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00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封闭式水处理系统,包括流量调节池、快混池、慢混池、浮除槽、生物分解池、沉淀池以及后级过滤池,用以对染整工业所产生的染整废水进行处理,尤其是在快混池中添加生物可分解絮凝剂,并在慢混池中添加硫酸以调整酸碱值,藉以改善生物可分解絮凝剂结合染整废水中杂质而而形成胶羽的功效,有利于后续的沉淀处理,并且不需排放废水,不会产生无法被生物分解的残留物,具体实现全回圈零排放废水的商业化全封闭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闭式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封闭式水处理系统,尤其是在快混池中添加生物可分解絮凝剂,并在慢混池中添加硫酸以调整酸碱值,藉以改善生物可分解絮凝剂结合染整废水中杂质而而形成胶羽的功效,有利于后续的沉淀处理,并且不需排放废水而具有全封闭式的特色。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纺织染整业在进行纺织物的染整处理时会产生纺织染整废水,一般是含有大量的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等混和有机与无机物之复杂成分,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需经适当的处理后才可排放。目前,对纺织染整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等,不过很难采用单一方法即可将污水处理得当,所以市面上目前多采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混用的净水系统。进一步而言,现有技术中的这类净水系统鲜少具有全封闭式的特色,亦即不排放废水,其主因即在于在化学法过程中所添加的絮凝剂与助凝剂,比如聚氯化铝(PolyaluminiumChloride,PAC)及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其所包含的离子及聚合单体皆具有相当的生物毒性,若不定期的排放废水,将会造成残留物不断在净水系统中循环,影响后段生物法的生物活性,最终导致整体系统崩溃。因此,很需要一种创新的封闭式水处理系统,不需定期的排放废水,具有全封闭式的特色,且能避免系统崩溃,藉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所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水处理系统,包括流量调节池、快混池、慢混池、浮除槽、生物分解池、沉淀池以及后级过滤池,用以对染整工业所产生的染整废水进行处理,尤其是不会产生无法被生物分解的残留物,具体实现全回圈零排放废水的商业化全封闭式污水处理系统。流量调节池调节染整废水的流量。快混池利用第一搅拌速率以搅拌染整废水,并加入生物可分解絮凝剂,其中每公升的染整废水中是添加0.01~10克的生物可分解絮凝剂。此外,慢混池利用小于第一搅拌速率的第二搅拌速率以搅拌染整废水,并加入硫酸以调整染整废水的酸碱值至预设酸碱值范围,其中生物可分解絮凝剂藉结合染整废水中的杂质而形成胶羽。较佳的,预设酸碱值范围为pH3-7。浮除槽先将高压空气注入染整废水中,并在减压后释放高压空气而造成气泡上升,藉以搅动染整废水而将胶羽带出到染整废水的表面,再经挤压后形成浮渣饼而刮除,形成浮除后液体。生物分解池利用厌氧及好氧微生物的交替作用以分解浮除后液体中的有机染料、残剂,同时,厌氧及好氧微生物还以浮除槽所残留的生物可分解絮凝剂做为养分,形成生物分解后混合液。再者,沉淀池以静置生物分解后混合液,的方式藉物理沉淀作用而在沉淀池的底部形成污泥,并刮除掉,因而获得沉淀后上澄液。最后,后级过滤池滤除沉淀后上澄液中0.1奈米~0.1微米等级的杂质而产生洁净水,可达到相当于纯水的等级,能直接再导入封闭式水处理系统中再次循环使用,或者排出供其他用途。附图说明图1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封闭式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流量调节池20快混池30慢混池40浮除槽50生物分解池60沉淀池70后级过滤池A高压空气R浮渣饼S1生物可分解絮凝剂S2硫酸SL污泥W1染整废水W2浮除后液体W3生物分解后混合液W4沉淀后上澄液W5洁净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示及元件符号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封闭式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封闭式水处理系统主要包含流量调节池10、快混池20、慢混池30、浮除槽40、生物分解池50、沉淀池60以及后级过滤池70,用以对染整工业所产生的染整废水W1进行处理,尤其是不会产生无法被生物分解的残留物,具体实现全回圈零排放废水的商业化全封闭式污水处理系统。