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954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包括第一磨毛组件、第二磨毛组件,所述的第一磨毛组件与第二磨毛组件同轴设置,纱线经第一磨毛组件拉至第二磨毛组件;第二磨毛组件包括砂轮座、第一磨毛轮,所述的第一磨毛轮固定安装在砂轮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一磨毛组件与第二磨毛组件,通过空芯锭杆的带动,使纱线在第一磨毛组件与第二磨毛组件之间完成两次磨毛,能够在保证磨毛效率及纱线磨毛效果的情况下,不增加机械结构的复杂性与设备的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调节纱线与磨砂轮、第一磨毛轮接触度大小,磨砂轮、第一磨毛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纱线张力的大小,来调节纱线表面毛羽的多少与长短等磨毛效果。与长短等磨毛效果。与长短等磨毛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纱线磨毛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磨毛机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磨毛机赋予了面料多种新型手感和高档风格,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磨毛机的结构、功能都有了相当的变化,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和功能。
[0003]目前的纱线磨毛机一般都是采用单磨毛方式,这样纱线的磨毛效率较低,同时磨毛效果也较差,影响纺织品的服用舒适性或者是手感。近年有也申请的专利采用双磨毛装置,其实质就是把单磨毛装置进行简单的串联叠加,这样虽然会有双磨毛的效果,但原来传动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传动装置。其结果是增加设备的电耗,也增加机械结构的复杂性,相应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能够在保证磨毛效率及纱线磨毛效果的情况下,不增加机械结构的复杂性与设备的使用成本。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包括第一磨毛组件、第二磨毛组件,所述的第一磨毛组件与第二磨毛组件同轴设置,纱线经第一磨毛组件拉至第二磨毛组件;第二磨毛组件包括砂轮座、第一磨毛轮,所述的第一磨毛轮固定安装在砂轮座上。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磨毛组件与第二磨毛组件的中心位置在同一中心线上。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磨毛轮与砂轮座之间通过支头螺钉固定。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二磨毛组件还包括磨纱座安装板、上罩、导丝圈,所述的导丝圈与上罩固定连接,上罩与磨纱座安装板连接。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砂轮座、第一磨毛轮固定连接在磨纱座安装板上。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磨毛组件包括空芯锭、第二磨毛轮,所述的第二磨毛轮压配在空芯锭上。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空芯锭包括锭座、锭子板、锭座套、锁紧螺母、下阻尼圈、锭胆、第一轴承、空芯锭杆、第二轴承、上阻尼圈、上盖、轴承盖、锭带轮,所述的锭座套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锭子板上,锭子板嵌套在锭座上,下阻尼圈套在空芯锭杆下端,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上阻尼圈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套在空芯锭杆上,上盖盖在锭座上,轴承盖套在第二轴承外,锭带轮套在空芯锭杆上端。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二磨毛轮包括上转轴、转角氧化铝瓷件、过丝瓷件、上轴座、定位磁钢、磨砂轮、磨砂轮压盖、上轴承、外磁钢、外磁钢座、支承脚,所述的上转轴内装有转角氧化铝瓷件,上转轴上部外径处装有过丝瓷件,上转轴上设有台阶,上转轴压配在空芯锭
杆上,上轴座与上轴承外壁连接,上轴承的内壁与上转轴连接,上轴座下部安装定位磁钢,上轴座上部安装磨砂轮,上轴座通过磨砂轮压盖与磨砂轮固定连接,外磁钢安装在外磁钢座上,外磁钢座与支承脚固定连接,支承脚与锭子板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外磁钢座与空芯锭是同中心位置。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导丝圈与上罩、外磁钢座与支承脚、支承脚与锭子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0016]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导丝圈与上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水粘接。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上轴座与定位磁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水粘接。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设置第一磨毛组件与第二磨毛组件,通过空芯锭杆的带动,使纱线在第一磨毛组件与第二磨毛组件之间完成两次磨毛,能够在保证磨毛效率及纱线磨毛效果的情况下,不增加机械结构的复杂性与设备的使用成本。
