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及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636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甲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及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及船舶。

技术介绍

[0002][0003]甲醇燃料和氨燃料能够有效降低CO2的排放量。对于甲醇燃料,船用甲醇燃料发动机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甲醇燃料船已经逐渐趋于市场化;对于氨燃料,目前国内外厂家都在致力开发氨燃料发动机,且国内外已有多家公司取得氨燃料船型设计的船级社认证证书。因此,在未来船用燃料中,甲醇和氨能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0004]但是,现有的船舶发动机燃烧所产生的CO2以及氮氧化物一般均未做回收处理,而是经过尾气处理后排至大气,从而影响船舶的低碳排放指标,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并实现尾气回收再利用的船舶燃料供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其能够实现低碳甚至无碳排放,并实现甲醇和液氨的再生,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碳排放,并实现能源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储罐(1)、第一液氨缓冲罐(3)、第一高压泵(4)、第二液氨缓冲罐(6)、甲醇储罐(9)、第一甲醇缓冲罐(11)、第二高压泵(12)、第二甲醇缓冲罐(14)、船舶主机(7)、船舶辅机(8)、脱硝装置(15)、碳捕集装置(16)、甲醇合成反应器(17)、氨气合成反应器(18)、第一液化装置(19)、第二液化装置(20)、第三甲醇缓冲罐(21)、第三液氨缓冲罐(22)、第一输送泵(23)、第二输送泵(24)、电解制氢装置(25)和氢气缓冲罐(26);所述液氨储罐(1)内设有第一低压泵(2),所述第一低压泵(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液氨缓冲罐(3)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液氨缓冲罐(3)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高压泵(4)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泵(4)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液氨缓冲罐(6)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液氨缓冲罐(6)的出口同时与所述船舶主机(7)的液氨入口及所述船舶辅机(8)的液氨入口连通;所述甲醇储罐(9)内设有第二低压泵(10),所述第二低压泵(1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甲醇缓冲罐(11)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甲醇缓冲罐(1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高压泵(12)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高压泵(1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甲醇缓冲罐(14)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甲醇缓冲罐(14)的出口同时与所述船舶主机(7)的甲醇入口及所述船舶辅机(8)的甲醇入口连通;所述船舶主机(7)的尾气出口及所述船舶辅机(8)的尾气出口与所述脱硝装置(15)的废气入口连通,所述脱硝装置(15)的出口与所述碳捕集装置(16)的入口连通,所述碳捕集装置(16)的二氧化碳气体出口与所述甲醇合成反应器(17)的二氧化碳气体入口连通,所述甲醇合成反应器(17)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液化装置(19)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液化装置(19)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甲醇缓冲罐(21)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甲醇缓冲罐(2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输送泵(23)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输送泵(23)的出口与所述甲醇储罐(9)的入口连通;所述碳捕集装置(16)的氮气出口与所述氨气合成反应器(18)的氮气入口连通,所述氨气合成反应器(1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液化装置(20)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液化装置(20)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液氨缓冲罐(22)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液氨缓冲罐(2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输送泵(24)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输送泵(24)的出口与所述液氨储罐(1)的入口连通;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5)的氢气出口与所述氢气缓冲罐(26)的入口连通,所述氢气缓冲罐(26)的出口同时与所述甲醇合成反应器(17)的氢气入口及所述氨气合成反应器(18)的氢气入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还包括纯水机(27)、纯水缓冲罐(28)和水泵(29),所述纯水机(27)的出口与所述纯水缓冲罐(28)的入口连通,所述纯水缓冲罐(28)的出口与所述水泵(29)的入口连通,所述水泵(29)的出口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5)的纯水入口连通,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5)的氧气/纯水出口与所述纯水缓冲罐(28)的入口连通,所述纯水缓冲罐(28)的氧气出口同时与所述船舶主机(7)的氧气入口及所述船舶辅机(8)的氧气入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

液氨双燃料船舶供给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13)和第三换热器(30),所述第一换热器(5)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庭军王敬洲王廷勇赵超曾维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