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77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包括进风管,进风管的连接降温管的一端,降温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却管的一端,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进风管的内壁从外往内依次设有调风门和消音器,调风门用于控制风量的大小,消音器减低通风时的噪音,降温管的内壁依次设有无重锤止回阀和风阀,风阀用于开启或关闭降温管内是否通过机械通风,同时在无重锤止回阀的作用下可以避免机械通风时,机械通风会对空调机组进行冲击,造成空调机组的损坏,降温管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降温孔,降温管位于机舱机修间内,从而方便对机舱机修间进行降温。从而方便对机舱机修间进行降温。从而方便对机舱机修间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舱是一条船舶的心脏,机舱内各种各样的设备保证了船舶正常航行及船员的日常生活所需,这些设备按照系统可以划分为:主推进系统和轴系,电力系统,蒸汽系统,辅助动力系统,船舶系统和其他设施、工具及备件。
[0003]机舱机修间是轮机部船员工作时间比较多的处所。而机舱内部发热设备多,室温较高,为了船员能够在温度舒适的环境里工作,机修间往往会配置单位空调,一般情况下,空调送风和机械送风是相对独立的两套系统,所以在此基础上的空调送风和机械送风需要两道不同的风道,但是船舶上的空间有限,在船舶上设置两道风道较为占用船舶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风道占用船舶空间的问题。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连接降温管的一端,所述降温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却管的一端,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空调机组的出风口,所述进风管的内壁从外往内依次设有调风门和消音器,所述降温管的内壁依次设有无重锤止回阀和风阀,所述降温管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降温孔。
[0006]优选的:所述进风管的一端设有两个机械输入口,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机械输出口,所述降温管的一端设有机械接风口,所述降温管的另一端设有冷气接收口,两个所述机械输入口内均设有风扇,所述机械输出口连通所述机械接风口,所述消音器靠近所述机械输出口,所述无重锤止回阀靠近所述冷气接收口。
[0007]优选的:所述冷却管有一个竖管和一个横管组成的T形管,所述竖管的一端设有冷气输出口,所述冷气输出口连接所述冷气接收口,所述竖管的内设有冷气槽,所述冷气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冷气输出口,所述冷气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横管的表面,所述横管的端设有冷气输入口,所述空调机组包括两个单位空调,每个所述单位空调的出风口均连接各自所属的所述冷气输入口。
[0008]优选的:所述横管内设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包括滑轨、挡板、分流板、安装座、导杆、弹簧和通孔,所述横管的内底面连接两个所述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表面均活动连接所述分流板的下表面,所述分流板的表面贯穿设有通孔,其中一个所述滑轨的两端均连接一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的表面连接一个所述导杆,所述导杆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导杆的表面套有两个所述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位于所述分流板的两侧,所述横管的内壁连接两个所述挡板,所述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冷气槽的两侧。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风扇的表面设有过滤网,所述机械输出口和机械接风口的连接处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
[0010]优选的:所述降温管和冷却管的外表面均覆盖有保温材质。
[0011]优选的:所述降温管和冷却管的下表面均设有温度检测器。
[0012]优选的:所述机械输出口和所述机械接风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所述冷气输出口和所述冷气接收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4]1)将机械通风的管道和空调送风管道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使用同一路管路送风,既可以在温度偏低时用机械送风给舱室通风,又可以在室温较高时使用单位空调打冷,随意切换又互不干涉,通过布置同一管路节省了材料和空间,同时布置简单,节能环保;
[0015]2)通过设置分流机构,可以方便不同的单位空调进行工作,不必单个的单位空调在二十四小时进行工作,减轻了单个单位空调的工作强度,进而避免单位空调长时间工作导致的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增加船舶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视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下方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剖视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爆炸的剖视图;
[0020]图5是冷却管内部结构图;
[0021]图6是是冷却管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2]图7是图5中A处放大图;
[0023]图8是图6中B处放大图。
[0024]图中:1、进风管;101、机械输入口;102、机械输出口;103、调风门;104、消音器;2、降温管;201、降温孔;202、机械接风口;203、冷气接收口;204、无重锤止回阀;205、风阀;3、空调机组;4、冷却管;401、冷气输出口;402、竖管;403、横管;404、冷气槽;405、冷气输入口;5、分流机构;501、滑轨;502、挡板;504、分流板;505、安装座;506、导杆;507、弹簧;50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请参阅图1

8,本专利技术的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包括进风管1,进风管1的连接降温管2的一端,降温管2的另一端连接冷却管4的一端,冷却管4的另一端连接空调机组3的出风口,进风管1的内壁从外往内依次设有调风门103和消音器104,调风门103用于控制风量的大小,消音器104减低通风时的噪音,降温管2的内壁依次设有无重锤止回阀204和风阀
205,风阀205用于开启或关闭降温管2内是否通过机械通风,同时在无重锤止回阀204的作用下可以避免机械通风时,机械通风会对空调机组3进行冲击,造成空调机组3的损坏,降温管2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降温孔201,降温管2位于机舱机修间内,从而方便对机舱机修间进行降温。
[0028]进风管1的一端设有两个机械输入口101,进风管1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机械输出口102,降温管2的一端设有机械接风口202,降温管2的另一端设有冷气接收口203,两个机械输入口101内均设有风扇,机械输出口102连通机械接风口202,消音器104靠近机械输出口102,无重锤止回阀204的位置靠近冷气接收口203,降温管2和冷却管4的外表面均覆盖有保温材质。
[0029]机械输出口102和机械接风口20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冷气输出口401和冷气接收口20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从而避免冷气从冷气输出口401和冷气接收口203中漏出;
[0030]冷却管4有一个竖管402和一个横管403组成的T形管,竖管402的一端设有冷气输出口401,冷气输出口401连接冷气接收口203,竖管402的内设有冷气槽404,冷气槽404的一端连通冷气输出口401,冷气槽404的另一端连通横管403的表面,横管4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1),所述进风管(1)的连接降温管(2)的一端,所述降温管(2)的另一端连接冷却管(4)的一端,所述冷却管(4)的另一端连接空调机组(3)的出风口,所述进风管(1)的内壁从外往内依次设有调风门(103)和消音器(104),所述降温管(2)的内壁依次设有无重锤止回阀(204)和风阀(205),所述降温管(2)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降温孔(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的一端设有两个机械输入口(101),所述进风管(1)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机械输出口(102),所述降温管(2)的一端设有机械接风口(202),所述降温管(2)的另一端设有冷气接收口(203),两个所述机械输入口(101)内均设有风扇,所述机械输出口(102)连通所述机械接风口(202),所述消音器(104)靠近所述机械输出口(102),所述无重锤止回阀(204)的位置靠近所述冷气接收口(2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机修间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有一个竖管(402)和一个横管(403)组成的T形管,所述竖管(402)的一端设有冷气输出口(401),所述冷气输出口(401)连接所述冷气接收口(203),所述竖管(402)的内设有冷气槽(404),所述冷气槽(404)的一端连通所述冷气输出口(401),所述冷气槽(40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横管(403)的表面,所述横管(403)的端设有冷气输入口(405),所述空调机组(3)包括两个单位空调,每个所述单位空调的出风口均连接各自所属的所述冷气输入口(4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尹其峰张征周建华吴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