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废弃多孔材料经粉碎后的颗粒粒度直径小于1.5mm。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所述三维立体间隔织物具有上层、下层和连接层结构,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具有网孔。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维立体间隔织物的空隙填充率为80%

98%。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所述烘干温度为40℃。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废弃多孔材料粉碎后,充分填充在三维立体间隔织物中,与现有的将多孔材料注入间隔织物中进行发泡反应相比,能在增强间隔织物的隔音效果的同时仍然保持其良好的柔性,同时,利用离心纺丝的方式,在间隔织物上进行多向交替纺丝,使间隔织物表面缠绕一层纤维网层,一方面,利用纤维网层对间隔织物进行封装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纤维网层是采用多向交替的离心纺丝方式制备而成,为具备一定孔隙的层间结构,能使柔性隔音材料的隔音效果进一步提高,且纤维网层具备一定的柔性,还能在提高隔音效果的同时使材料具备较好的柔性。
[0022]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多向交替的离心纺丝方式,与常规的先完成横向纺丝再完成纵向纺丝相比,能使相邻纤维层之间形成一定的孔隙结构,得到具备丰富层间结构的纤维网层,同时通过控制纤维网层的厚度和纤维容重,从而有效提高纤维网层的隔音效果。
[0023]3.本专利技术利用废弃的多孔材料进行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能对废弃材料进行充分利用,符合绿色环保理念,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价格低廉,制备得到的隔音材料的隔音效果较好且具备良好的柔性,能充分满足对隔音材料有柔性需求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离心纺丝封装示意图;
[0025]图2为纤维封装前三维立体间隔织物示意图;
[0026]图3为纤维封装后三维立体间隔织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将废弃多孔材料用粉碎机粉碎,得到颗粒粒度直径小于1.5mm且粒度均匀的填充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弃多孔材料用粉碎机粉碎,得到颗粒粒度在一定范围内且粒度均匀的填充材料;S2、将步骤S1制备得到的所述填充材料与与三维立体间隔织物充分混合,通过使三维立体间隔织物中产生负压,从而使所述填充材料充分填充在三维立体间隔织物中,得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S3、采用离心纺丝的方式对步骤S2制备得到的所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进行封装,使填充后的三维立体间隔织物外层紧密包缠一层纤维网层,经烘干得到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采用离心纺丝的方式对所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进行封装时,所述填充有多孔材料的间隔织物进行多向交替自转,横向旋转速度为10

100r/min,横向转动时间为5

30s;纵向旋转速度为10

100r/min,纵向转动时间为5

30s,交替循环次数为3

30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纺丝封装间隔织物柔性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纤维网层厚度为1

6mm,纤维容重为0.01

0.3g/cm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恒冉颀覃淑仪王梓龙黄继扬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