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及采用该绕线方法的定子组件和电机技术

技术编号:378732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及采用该绕线方法的定子组件和电机,定子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的定子齿上,定子绕组为三相绕组结构,三相绕组结构由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组成,三相绕组结构中其中任意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同,另一项绕组的绕线方向与其余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U\V\W三相绕组使得定子组件U/V/W三相绕组的漆包线垂直出线,不需二次折弯排线,避免排线过程中对漆包线产生损伤,且U\V\W出线位置间隔缩小,可以使PCBA结构小型化,省去后续整线工序。去后续整线工序。去后续整线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及采用该绕线方法的定子组件和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及采用该绕线方法的定子组件和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定子的三相绕组结构中,分为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传统的定子的三相绕组绕线方式大都采用同一方向进行缠绕,要么均顺时针缠绕,要么均逆时针缠绕,三相绕组的绕线方式都是统一的。这种绕线方式中U\V\W三相绕组的出线位置间隔较远,导致PCBA在连接布置时所需要的体积也相应的增大,或者后续需要整线时,其方式是需要把三个绕组的出线布置在一起,当U/V/W三相绕组出线后还需要进行弯折排线布置,增加了工艺成本,且容易在排线过程中对漆包线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目的在于能够使U\V\W三相绕组使得定子组件U/V/W三相绕组的漆包线垂直出线,不需二次折弯排线,避免排线过程中对漆包线产生损伤。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定子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的定子齿上,定子绕组为三相绕组结构,三相绕组结构由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组成,三相绕组结构中其中任意两相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同,另一相绕组的绕线方向与其余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反。
[000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三相绕组结构中其中任意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同,而另一项绕组的绕线方向与其余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反,这样实现了采用正反绕线方法进行绕线的方式,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相互之间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相互靠近,三相绕组相互之间进线端与进线端、出线端与出线端或进线端与出线端相距近,因此能够直接垂直出线,且出线后不需二次折弯排线,从而避免排线过程中对漆包线的损伤,同时也减小了工艺步骤和降低了工艺成本。
[0006]进一步,U相绕组和V相绕组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线,W相绕组逆时针或顺时针绕线。
[0007]本方案能够是三相绕组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能够更加的集中,这样进线端和出线端能够直接进行出线,不需要进行二次排线。
[0008]进一步,所述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位于同侧。
[0009]这样三相绕组的进线端和出线端更集中,能够缩小三相绕组之间穿出的导线的间距,便于后期与其他零部件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定子上的定子齿设有三个或六个。本方案中三个定子齿或六个定子齿,能够分别缠绕一组或两组的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
[0011]进一步,所述定子上的定子齿设有3n个,n为不小于3的整数。本方案中的定子齿的
数量能够缠绕三组及以上的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电机。
[0012]进一步,三相绕组结构的三个出线位置间隔两个定子齿。本方案中三个出线位置能够对三相绕组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起到整合的目的,且本方案能够使得三相绕组的三个出线端和三个进线端均位于一侧,这样三个进线端和三个出线端的位置更加的集中,使PCBA结构配合连接后体积更小,这样三个出线位置布置在一起,减少了后期排布的工序。
[0013]进一步,三相绕组结构的三个出线位置处的导线与PCBA板连接。
[0014]进一步,三相绕组结构的绕线方式采用三角形接法。
[0015]一种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绕组采用上述的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形成。
[0016]一种电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定子组件和同轴定位在定子组件内的转子。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采用新型绕线方式,使得定子组件U/V/W三相绕组能够垂直出线,且本专利技术的绕线方式绕出的绕组中,三相绕组中的三个出线位置相隔两个定子齿,这样直接出线后即可,不需进行二次折弯排线,从而能够避免在排线过程中对漆包线的损伤,同时降低了工艺成本。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方式采用同一方向进行绕线,且漆包线的出线位置相间隔120
°
,导致出线位置不集中,进而造成后期需要将多余的漆包线整合排线达到相对集中的状态而便于后续的接线操作等,现有技术增加了工艺成本。
[0018]2.本专利技术的绕线方式中,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位于同侧,这样使得绕组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同侧,而使得三相绕组的导线均位于同侧更加的集中,更加有利于结构布置,本专利技术中的这种新型绕法,使得U\V\W三相导线之间的位置间隔缩小,从而可以使PCBA结构配合连接后更加的小型化。且由于三相绕组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导线之间更加的集中,省去后续整线工序,操作更加的方便,效率也更高。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的三相绕组展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进行绕线的定子拼圆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进行绕线的定子装配固线架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进行绕线的定子拼圆状态图;图6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进行绕线的定子装配固线架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漆包线1、固线架2、定子铁芯3、支架4。
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
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3、定子绕组、支架4和固线架2,定子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的定子齿上,支架固定在定子铁芯上,固线架2与定子铁芯3端部一体连接,能够对绕组起到限位的作用,定子绕组通过导线(漆包线1)缠绕形成。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定子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的定子齿上,定子绕组为三相绕组结构,三相绕组结构中其中任意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同,另一项绕组的绕线方向与其余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反。
[002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以U相绕组和V相绕组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线,W相绕组逆时针或顺时针绕线为例进行说明。且本实施例中定子上的定子齿设有3n个,且n为不小于3的整数,比如定子齿可以设置9个、12个、15个,本实施例中以设置12个定子齿为例,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分别设有四组为例进行说明。
[002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U相绕组包括U1相绕组、U2相绕组、U3相绕组和U4,V相绕组包括V1相绕组、V2相绕组、V3相绕组和V4相绕组,W相绕组包括W1相绕组、W2相绕组、W3相绕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定子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的定子齿上,定子绕组为三相绕组结构,三相绕组结构由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组成,其特征在于,三相绕组结构中其中任意两相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同,另一相绕组的绕线方向与其余两项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U相绕组和V相绕组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线,W相绕组逆时针或顺时针绕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W相绕组和V相绕组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位于同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子绕组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的定子齿设有三个或六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绕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刘棕向定伟胡胜龙廖强刘葛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