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充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670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6
本申请公开一种灌装充氮装置,包括:灌装机构、压塞机构以及充氮机构;其中,所述充氮机构,包括:氮气源以及与所述氮气源连通的第一充氮管以及第二充氮管,所述第一充氮管用于向待灌装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所述第一充氮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充氮管设置在灌装机构以及压塞机构之间,所述第二充氮管用于向灌装后且未压塞前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所述第二充氮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本申请提供的灌装充氮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定量向试剂瓶内充入氮气,有效地减少氮气的耗用的同时确保每一瓶产品充氮后的顶空残氧水平基本一致,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均一性。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均一性。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充氮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药品制备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灌装充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之中,是一种无色、无毒、无味的惰性气体。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粮食仓储、金属热处理、石油化学工业、宇航技术、玻璃工业等诸多领域。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及药品领域内的产品要求极其严格,而某些食品与药品会由于腐败、微生物滋生及易氧化等其他原因导致其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故在食品及药品生产加工领域,常常会使用惰性气体——氮气作为包装工序的填充气体,可以有效地防止产品的氧化、腐败以及各种霉菌、细菌对产品的侵害,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0004]在药品制备过程中,部分特殊物料会由于自身化学性质导致其制备过程中极易被氧化,从而使药物的活性成分流失,严重时会出现药物性质的突变,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故需要在药品制备过程中使用惰性气体氮气作为包装顶空填充气体,使用氮气可以很好地杜绝产品的氧化反应,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0005]目前,对试剂瓶充氮的过程一般采用在灌装的过程中进行连续充氮,但是连续充氮的方法不利于成本的控制以及充氮量的定量控制,如此会导致注射液顶空残氧量不均一,从而会造成批内产品质量指标不均一,质量均匀性交叉。
[0006]因此,亟需一种灌装充氮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氮气的耗用量,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均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灌装充氮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充氮管和第二充氮管,有效地减少氮气的耗用量,通过在第一充氮管上设置第一流量阀,在第二充氮管上设置第二流量阀,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均一性。
[0008]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灌装充氮装置,包括:灌装机构、压塞机构以及充氮机构;
[0010]其中,
[0011]所述充氮机构,包括:氮气总管以及与所述氮气总管连通的第一充氮管以及第二充氮管,所述第一充氮管设置用于向待灌装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所述第一充氮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充氮管设置在灌装机构以及压塞机构之间,所述第二充氮管用于向灌装后且未压塞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所述第二充氮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
[0012]优选地,所述充氮机构,还包括:
[0013]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氮管上,与所述第一流量阀相连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0014]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氮管上,与所述第二流量阀相连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0015]优选地,所述充氮机构,还包括:
[0016]氮气源;
[0017]设置在所述氮气源与所述氮气总管之间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端设有过滤件。
[0018]优选地,所述充氮机构,还包括:
[0019]设置在所述氮气总管上的开关。
[0020]优选地,所述灌装机构,包括:
[0021]理瓶组件;
[0022]设置在所述理瓶组件的输出端,用于传输所述试剂瓶的传输组件;
[0023]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上,用于向所述试剂瓶内灌装药液的灌装组件,所述第一充氮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灌装组件的前方。
[0024]优选地,所述灌装组件,包括:
[0025]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的上方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灌装针;
[0026]与所述灌装针相连,用于向所述灌装针内输送药剂的液体泵。
[0027]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液体泵相连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传输组件和所述充氮机构相连。
[0028]优选地,所述压塞机构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的出口端,用于接收所述试剂瓶并进行压塞密封,所述第二充氮管的出口设置在传输组件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充氮管的出口与所述压塞机构的压塞处之间的传送距离为6cm至13cm。
[0029]本技术提供的灌装充氮装置,首先由于设置有灌装机构、压塞机构以及充氮机构,其中,充氮机构包括氮气总管、第一充氮管以及第二充氮管,氮气总管与氮气源相连,用于提供氮气,第一充氮管与氮气总管连通,通过第一充氮管向待灌装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用于将待灌装的试剂瓶内的空气排空,第二充氮管与氮气总管连通,通过第二充氮管向灌装后且未压塞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未灌装前通过第一充氮管将试剂瓶内的空气排空,再进行灌装药液,降低瓶内的含氧量,灌装完成后通过第二充氧管向试剂瓶的药液的顶部灌装氮气,而后再进行压塞瓶口,保证灌装后的药液可以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压塞密封,与现有技术中的连续灌装氮气的方法相比,氮气量更少,能耗量更低。其次,为了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均一性,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充氮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阀,通过第一流量阀能够向试剂瓶内灌装定量的氮气,第二充氮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灌装完成后压塞前,通过第二流量阀向试剂瓶内定量灌装氮气,从而保证同一批次的试剂瓶的顶空残氧量相同,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灌装充氮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氮气的耗用量,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均一性。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装充氮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装充氮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氮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1、灌装机构;2、压塞机构;3、充氮机构;4、开关;11、理瓶组件;12、传输组件;131、支架;132、灌装针;133、液体泵;31、氮气总管;32、第一充氮管;33、第二充氮管;34、第一流量阀;35、第二流量阀;36、第一压力传感器;37、第二压力传感器;38、压缩机;39、过滤件;A、第二充氮管的出口;B、压塞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003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机构(1)、压塞机构(2)以及充氮机构(3);其中,所述充氮机构(3),包括:氮气总管(31)以及与所述氮气总管(31)连通的第一充氮管(32)以及第二充氮管(33),所述第一充氮管(32)用于向待灌装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所述第一充氮管(32)上设置有第一流量阀(34),所述第二充氮管(33)设置在灌装机构(1)以及压塞机构(2)之间,所述第二充氮管(33)用于向灌装后且未压塞的试剂瓶内灌装氮气,所述第二充氮管(33)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氮管(32)上,与所述第一流量阀(34)相连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6);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氮管(33)上,与所述第二流量阀(35)相连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装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机构(3),还包括:氮气源;设置在所述氮气源与所述氮气总管(31)之间的压缩机(38),所述压缩机(38)的进气端设有过滤件(3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氮气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继猛赵小军陆才洋庞海河廖孝曙刘志军彭伟何威维晏昊天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