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14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流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上腔室与下腔室;通过在壳体的内侧设置将进料管进入的原煤分选配送至上腔室与下腔室中的分料部件,通过第一锥体旋流管与第二锥体旋流管分别对上腔室与下腔室排出的原煤进一步螺旋分离出矸石并由底部料口排出,而进一步分选的精细的原煤颗粒可由第二排料管与第一排料管溢流处旋流器外,由于第一锥体旋流管所导入的原煤颗粒与矸石颗粒相对较小,所分离的原煤颗粒精细程度更高,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分选的精细程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不具有对产物的细分功能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旋流器
,具体的,涉及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

技术介绍

[0002]旋流器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分级设备,常用离心沉降原理。当待分离的两相混合液以一定压力从旋流器周边切向进入旋流器内后,产生强烈的三维椭圆型强旋转剪切湍流运动。由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存在粒度差,其受到离心力、向心浮力、流体曳力等大小不同,受离心沉降作用,大部分粗颗粒经旋流器底流口排出,而大部分细颗粒由溢流管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目的。由于旋流器无运动部件和分选效率高,可作为选煤的首选设备。
[0003]现有的旋流器普遍采用是一进二出,旋流器的处理量低、使用台数多、不方便管理、泄漏隐患多、加工成本高等缺点,为此申请号为CN202021945660.4公开了一种高效双涡旋流器,包括溢流帽、进料筒体、压板、进料管以及溢流管,该旋流器采用一进三出,单台相较传统旋流器的处理能力提高一倍,同时缩短了加工周期,减少设备的维修量,降低制作的成本。
[0004]然而在实施相关技术中发现上述双涡旋流器存在以下问题:上述双涡旋流器通过分料管将原料分配至两个进料筒体以及椎体进行螺旋分离,而分离的精细的目的产物由溢流管集中汇聚后进行收集,收集的精细产物只有一种,与现有设备来说仅仅提高了处理能力,而不具有对产物的细分功能,实用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不具有对产物的细分功能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上腔室与下腔室,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一锥体旋流管与第二锥体旋流管,所述第一锥体旋流管的顶部端口与下腔室相通,所述第二锥体旋流管的顶部端口与上腔室相通,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料管,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将进料管进入的原煤分选配送至上腔室与下腔室中的分料部件。
[0007]优选的,所述分料部件包括扩口筒与锥形过滤筒,所述扩口筒套设在锥形过滤筒的外侧,所述锥形过滤筒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径向分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扩口筒固定连接,所述锥形过滤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导柱,所述支撑导柱竖向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料盘,所述第一分料盘的底面中心位置嵌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与第一分料盘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锥形过滤筒位于进料管的正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扩口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筒段,所述第一直筒段与扩口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直筒段,所述第二直筒段位于隔板上方所在段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料
盘。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筒段的底面与第二分料盘的顶面留有一段距离,而形成第一出料口。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直筒段的底面与第一分料盘的顶面留有一段距离,而形成第二出料口。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锥体旋流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溢流管,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侧设有与第一溢流管相通的第一排料管。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锥体旋流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溢流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另一侧设有与第二溢流管相通的第二排料管。
[0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中,通过在壳体的内侧设置将进料管进入的原煤分选配送至上腔室与下腔室中的分料部件,可使颗粒较大的原煤颗粒与矸石颗粒只能够进入第二锥体旋流管,细小的原煤颗粒与矸石颗粒只能够进入第一锥体旋流管内,通过第一锥体旋流管与第二锥体旋流管分别对上腔室与下腔室排出的原煤进一步螺旋分离出矸石并由底部料口排出,而进一步分选的精细的原煤颗粒可由第二排料管与第一排料管溢流处旋流器外,由于第一锥体旋流管所导入的原煤颗粒与矸石颗粒相对较小,所分离的原煤颗粒精细程度更高,实现了一进四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分选的精细程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不具有对产物的细分功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分料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分料部件另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壳体;2、进料管;3、第一锥体旋流管;4、第二锥体旋流管;5、第一排料管;6、第二排料管;7、分料部件;71、扩口筒;72、锥形过滤筒;73、第一分料盘;74、支撑导柱;75、支撑架;76、第二分料盘;77、第一直筒段;78、第二直筒段;79、电机;8、第一溢流管;9、第二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将壳体1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可在上腔室与下腔室内分别导入初次分选的大小不一的原煤颗粒,壳体1的
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一锥体旋流管3与第二锥体旋流管4,第一锥体旋流管3的顶部端口与下腔室相通,第二锥体旋流管4的顶部端口与上腔室相通,第一锥体旋流管3与第二锥体旋流管4可对上腔室与下腔室排出的原煤进一步离心分离出矸石。
[0025]请参阅图2与图3,壳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管2,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将进料管2进入的原煤分选配送至上腔室与下腔室中的分料部件7,分料部件7包括扩口筒71与锥形过滤筒72,扩口筒71套设在锥形过滤筒72的外侧,锥形过滤筒72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径向分布的支撑架75,支撑架75与扩口筒71固定连接,锥形过滤筒7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导柱74,支撑导柱74竖向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料盘73,第一分料盘73的底面中心位置嵌设有电机79,电机79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电机79的输出轴端与第一分料盘73固定连接,可由电机79工作带动扩口筒71与锥形过滤筒72转动,细小的煤炭颗粒可通过锥形过滤筒72进入筒内,颗粒较大的原煤颗粒以及矸石颗粒无法通过,并在离心力与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扩口筒71的内筒壁逐渐下落,其中锥形过滤筒72位于进料管2的正下方,可由锥形过滤筒72对进料管2导入的原煤进行初步筛分,防止大小不一的原煤颗粒以及矸石等混合进入两锥体旋流管内。
[0026]请参阅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1)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上腔室与下腔室,所述壳体(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一锥体旋流管(3)与第二锥体旋流管(4),所述第一锥体旋流管(3)的顶部端口与下腔室相通,所述第二锥体旋流管(4)的顶部端口与上腔室相通,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管(2),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将进料管(2)进入的原煤分选配送至上腔室与下腔室中的分料部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选煤双涡流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部件(7)包括扩口筒(71)与锥形过滤筒(72),所述扩口筒(71)套设在锥形过滤筒(72)的外侧,所述锥形过滤筒(72)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径向分布的支撑架(75),所述支撑架(75)与扩口筒(71)固定连接,所述锥形过滤筒(7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导柱(74),所述支撑导柱(74)竖向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料盘(73),所述第一分料盘(73)的底面中心位置嵌设有电机(79),所述电机(79)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电机(79)的输出轴端与第一分料盘(73)固定连接。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龙崔亮毕于通彭涛张鹏飞王世成刘康宁付同源杨永亮陈东杰孙满瑞夏玉璐陈玉蒋淑军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