[0020]2、本技术中,由于是空芯锭杆带动装置旋转,所有的纱线产生的捻度都是假捻,因此不会影响原来纱线的捻度,保证磨毛纱线的质量。
[0021]3、本技术可通过调节纱线与磨砂轮、第一磨毛轮接触度大小,磨砂轮、第一磨毛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纱线张力的大小,来调节纱线表面毛羽的多少与长短等磨毛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优选实施例纱线双磨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优选实施例纱线双磨毛装置的剖面图;
[0024]图3是优选实施例纱线双磨毛装置的左视图;
[0025]图4是优选实施例纱线双磨毛装置的右视图;
[0026]图5是优选实施例纱线双磨毛装置磨毛工艺路线图;
[0027]附图标记,1、第一磨毛组件;11、空芯锭;101、锭座;102、锭子板;103、锭座套;104、锁紧螺母;105、下阻尼圈;106、锭胆;107、第一轴承;108、空芯锭杆;109、第二轴承;110、上阻尼圈;111、上盖;112、轴承盖;113、锭带轮;12、第二磨毛轮;121、上转轴;122、转角氧化铝瓷件;123、过丝瓷件;124、上轴座;125、定位磁钢;126、磨砂轮;127、磨砂轮压盖;128、上轴承;129、外磁钢;130、外磁钢座;131、支承脚;2、第二磨毛组件;21、砂轮座;22第一磨毛轮;23、磨纱座安装板;24、上罩;25、导丝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9]如图1

4所示,优选实施例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包括第一磨毛组件1、第二磨毛组件2,第一磨毛组件1与第二磨毛组件2同轴设置,并且二者无直接接触,纱线经第一磨毛组件1拉至第二磨毛组件2;第二磨毛组件2包括砂轮座21、第一磨毛轮22,第一磨毛轮22固定安装在砂轮座21上。第一磨毛组件1与第二磨毛组件2的中心位置在同一中心线上。第一磨毛轮22与砂轮座21之间通过支头螺钉固定。
[0030]第二磨毛组件2还包括磨纱座安装板23、上罩24、导丝圈25,导丝圈25与上罩24固定连接,上罩24与磨纱座安装板23连接。砂轮座21、第一磨毛轮22固定连接在磨纱座安装板
23上。
[0031]第一磨毛组件1包括空芯锭11、第二磨毛轮12,第二磨毛轮12压配在空芯锭11上。空芯锭11包括锭座101、锭子板102、锭座套103、锁紧螺母104、下阻尼圈105、锭胆106、第一轴承107、空芯锭杆108、第二轴承109、上阻尼圈110、上盖111、轴承盖112、锭带轮113,锭座套103通过锁紧螺母104固定在锭子板102上,锭子板102嵌套在锭座101上,下阻尼圈105套在空芯锭杆108下端,第一轴承107、第二轴承109、上阻尼圈110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套在空芯锭杆108上,上盖111盖在锭座101上,轴承盖112套在第二轴承109外,锭带轮113套在空芯锭杆108上端。
[0032]第二磨毛轮12包括上转轴121、转角氧化铝瓷件122、过丝瓷件123、上轴座124、定位磁钢125、磨砂轮126、磨砂轮压盖127、上轴承128、外磁钢129、外磁钢座130、支承脚131,上转轴121内装有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双磨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磨毛组件(1)、第二磨毛组件(2),所述的第一磨毛组件(1)与第二磨毛组件(2)同轴设置,纱线经第一磨毛组件(1)拉至第二磨毛组件(2);第二磨毛组件(2)包括砂轮座(21)、第一磨毛轮(22),所述的第一磨毛轮(22)固定安装在砂轮座(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双磨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磨毛组件(2)还包括磨纱座安装板(23)、上罩(24)、导丝圈(25),所述的导丝圈(25)与上罩(24)固定连接,上罩(24)与磨纱座安装板(2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双磨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轮座(21)、第一磨毛轮(22)固定连接在磨纱座安装板(2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双磨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磨毛组件(1)包括空芯锭(11)、第二磨毛轮(12),所述的第二磨毛轮(12)压配在空芯锭(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双磨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芯锭(11)包括锭座(101)、锭子板(102)、锭座套(103)、锁紧螺母(104)、下阻尼圈(105)、锭胆(106)、第一轴承(107)、空芯锭杆(108)、第二轴承(109)、上阻尼圈(110)、上盖(111)、轴承盖(112)、锭带轮(113),所述的锭座套(103)通过锁紧螺母(104)固定在锭子板(102)上,锭子板(102)嵌套在锭座(101)上,下阻尼圈(105)套在空芯锭杆(108)下端,第一轴承(107)、第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