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B在制备预防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83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银杏内酯B在制备预防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表明,银杏内酯B在600μM浓度范围内对癌细胞尤其是人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银杏内酯B在200μM浓度范围内对人CTC的凋亡、细胞周期没有显著影响,但在50μM浓度时即可显著抑制人CTC粘附人血管内皮细胞;银杏内酯B的细胞粘附/细胞活性抑制比率(AIR值)>1;银杏内酯B长期给药不影响小鼠体重和血常规指标,但可以显著预防由CTC诱发的肿瘤转移。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银杏内酯B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CTC诱发的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银杏内酯B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白。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银杏内酯B在制备预防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银杏内酯B在制备预防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肿瘤转移的根源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简称CTC)及其代谢产物。正常人血中白细胞数量4~10
×
106个/mL,红细胞数量3.8~5.5
×
109个/mL,而CTC仅有1~30个/mL。因此,所有抗癌药无法专一性杀死CTC而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面对半个世纪以来“抗癌药”治疗的高代价、高副作用和低疗效,再对比同期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60%的显著成果,传统的肿瘤转移后再用抗癌药物治疗的思路已经很难再产生颠覆性的突破了,亟需独辟蹊径,破解现存肿瘤药物防治的技术瓶颈、填补技术空白,开创新的治疗领域。
[0003]研究表明,原发性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患者手术后3

5年内仍有30

70%的转移率。而再次转移往往是全身多器官的转移,抗癌药和靶向药物对此都束手无策。
[0004]肿瘤的转移与转移的根源(CTC)和转移的条件(CTC所处微环境的改变)具有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即seed

and

soil关系)。CTC是肿瘤转移的内因,其所处的微环境是肿瘤转移的外因,CTC(内因)通过其最适合的微环境(外因)而起到粘附/着床和转移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了多种可以安全有效维持CTC微环境稳态、不利于CTC诱发肿瘤转移的药物,证明了CTC微环境中多种因素参与了微环境的稳态性。药物维持微环境的健康、稳态,可使CTC失去其着床、侵袭、转移起始反应的诱因,使得CTC这个内因失去最适合转移的外部条件,因此可以有效预防CTC诱发肿瘤转移起始反应的发生。针对半个世纪都无法解决的肿瘤转移后造成的死亡,本专利技术人独辟蹊径,开展了历时10年的针对CTC及其微环境的肿瘤转移药物预防的研究。
[0005]肿瘤转移复发的根源是CTC。CTC在其微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转为具有EMT(上皮

间质转化)活性的CTC,从而开始了向血管内膜粘附和向血管外侵袭(extravasation)的肿瘤转移瀑布(cascade)反应(图1)。尽管目前对转移源头是始发于干细胞、CTC衍生的RNA、DNA、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microRNA还是传播型癌细胞(Disseminated cancer cells,DCC),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但是肿瘤转移的根源是CTC及其代谢产物已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这就构成了针对CTC的预防肿瘤转移的新技术、新药物和重大科学问题。
[0006]具有转移特性的CTC与无转移特性的、原发性肿瘤细胞在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基因组学、细胞蛋白质组学、循环血中的顽强存活性与转移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等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本专利技术人的在先研究(Cancer 2015;121(17):3036

45;Biosensors&Bioelectronics 2018;122:239

246)揭示了CTC带有原发性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特性。CTC表面特征蛋白包括EpCAM、HER2、CD44、CD47、CK蛋白等。这些表面特征蛋白在体内转移组织微环境作用下可产生顺应性的动态改变。传统“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模式是完全不适合于CTC的。
[0007]手术后,原发性肿瘤消失了,但血中的CTC仍然存在。基于本专利技术人对CTC转移机制
的认识,在探索新思路、新研发战略的早期,本专利技术人原创性地假设CTC在远端转移组织的粘附/着床是肿瘤转移的关键起始步骤,这一反应需要多种炎性因子、细胞因子、粘附分子、整合素和血小板的参与,并在最合适的时空条件下完成CTC的侵润、着床,终致肿瘤全身转移。如果某种药物能够干预CTC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这一重要的肿瘤转移的源头步骤),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与CTC相关的肿瘤手术后的再转移。
[0008]循环血中具有转移活性(即非休眠)的CTC要在外周转移组织成功实现其转移的级联瀑布反应,首先必须实现它在血管内膜的着床和浸润。炎性因子、细胞因子可以诱导细胞粘附分子ICAM、VCAM的活性,从而促进CTC在转移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诱发转移。早期研究就证明炎性因子NF

kB可以诱导内皮细胞VCAM活性的提高,诱导淋巴细胞迁移到炎症组织(Pharmacol.Research,139(2019)535

549)。CTC在远端组织的转移起始于它与活化血小板、白细胞的相互作用。在sLe(a/x)、Selectin的参与下,CTC的整合素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VCAM、ICAM)相互作用,在肿瘤训导血小板(tumor

educatedplatelets)的护卫作用下,实现CTC在内皮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转移。
[0009]本专利技术人设想,如果能够安全、有效地用药物干扰这一瀑布反应的起始步骤(即CTC在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甚至综合控制CTC所处微环境中的几个关键位点,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基于CTC的肿瘤手术后的再转移。根据细胞失巢即凋亡的Anoikis理论,任何无法及时粘附于血管内壁的CTC将在血液层流冲力(Shear stress)、免疫攻击的综合作用下而死亡(Nature 2004;430:973

4;Nature 2009;461:109

13)。以上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人可以用药物维持CTC微环境的健康、稳态,使CTC失去其着床、侵袭、转移起始反应的温床。如果CTC这个内因失去其最适合粘附/着床变化的外因条件,本专利技术人就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CTC在外周转移组织由粘附诱发的肿瘤转移。
[0010]本专利技术人原创性提出“只要干预肿瘤转移级联反应的关键起始步骤,即CTC在外周转移组织的粘附/着床,就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基于CTC的肿瘤转移”这一新思路。基于这一思路,研发了若干可干预CTC在外周转移组织的粘附/着床药物:
[0011]1.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2;7(1):341IF38.4.
[0012]2.Journal ofexperimental&clinical cancerresearch 2021,40(1),300.
[0013]3.Oncotarget 2016,7(16),21699

712.
[0014]4.TheAAPSjournal 2014,16(2),289

98.
[0015]5.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2017,56(8),1896

1908.
[0016]6.Medicinal 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银杏内酯B在制备预防循环肿瘤细胞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循环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包括循环肿瘤RNA、循环肿瘤DNA、循环microRNA和传播型癌细胞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力黎武林周桂羽林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力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