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63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涉及过滤坝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包括以水泥材料修建的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一侧设施有通道与养殖池连通,所述沉淀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沉淀区加入絮凝剂,对尾水进行絮凝沉淀,然后将其注入第一过滤区,通过其内部插接的过滤板对絮凝物以及其它污垢进行过滤,在利用第二第二过滤区对尾水进一步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长时间使用的过滤板可拆卸拔出第一过滤区,进行清理,操作简单方便,避免造成堵塞,影响过滤效果,避免了过滤坝利用滤料直接过滤较大的污垢时,污垢停留在吸附滤料内部空隙内,造成滤料空隙造成堵塞、污垢难清理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坝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

技术介绍

[0002]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由于池塘养殖尾水具有低污染、高营养、排量大等特点,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易导致周边湖泊、河流等生态系统紊乱,因此,池塘尾水治理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表明,池塘养殖尾水中主要的污染源为残饵和粪便等固体物质,其随着在养殖水体停留时间增加转变为TN、TP、COD等溶解态,目前,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以生态净化、物理过滤、微生物等为技术依托,形成以“三池两坝”、“四池三坝”为主体的尾水处理模式,其中,过滤坝等固液分离装置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过滤坝外壳利用水泥建成,内部多采用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比如牡蛎壳、碎石、陶粒、棕片等多孔吸附介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液分离作用,但现有的过滤坝,过滤其中较大的污垢时,污垢容易停留在吸附滤料内,而滤料一般是掩埋填充的,从而长时间如此过滤容易造成滤料空隙造成堵塞、污垢难清理等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包括以水泥材料修建的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一侧设施有通道与养殖池连通,所述沉淀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区,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第一过滤区之间设置有停留区,所述停留区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通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区连通;吸泵,所述吸泵固定安装于所述沉淀区内壁的一侧,所述吸泵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区底部,所述吸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过滤区内,其用于过滤尾水;第二过滤区,所述第二过滤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区一侧的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的一侧设置有火山石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区以水泥材料为基础建造,所述第一过滤区上构造有插槽,所述过滤板可拆卸插设于插槽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方形框,所述第一过滤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底板,两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均滑动安装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均插设于所述方形框内,两个所述滑动板之间安装有两个相吸的磁石,其用于两个所述滑动板之间的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沉淀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杆。
[0009]进一步地,所火山石层的一侧设置有石英砂层。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通过沉淀区加入絮凝剂,对尾水进行絮凝沉淀,然后将其注入第一过滤区,通过其内部插接的过滤板对絮凝物以及其它污垢进行过滤,在利用第二第二过滤区对尾水进一步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长时间使用的过滤板可拆卸拔出第一过滤区,进行清理,操作简单方便,避免造成堵塞,影响过滤效果,避免了过滤坝利用滤料直接过滤较大的污垢时,污垢停留在吸附滤料内部空隙内,造成滤料空隙造成堵塞、污垢难清理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图1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图1的又一立体结构剖视图。
[0015]附图标记:1、坝体;2、沉淀区;3、第一过滤区;4、第二过滤区;41、活性炭层;42、火山石层;5、停留区;6、吸泵;7、进水管道;8、出水管道;9、过滤板;10、方形框;11、底板;111、滑动板;12、磁石;13、转动电机;14、搅拌杆;15、石英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包括以水泥材料修建的沉淀区2,所述沉淀区2的一侧设施有通道与养殖池连通,所述沉淀区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区3,所述第一过滤区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区4,所述沉淀区2与所述第一过滤区3之间设置有停留区5,所述停留区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通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区3连通;吸泵6,所述吸泵6固定安装于所述沉淀区2内壁的一侧,所述吸泵6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道7,所述进水管道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区2底部,所述吸泵6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8;过滤板9,所述过滤板9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过滤区3内,其用于过滤尾水;第二过滤区4,所述第二过滤区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区3一侧的活性炭层41,所述活性炭层41的一侧设置有火山石层42。
[0018]水流走势采用倾斜流动是倾斜由上至下的形式。
[0019]养殖池尾水通过管道,进入沉淀区2内,进入沉淀区2内,然后倒入絮凝剂,对沉淀区2内的尾水的物质进行絮凝沉淀,然后启动吸泵6将沉淀区2内的尾水吸入停留区5,然后通过通口进入第一过滤区3内,通过过滤板9对尾水进行初次过滤,将一些较大物质进行过滤,从而将较大的絮凝出的污垢先进行过滤,以避免其堵塞滤材之间的空隙,影响过滤效果,然后再通过第二过滤区4的活性炭层41和火山石层42对过滤后可能存在的细小微生物、污垢进行吸附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过滤板9可进行拆卸对其上的过滤污垢进行清理,从而方便进行拆卸,方便再次使用,且不易造成堵塞。
[0020]如图2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区3以水泥材料为基础建造,所述第一过滤区3上构造有插槽,所述过滤板9可拆卸插设于插槽内,过滤板9插设在插槽内,尾水进入第一过滤区3内,通过过滤板9进行过滤,长时间使用过后,解除过滤板9的固定,拔出过
滤板9,然后可对其进行清理。
[0021]如图2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方形框10,所述第一过滤区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底板11,两个所述底板11的顶部均滑动安装滑动板111,两个所述滑动板111均插设于所述方形框10内,两个所述滑动板111之间安装有两个相吸的磁石12,其用于两个所述滑动板111之间的连接,两个磁石12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滑动板111相邻的一侧,磁性相吸,拆卸过滤板9时,向相对一侧拉动两个滑动板111,解除两个磁石12的磁性连接,使得两个滑动板111相邻的一端移出方形框10,从而解除过滤板9的固定,然后向上拉动方形框10将其移出插槽,且根据坝体1的长度,可插设多块过滤板9。
[0022]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沉淀区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13,所述转动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杆14,转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型水产养殖尾水过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包括以水泥材料修建的沉淀区(2),所述沉淀区(2)的一侧设施有通道与养殖池连通,所述沉淀区(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区(3),所述第一过滤区(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区(4),所述沉淀区(2)与所述第一过滤区(3)之间设置有停留区(5),所述停留区(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通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区(3)连通;吸泵(6),所述吸泵(6)固定安装于所述沉淀区(2)内壁的一侧,所述吸泵(6)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道(7),所述进水管道(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区(2)底部,所述吸泵(6)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道(8);过滤板(9),所述过滤板(9)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过滤区(3)内,其用于过滤尾水;第二过滤区(4),所述第二过滤区(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区(3)一侧的活性炭层(41),所述活性炭层(41)的一侧设置有火山石层(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思璐邓蓉黄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湘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