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备聚1
‑
丁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聚合
,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备聚1
‑
丁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1
‑
丁烯是本领域内公知的聚合物,非常适用于管材、薄膜以及共混改性等领域。聚1
‑
丁烯与聚丙烯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目前,文献公开报道的聚1
‑
丁烯的生产工艺包括淤浆法聚合工艺、均相聚合工艺(含本体法和溶液法)和气相法三类。
[0003]淤浆法丁烯
‑
1聚合工艺得到的聚1
‑
丁烯的产率低,产品性能差。这可能是由于聚1
‑
丁烯易溶于有机溶剂或液态丁烯
‑
1单体,特别40℃以上时溶解度更大,且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从而造成聚1
‑
丁烯颗粒的粘结,若要避免颗粒站结就要降低反应温度,降低聚1
‑
丁烯在有机溶剂或液态丁烯
‑
1中的溶解度,但这样又会导致聚1
‑
丁烯的产率降低,同时所得聚合物的等规指数降低,且灰分含量高,使其性能变差。
[0004]CN200610170962公开了一种液相本体分段聚合法制备聚1
‑
丁烯的方法,该方法中,催化剂经过低温预聚合后再加入到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为30
‑
70℃,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醇使活性组分失活,该方法得到的聚合物为颗粒态,等规度为94
‑
99%,尽管这种制备方法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制备聚1
‑
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体系存在下,使1
‑
丁烯和任选的共聚单体在C2
‑
C4惰性溶剂中进行聚合得到含聚合物的溶液,收集聚合过程中挥发的气体进行冷凝得到凝液和不凝气,凝液返回至聚合步骤,任选地,不凝气经压缩增压后返回至聚合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凝的条件使得所述聚合的温度为40
‑
100℃,优选为50
‑
80℃;聚合的压力为1
‑
5MPag,优选为2
‑
4MPag;和/或,所述聚合过程中通入氢气,1
‑
丁烯和氢气的摩尔比为1:0.00001
‑
0.02;和/或,所述1
‑
丁烯和C2
‑
C4惰性溶剂的摩尔比为1:0.1
‑
3;和/或,所述聚合的时间使得含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的含量为0.1
‑
50wt%,优选为15
‑
35wt%;和/或,所述C2
‑
C4惰性溶剂为乙烷、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乙烷;和/或,所述1
‑
丁烯为液态1
‑
丁烯;优选的,所述聚合的时间为0.5
‑
12h,更优选为3
‑
8h;优选的,所述冷凝的温度低于5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体系的制备方法为:将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按照1:1
‑
100:0.1
‑
20的质量比在5
‑
30℃进行络合反应;和/或,所述聚合的方式包括:(1)在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将1
‑
丁烯和任选的共聚单体在C2
‑
C4惰性溶剂中进行第一聚合;(2)将第一聚合的产物与1
‑
丁烯和任选的共聚单体混合进行第二聚合;(3)任选地,将第二聚合的产物与1
‑
丁烯和任选的共聚单体混合进行第三聚合。4.根据权利要求1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波,陈江波,陈明,王路生,邹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