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和管式微絮凝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86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预沉池、管式微絮凝器、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还包括加药器和污泥处理池。所述加药器连接所述管式微絮凝器的前端并为进入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内的污水添加药物。所述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的反洗出水口连接所述调节预沉池,所述污泥处理池连接所述调节预沉池的污泥排出口。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包括迂回的管道,迂回至少两次,且至少有一次迂回后管径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能够去除不同颗粒的悬浮物和杂质,各设备的优势互补,系统出水水质好,出水浊度小且稳定。出水浊度小且稳定。出水浊度小且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和管式微絮凝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和管式微絮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煤炭是我国的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传统的煤炭开发需要消耗巨大的水资源,我国属于贫水的国家,煤矿矿井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依据矿井水所含污染物特征,一般将其分为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特殊污染物的矿井水。其中含悬浮物矿井水占主要,一般悬浮物含量<500mg/L,称为常规矿井水,悬浮物含量>500 mg/L称为高悬浮物矿井水。
[0003]我国的常规矿井水净化后作为生产或生活用水,净化工艺一般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我国各矿区矿井水水质不同,处理规模和悬浮物含量也不同。现有工艺中混凝方法大多建造混凝沉淀池、设置大型搅拌装置,而煤矿矿井水处理存在投药量大,建筑成本高的技术缺陷,整体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人力成本大,随着日益严峻的环保和经济压力,相关矿企的水处理理念正在改变,追求更高效、更经济、低成本的方法来处理常规矿井水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更新型的矿井水处理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简便的膜处理工艺应运而生,新型膜产品的不断更迭为膜处理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可观的前景。
[0004]CN 114684939 A公开一种矿井水悬浮物处理装置、工作方法以及处理方法,一种矿井水悬浮物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旋流分离筒;所述旋流分离筒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旋流分离腔;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隔腔;滤球组件设置在隔腔内;膜组件设置在内筒体上端筒口;浮阀装置设置于下盖的腔室内。一种矿井水悬浮物处理方法,包括:将矿井泥水经过旋流分离腔进行分离;矿井泥水经隔腔内的滤球组件过滤后进入内筒体中;矿井泥水经过膜组件过滤后进入上盖内,最后被清水抽管抽走。采用物理法处理悬浮物,基本杜绝絮凝剂对膜组件的化学性破坏,提高膜组件使用寿命。
[0005]CN 115054974 A公开一种煤矿矿井水处理用的超滤直滤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灌入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弧形过滤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与转轴传动连接的作用机构以及与弧形过滤器的外表面相贴合的清理刷,所述作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以带动弧形过滤器进行转动的作用下使得弧形过滤器具有不同角度状态下的过滤工位和清洗工位。本专利技术除了利用洁净水对弧形过滤器进行冲洗之外,还能够在弧形过滤器进行冲洗之前和之后使清理刷自动对弧形过滤器的外表面各进行一次擦拭,以使粘附在弧形过滤器外表面上的有机物污染物以及悬浮物去除。
[0006]CN 213966015 U公开一种适用于煤矿矿井水处理超滤直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煤矿矿井水处理超滤直滤装置,包括预沉调节池、柔性陶瓷膜组、空压机、储气罐、进水泵、反洗泵和清水箱等部分组成。本技术的优点体现在:柔性陶瓷膜可直接对矿井水进行超滤直滤,前端无需复杂的降浊处理,抗污染能力强;装置结构简单、占地小、出水水质好;柔性陶瓷膜膜丝材料由有机材料和陶瓷颗粒复合而成,膜丝强度高、不易断裂、寿命长、耐腐蚀性强。
[0007]CN 216321144 U公开一种适用于煤矿矿井水处理超滤直滤装置,包括滤芯筒体,所述滤芯筒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滤芯筒体的外沿设有净化口,所述滤芯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且滤芯筒体的内腔设有滤芯,所述滤芯的外沿固定连接有固定板。通过设置固定板围成的形状为三角形,且滤芯固定圈、固定板组成的结构为三组,且三组结构平均分布在滤芯固定圈的外表面,从而将滤芯与固定板连接使滤芯固定在滤芯固定圈的内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尽管受压力的冲刷作用,滤芯不易发生严重的变形,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及维护成本,同时也会提高清除水中杂质的过滤效果。
