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677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梁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其具体包括第一辊压机构、第二辊压机构和升降机构,第一辊压机构包括安装座、上辊压部和下辊压部,上辊压部高度可调地设置于安装座上方,以适配于防撞梁的高度,保证上辊压部能够与防撞梁的上表面贴合;第二辊压机构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侧辊压部,两个侧辊压部均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于对应安装座上,以适配于防撞梁的宽度,保证两个侧辊压部能够分别与防撞梁的两个侧面相贴合;升降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辊压机构和第二辊压机构升降,从而保证下辊压部能够与防撞梁的下表面贴合,以有效避免辊压时防撞梁的表面发生变形,从而保证防撞梁的外形尺寸,且通用性较强。且通用性较强。且通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梁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以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进而发挥它对于车辆的保护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汽车防撞梁一般采用钢材或者铝材料带制成,钢材或铝材料带经粗成型后通过辊压成型。在辊压成型时,由于辊轮布局空间的局限性,各辊轮的位置通常固定无法调节,将料带放置于辊轮之间的辊压通道时,各辊轮与料带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这些间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比如在部分关键成型部位的间隙过大,将会导致贴合不佳、料边翘起的情况,产品的外形有时也会出现变形拱起,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成型料带折断的情况。这些现象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外形尺寸,最终造成产品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下降。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能有效避免辊压时防撞梁的表面发生变形,提升了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且通用性较强。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包括:
[0008]第一辊压机构,包括安装座、上辊压部和下辊压部,所述下辊压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下方,所述上辊压部高度可调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方,以适配于防撞梁的高度;
[0009]第二辊压机构,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侧辊压部,两个所述侧辊压部均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于对应所述安装座上,以适配于所述防撞梁的宽度;
[0010]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下方,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压机构和所述第二辊压机构升降。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辊压部包括:
[0012]第一固定座;
[0013]上辊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0014]高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对应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上辊轮的高度,以适配于所述防撞梁的高度。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
[0016]高度调节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对应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更换不同高度的所述高度调节块,以调节所述上辊轮的高度;
[0017]锁紧块,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板下方且与所述安装座的所述上端板相抵接;
[0018]第一锁紧螺丝,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高度调节块和所述安装座的所述上端板并连接于所述锁紧块上;
[0019]第一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锁紧螺丝上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上表面。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的所述上端板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紧块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辊压部包括第二固定座和下辊轮,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所述下辊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上辊轮和所述下辊轮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
[00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辊压部包括:
[0023]第三固定座,设于所述安装座内;
[0024]侧辊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座上;
[0025]位置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位置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侧辊轮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位置,以适配于所述防撞梁的宽度。
[00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
[0027]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下端板上;
[0028]两个第一位置调节块,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座的两侧;
[0029]第二位置调节块,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块上,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块和/或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块,以调节所述侧辊轮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位置;
[0030]第二锁紧螺丝,穿设所述连接板后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块上;
[0031]第二锁紧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锁紧螺丝的一端。
[003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的侧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三固定座能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003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0034]底座;
[0035]支撑架,其顶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0036]丝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丝杆的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
[0037]推动套筒,套设于所述丝杆外且能够沿所述丝杆滑动;
[0038]推动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上,旋拧所述推动螺母能够驱动所述推动套筒沿所述丝杆移动,以推动所述支撑架移动。
[003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包括:
[0040]底板;
[0041]两个侧板,分别立设于所述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0042]每个侧板上均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凹槽,所述支撑架的两个侧边分别滑动配合于对应的所述导向凹槽内。
[004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4]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包括第一辊压机构、第二辊压机构和升降机构,第一辊压机构包括安装座、上辊压部和下辊压部,下辊压部固定于安装座下
方,上辊压部高度可调地设置于安装座上方,以适配于防撞梁的高度,保证上辊压部能够与防撞梁的上表面贴合,且能适应不同高度的防撞梁。第二辊压机构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侧辊压部,两个侧辊压部均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于对应安装座上,以适配于防撞梁的宽度,保证两个侧辊压部能够分别与防撞梁的两个侧面相贴合,且能适应不同宽度的防撞梁。升降机构连接于安装座下方,升降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辊压机构和第二辊压机构升降,从而保证下辊压部能够与防撞梁的下表面贴合,最终能够有效避免辊压时防撞梁的表面发生变形,从而保证防撞梁的外形尺寸,提升了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且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隐去升降机构后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隐去升降机构后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隐去升降机构后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5是图4中隐去第二位置调节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压机构(1),包括安装座(11)、上辊压部(12)和下辊压部(13),所述下辊压部(13)固定于所述安装座(11)下方,所述上辊压部(12)高度可调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1)上方,以适配于防撞梁的高度;第二辊压机构(2),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侧辊压部(21),两个所述侧辊压部(21)均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于对应所述安装座(11)上,以适配于所述防撞梁的宽度;升降机构(3),连接于所述安装座(11)下方,所述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压机构(1)和所述第二辊压机构(2)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压部(12)包括:第一固定座(121);上辊轮(12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21)上;高度调节组件(12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21)和对应所述安装座(11)之间,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23)用于调节所述上辊轮(122)的高度,以适配于所述防撞梁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123)包括:高度调节块(123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21)和对应所述安装座(11)之间,通过更换不同高度的所述高度调节块(1231),以调节所述上辊轮(122)的高度;锁紧块(1232),位于所述安装座(11)的上端板(111)下方且与所述安装座(11)的所述上端板(111)相抵接;第一锁紧螺丝(1233),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座(121)、所述高度调节块(1231)和所述安装座(11)的所述上端板(111)并连接于所述锁紧块(1232)上;第一锁紧螺母(1234),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锁紧螺丝(1233)上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21)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的所述上端板(111)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14),所述锁紧块(1232)容置于所述限位槽(114)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撞梁辊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压部(13)包括第二固定座(131)和下辊轮(132),所述第二固定座(131)固定于所述安装座(11)的下方,所述下辊轮(13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31)上,所述上辊轮(122)和所述下辊轮(132)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秋
申请(专利权)人:顺普汽车零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