一般,上述的染整废水W1包含烷基酚/烷基苯酚聚乙氧基醇(APs/APEOs)、氯苯/氯甲苯(Chlorobenzene/Chlorotoluene)、氯苯酚(Chlorophenols)、偶氮染料(AzoDyes)、致癌性染料(CarcinogenicDyes)、分散性染料(DisperseDyes)、阻燃剂(FlameRetardants)、乙二醇(Glycols)、卤化溶剂(HalogenatedSolvents)、有机锡化合物(OrganotinCompounds)、全氟/多氟化学品(Perfluorinated/PolyfluorinatedChemicals)、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多环芳香烃(PolyAromaticHydrocarbons)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至少其中之一。具体而言,流量调节池10可对染整废水W1依据后续不同处理单元的处理容量而适当调节染整废水W1的流量,达到缓冲的效应。快混池20是利用第一搅拌速率以搅拌染整废水W1,并加入生物可分解絮凝剂S1,而且在每公升的染整废水W1中系添加0.01~10克的生物可分解絮凝剂S1。慢混池30利用第二搅拌速率以搅拌染整废水W1,其中第二搅拌速率是小于第一搅拌速率,同时,还加入硫酸S2以调整染整废水W1的酸碱值至预设酸碱值范围。具体而言,生物可分解絮凝剂S1可结合染整废水W1中的杂质而形成胶羽,尤其是在预设酸碱值范围内,其中预设酸碱值范围为pH3-7。进一步,染整废水W1的预设酸碱值范围是依据针对染整废水W1的实验室杯瓶试验(JarTest)而决定。浮除槽40是先将高压空气注入染整废水W1中,并在减压后释放高压空气而造成气泡上升,藉以搅动染整废水W1,将其中的胶羽带出到染整废水W1的表面而浮出,再经挤压后形成浮渣饼,进而刮除以形成浮除后液体W2。生物分解池50利用厌氧及好氧微生物的交替作用以分解浮除后液体W2中的有机染料、残剂,形成生物分解后混合液W3,同时,厌氧及好氧微生物还以浮除槽40所残留之生物可分解絮凝剂S1做为养分。举例而言,上述的厌氧及好氧微生物可藉编市售的生物绳(Bio-cord)而提供。沉淀池60静置生物分解后混合液W3,藉物理沉淀作用而在沉淀池60的底部形成污泥SL,并刮除掉,因而获得沉淀后上澄液W4。最后,后级过滤池70滤除沉淀后上澄液W4中0.1奈米~0.1微米等级的杂质而产生洁净水W5,尤其是,洁净水W5已达到可再循环的标准,相当于纯水等级,所以能直接再导入封闭式水处理系统中循环使用,或者排出供其他用途。再者,上述的后级过滤池70可包含沙滤桶、聚丙烯滤芯过滤器、超滤膜(UF)过滤器以及逆渗透膜(RO)过滤器(图中未显示),其中沙滤桶可过滤染整废水W1中的纺织纤维及颗粒性杂质,聚丙烯滤芯过滤器滤除0.1~0.01微米等级的杂质,UF过滤器系除10~1奈米等级的杂质,而RO过滤器系滤除0.1奈米等级的盐分。此外,可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闭式水处理系统,用以对一染整废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流量调节池,调节该染整废水的一流量;/n一快混池,利用一第一搅拌速率以搅拌该染整废水,并加入一生物可分解絮凝剂,且每公升的该染整废水中添加0.01~10克的该生物可分解絮凝剂;/n一慢混池,利用一第二搅拌速率以搅拌该染整废水,且该第二搅拌速率系小于该第一搅拌速率,并且加入硫酸以调整该染整废水的酸碱值至一预设酸碱值范围,该生物可分解絮凝剂结合该染整废水中的杂质而形成胶羽,该预设酸碱值范围为pH3-7;/n一浮除槽,用以先将高压空气注入该染整废水中,并在减压后释放高压空气而造成气泡上升,藉以搅动该染整废水而将该胶羽带出到该染整废水的一表面,再经挤压后形成一浮渣饼而刮除,形成一浮除后液体;/n一生物分解池,利用厌氧及好氧微生物的交替作用以分解该浮除后液体中的有机染料、残剂,同时该厌氧及好氧微生物还以该浮除槽所残留的生物可分解絮凝剂做为养分,形成一生物分解后混合液;/n一沉淀池,用以静置该生物分解后混合液,藉一物理沉淀作用而在该沉淀池的底部形成一污泥,并刮除掉,因而获得一沉淀后上澄液;以及/n一后级过滤池,用以滤除该沉淀后上澄液中0.1奈米~0.1微米等级的杂质而产生一洁净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水处理系统,用以对一染整废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流量调节池,调节该染整废水的一流量;
一快混池,利用一第一搅拌速率以搅拌该染整废水,并加入一生物可分解絮凝剂,且每公升的该染整废水中添加0.01~10克的该生物可分解絮凝剂;
一慢混池,利用一第二搅拌速率以搅拌该染整废水,且该第二搅拌速率系小于该第一搅拌速率,并且加入硫酸以调整该染整废水的酸碱值至一预设酸碱值范围,该生物可分解絮凝剂结合该染整废水中的杂质而形成胶羽,该预设酸碱值范围为pH3-7;
一浮除槽,用以先将高压空气注入该染整废水中,并在减压后释放高压空气而造成气泡上升,藉以搅动该染整废水而将该胶羽带出到该染整废水的一表面,再经挤压后形成一浮渣饼而刮除,形成一浮除后液体;
一生物分解池,利用厌氧及好氧微生物的交替作用以分解该浮除后液体中的有机染料、残剂,同时该厌氧及好氧微生物还以该浮除槽所残留的生物可分解絮凝剂做为养分,形成一生物分解后混合液;
一沉淀池,用以静置该生物分解后混合液,藉一物理沉淀作用而在该沉淀池的底部形成一污泥,并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隆
申请(专利权)人:全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