[0008]CN 214654165 U公开一种应用于矿井水的矿物质分离净化装置,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矿井水的矿物质分离净化装置,属于煤矿矿井水处理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矿井水矿物质分离净化装置,采用的方案为:砂石过滤罐的出水与初级过滤池的进水连通,初级过滤池的出水口与一级PP滤芯进水口连通,一级PP滤芯的出水口与二级PP滤芯的进水口连通,二级PP滤芯的出水口与矿物质初级处理池的进水口连通,矿物质初级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活性炭吸附塔的进水连通,活性炭吸附塔的出水口与反渗透过滤部件的进水连通;本技术对矿井水的矿物质进行清除,避免矿井水中矿物质对环境的破坏。
[0009]目前已有矿井水膜滤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有比较复杂的预处理,如以常规工艺做为预处理,或者前面增加多级过滤做为预处理,包括砂滤、活性炭过滤、PP滤芯等,膜滤只作为深度处理工序,这类技术因预处理出水水质较好,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出水水质优良,运行稳定,但是总体上没有解决预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加药量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另一类是采用直滤技术,省去了加药系统,采用构造复杂的防膜污染装置和措施,实际设备投资较大,维修困难,因不加混凝剂水中胶体物质对膜的污染影响较大,同时对出水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现有的超滤膜主要采用中空纤维膜,存在膜丝易断、使用寿命较短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人力成本大的问题,以及现有直滤技术,构造复杂、设备投资较大、维修困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常规矿井水处理工艺,达到减小占地和投资、有效控制膜污染、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处理成本低的目的。
[0011]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预沉池、管式微絮凝器、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还包括加药器和污泥处理池。
[0012]所述加药器连接所述管式微絮凝器的前端并为进入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内的污水添加药物,让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内的污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形成微絮凝体。所述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的反洗出水口连接所述调节预沉池,所述污泥处理池连接所述调节预沉池的污泥排出口,当系统进入反洗时,所述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中过滤截留的微絮凝胶体物质和悬浮物等杂质被反洗进入调节预沉池,最后再进入污泥处理池内,从而防止系统内部堵塞。
[0013]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包括迂回的管道,迂回至少两次,能够增加药物与污水的碰撞,加速药物在污水内的反应速度,同时,至少有一次迂回后管径变大,利用变径前小管径增加
污水流速,提高药物在水中反应速度,而变径后管径变大,且水流速变慢,让絮凝胶体物质变大,便于后续的过滤。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包括调节预沉池、管式微絮凝器、盘式过滤器、超滤水处理器、加药器和污泥处理池,设备紧凑,流程短、占地小、投资少,同时,能够通过调节预沉池、管式微絮凝器、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去除不同颗粒的悬浮物和杂质,各设备的优势互补,系统出水水质好,出水浊度小且稳定。
[0015]优选的,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包括直管、弯头和变径接头组成。所述迂回由弯头实现,变径由变径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预沉池、管式微絮凝器、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还包括加药器和污泥处理池;所述加药器连接所述管式微絮凝器的前端并为进入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内的污水添加药物;所述盘式过滤器和超滤水处理器的反洗出水口连接所述调节预沉池,所述污泥处理池连接所述调节预沉池的污泥排出口;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包括迂回的管道,迂回至少两次,且至少有一次迂回后管径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微絮凝器包括直管、弯头和变径接头组成;所述迂回由弯头实现,变径由变径接头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内流速控制在0.5 m/s~1.0 m/s,或者,所述管道在第一段内流速控制在1.0 m/s,在最后一段流速控制在0.5 m/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絮凝剂,在管道内的总反应时间小于两分钟;所述药物投加量为常规混凝加药量的8%

12%,或者,所述药物的投加量为5 mg/L~10 mg/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过滤器由多个过滤头组成,其中一个滤头反洗时,其余滤头正常过滤污水;盘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勤何立新高珊珊梁祯王瑾王世奕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