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62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6
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属于机械制造加工领域。本方法采用的装置主要由主轴、支撑环、支撑盘组成,通过将产品与工装固定连接,实现产品炉中钎焊。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装配方法可抑制高温钎焊时产品失稳变形,适合于回转体结构产品的炉中钎焊,也可实现产品连续转动钎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多次使用的特点,可用于机械加工领域的产品钎焊连接,形成整体的钎焊结构件。形成整体的钎焊结构件。形成整体的钎焊结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属于机械制造加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回转体结构产品的钎焊一般采用不旋转的方式进行,即钎焊过程中工件为静止状态,产品处于真空状态,实现钎焊连接;该钎焊方式,对设备要求较高,随着产品尺寸的增加,其设备体积增加显著,同时带来钎焊过程中真空室的抽真空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存在设备直接加热于产品上,致使周圈上产品存在时空上的不均匀,钎焊过程中容易形成钎焊料堵塞,特别是大尺寸结构件。为改进上述钎焊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钎焊的装夹方法,实现钎焊过程中产品保持转动,同时产品可处于非真空环境,提高钎焊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实现产品转动钎焊,且钎焊环境可处于非真空环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重复多次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工装,包括主轴、第二连接管、第一支撑环、固定架、连接片、第二支撑环、支撑盘;
[0005]所述固定架与支撑盘与主轴固定连接,不可拆卸;
[0006]所述第二连接管与主轴和产品连接固定;
[0007]所述第一支撑环与产品连接,但与固定架不连接;
[0008]所述第二支撑环与产品用连接片固定连接,但不与支撑盘连接;
[0009]所述第一连接管与产品、主轴连接,满足产品内腔夹层真空钎焊的要求。
[0010]根据所述的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工装实现的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包括:
[0011]S1,用连接片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环与产品;
[0012]S2,将产品装入主轴中,连接第一支撑环与产品;
[0013]S3,连接第二连接管与产品、主轴连接固定;
[0014]S4,第一连接管与产品、主轴连接固定;
[0015]S5,产品与主轴一起入炉进行钎焊。
[0016]进一步地,所述S1中,连接片、第二支撑环的材料应与外壁材料相同;第二支撑环与产品的最大贴合间隙应不大于1mm;连接片母材厚度为δ2~δ3mm,连接在产品的厚壁处或工艺余量部位;连接片应周圈分布,间隔150mm~200mm,周圈均布分布。
[0017]进一步地,所述S2中,第一支撑环的材料与产品相同,与固定架的装配间隙不大于0.2mm,与产品的贴合间隙最大不大于0.5mm;采用氩弧焊方法周圈均布定位4~6处。
[0018]进一步地,所述S2中,产品装入工装后,第二支撑环与支撑盘之间保证留有足有的轴向间隙,产品轴向越长其预留的轴向间隙越大,不小于50mm;在周圈方向上,支撑盘预留有限位块,限制第二支撑环的周圈转动,保证二者间隙不大于1.0mm。
[0019]进一步地,所述S3中,连接管材料选择1Cr18NI9Ti或与产品母材相同。
[0020]进一步地,管壁壁厚δ不小于3mm,周圈均布6处,每处采用氩弧焊方法连接,焊缝结构强度较高。
[0021]进一步地,所述S4中,第一连接管材料选择1Cr18NI9Ti.
[0022]进一步地,管壁壁厚δ不小于1.0mm。
[0023]进一步地,产品入炉钎焊前,采用负压法对所有连接部位进行氦质谱检查,要求漏率不大于1.0x10
‑6MPa。
[002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端固定、一端移动的固定方式,解决了产品高温钎焊过程变形均匀性的问题。
[0026](2)本专利技术通过钎焊过程中产品随装卡装置一起转动,实现钎焊料漫流的均匀性,解决了堵塞的问题;
[0027](3)本专利技术通过真空系统管路,实现整个钎焊过程中钎焊面处于真空环境,保证钎焊接头质量;
附图说明
[0028]图1装卡工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产品装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如图1~2所示):针对回转体结构产品钎焊特点,选取一种产品装卡方式,通过一端与主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可自由移动的连接方式,实现产品钎焊连接;钎焊过程产品转动保证钎焊料漫流的均匀性,同时通过真空系统管路实现钎焊过程中产品内腔处于真空环境,实现产品高质量连接。
[0032]如图1所示,为装卡工装结构示意图,用于装卡支撑产品。
[0033]如图2所示,为产品装卡示意图,实现产品与工装的连接。具体的装配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1)产品与支撑环连接
[0035]采用焊接方法将第一支撑环4与产品小端(固定端口)连接,周圈断续定位连接4~8处即可;将第二支撑环8装入产品大端(滑动端)中,采用焊接方法,用连接片7将二者连接固定,周圈均布固定18~36处。
[0036](2)装卡产品
[0037]将步骤1连接好的产品装入工装的主轴中,要求小端处的第一支撑环4与支撑架5接触,不固定;大端处的第二支撑环8与支撑盘9接触,不固定,同时要求第二支撑环8与支撑盘9之间不允许定死接触。
[0038](3)固定产品小端。
[0039]采用焊接方法,将第二连接管3与产品和支撑盘9中的主轴连接,周圈分布的数量、连接点数需根据产品尺寸、重量大小决定,保证该部位连接可靠稳固即可。一般周圈均布4~6处。
[0040](4)连接真空管路。
[0041]采用焊接方法连接第一连接管2与产品、支撑9的主轴上的真空管路入口处,对称180
°
共分布2处。其中第一连接管2的通径需根据产品内腔尺寸、真空系统抽真空速度决定。一般管的通径为φ10。
[0042](5)检测
[0043]采用氦质谱检漏方法或气密试验方法对真空系统管路的密封性进行进行检测,要求连接部位致密,无渗漏。一般氦质谱检漏的漏率不大于1.0x1.0x10
‑6MPa。
[0044](6)钎焊
[0045]将产品6与工装一起装入钎焊炉中进行炉中钎焊。
[0046](7)拆卸、取出产品
[0047]采用机械清理方法将产品与工装连接的部位切除,取出产品;同时将连接部位打磨清理,工装可重复利用。
[0048]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工装,包括主轴、第二连接管、第一支撑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第二连接管(3)、第一支撑环(4)、固定架(5)、连接片(7)、第二支撑环(8)、支撑盘(9);所述固定架(5)与支撑盘(9)与主轴(1)固定连接,不可拆卸;所述第二连接管(3)与主轴(1)和产品(6)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环(4)与产品连接,但与固定架(5)不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环(8)与产品(6)用连接片(7)固定连接,但不与支撑盘(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2)与产品(6)、主轴(1)连接,满足产品(6)内腔夹层真空钎焊的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工装实现的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用连接片(7)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环(8)与产品(6);S2,将产品(6)装入主轴(1)中,连接第一支撑环(4)与产品(6);S3,连接第二连接管(3)与产品(6)、主轴(1)连接固定;S4,第一连接管(2)与产品(6)、主轴(1)连接固定;S5,产品(6)与主轴(1)一起入炉进行钎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体结构产品炉中钎焊的装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连接片(7)、第二支撑环(8)的材料应与外壁材料相同;第二支撑环(8)与产品(6)的最大贴合间隙应不大于1mm;连接片(7)母材厚度为δ2~δ3mm,连接在产品(6)的厚壁处或工艺余量部位;连接片(7)应周圈分布,间隔150mm~200mm,周圈均布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李双吉张艳桥冯楠谢剑峰毛冬远任昌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