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99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通过先采用磨毛装置对长丝单侧面分别进行磨毛处理,同时借助于旋转式吹气单元对磨毛处理后生成的毛羽的形态进行控制,并在定型的过程中利用导纱滚筒对长丝磨毛侧面进行换向,即得到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上述过程可通过控制磨毛辊的目数和数量,调控毛羽的长度和密度;通过控制吹气单元的设置角度、吹气单元的个数,调控毛羽的角度和分布,最终实现对纱线表面毛羽量和毛羽形态的控制,得到毛羽形态多样化的纱线,拓展了纱线的应用场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纱线表面的毛羽形成于前期成纱过程或后处理过程中,一方面,毛羽的产生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甚至是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另一方面,毛羽形成也会赋予纱线棉柔舒适的手感,形成面料后有利于加强纱线之间的缠结,使面料结构更稳定,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染色等工艺处理。因此,如何利用纱线的毛羽成为一个需要多方面平衡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510700161.6,公开日期为2016年1月27日,名称为“一种定向伸展协同柔化缠绕纱线毛羽的方法”的专利文件中通过采用在每根纱线运行路线上依次设置入纱导纱钩、定向伸展式包缠毛羽装置、出纱导纱钩,高速旋转的假捻空心轴对运行的纱线实施滚动夹持式假捻,使得纱线主干产生转动,同时定向伸展毛羽装置定向喷射出蒸汽流,对运行在熨烫走纱面上的纱线毛羽进行定向伸展、充分柔化,促使纱线毛羽斜向有序包缠在转动的纱线主干上,防止毛羽随机或垂直缠绕到纱线主干时纠缠成棉结,避免纤维聚集;斜向有序包缠毛羽的纱线进行湿热定型作用,纱线结构得到有效稳定、固化,解决了毛羽缠绕结构松弛,后道工序重新大量反弹的问题。该技术方案的目的是降低和减少毛羽,且设备复杂,对毛羽形态的调整有限。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磨毛装置对长丝单侧面分别进行磨毛处理,同时借助于旋转式吹气单元对磨毛处理后生成的毛羽的形态进行控制,利用导纱滚筒对长丝磨毛侧面进行换向,即得到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
[0007]所述磨毛装置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及设置在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的所述吹气单元与磨辊单元,所述吹气单元和所述磨辊单元之间的区域设有所述导纱滚筒,所述磨辊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下底板上的第一磨辊单元和固定在所述上顶板上的第二磨辊单元,所述吹气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磨辊单元正上方的第一吹气单元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磨辊单元正下方的第二吹气单元,所述第一磨辊单元的前端设有第一罗拉组件,所述第二磨辊单元的末端设有第二罗拉组件,所述导纱滚筒位于第一磨辊单元和第二磨辊单元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吹气单元由3~5根平行排列的可旋转的伸缩式吹气管组成,所
述第二吹气单元由5~7根平行排列的可旋转的伸缩式吹气管组成。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吹气单元和所述第二吹气单元的吹气方向可在30

150
°
范围内调节。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吹气单元可伸缩式吹气管吹出的为常温空气。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磨辊单元由3

5个平行排列的磨毛辊组成,所述第二磨辊单元由5

7个平行排列的磨毛辊组成。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吹气单元靠近所述长丝的一端所在水平面与所述长丝的运动面之间的距离为10

20mm。
[0013]优选的,所述磨毛辊的目数为500

700目。
[0014]优选的,所述长丝的线密度为30

60tex,所述长丝的捻度为50

100捻/10cm。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罗拉组件和所述第二罗拉组件的线速度为15

25m/min。
[0016]优选的,所述长丝的材质为涤纶、锦纶、粘胶和腈纶中的任意一种。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通过先采用磨毛装置对长丝进行磨毛处理,再借助于吹气单元对长丝表面的毛羽形态进行调控,并利用导纱滚筒进行磨毛换向,即得到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上述过程可通过控制磨毛辊的目数和数量,调控毛羽的长度和密度;通过控制吹气单元的设置角度、吹气单元的个数,调控毛羽的角度和分布,最终实现对纱线表面毛羽量和毛羽形态的控制,得到毛羽形态多样化的纱线,拓展了纱线的应用场景。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通过先利用第一磨辊单元对长丝进行磨毛处理,并在磨毛处理过程中利用第一吹气单元对磨毛过程产生的毛羽定向,有效避免了毛羽间及毛羽与长丝间因静电作用而粘结在一起,使最终得到的纱线质感更均匀;在上一步骤的基础上,经过上述处理的长丝经导纱滚筒换向,利于二次磨毛处理,保证毛羽在纱体周遭的均匀分布,同时,还可避免在长丝的同一位置多次磨毛而致使长丝强度下降,有效降低了长丝的条干不均匀率和质量不均匀率;特别地,使第一吹气单元和第二吹气单元的吹气方向可在30

150
°
范围内调节,实现了人为控制毛羽方向的目的。通过上述方式,制得了具有长丝短纤维纱的特性、结构稳定,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制备工艺流程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
[0022]1、长丝;2、下底板;3、上顶板;4、第一磨辊单元;5、第二磨辊单元;6、第一吹气单元;7、第二吹气单元;8、第一罗拉组件;9、第二罗拉组件;10、导纱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
他细节。
[0025]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通过先采用磨毛装置对长丝1进行磨毛处理,再借助于吹气单元对长丝1表面的毛羽形态进行调整,并利用导纱滚筒10进行磨毛换向,即得到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
[0027]其中,磨毛装置包括上顶板3、下底板2及设置在上顶板3和下底板2之间的吹气单元、磨辊单元及导纱滚筒10,具体地,磨辊单元包括固定在下底板2上的第一磨辊单元4和固定在上顶板3上的第二磨辊单元5,吹气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磨辊单元4正上方的第一吹气单元6和设置于第二磨辊单元5正下方的第二吹气单元7,第一吹气单元6和第二吹气单元7吹气方向可在30

150
°
范围内调节;特别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磨毛装置对长丝单侧面分别进行磨毛处理,同时借助于旋转式吹气单元对磨毛处理后生成的毛羽的形态进行控制,利用导纱滚筒对长丝磨毛侧面进行换向,即得到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所述磨毛装置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及设置在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的所述吹气单元与磨辊单元,所述吹气单元和所述磨辊单元之间的区域设有所述导纱滚筒,所述磨辊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下底板上的第一磨辊单元和固定在所述上顶板上的第二磨辊单元,所述吹气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磨辊单元正上方的第一吹气单元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磨辊单元正下方的第二吹气单元,所述第一磨辊单元的前端设有第一罗拉组件,所述第二磨辊单元的末端设有第二罗拉组件,所述导纱滚筒位于第一磨辊单元和第二磨辊单元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单元由3~5根平行排列的可旋转的伸缩式吹气管组成,所述第二吹气单元由5~7根平行排列的可旋转的伸缩式吹气管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单元和所述第二吹气单元的吹气方向可在30

150
°
范围内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羽量和形态可控的长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跃飞沈月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纳斯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