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高分子量聚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21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高分子量聚酯的方法,包括先将PTA与乙二醇配成浆料,经酯化、缩聚得到预聚体原料;再将预聚体原料切成小粒子切片,小粒子切片先在150~190℃下预结晶10~40min,然后在170~210℃下二次结晶10~40min;最后将结晶后的切片在200~240℃范围内采用逐段或逐步升温的方法进行缩聚反应12~60h,得到高分子量聚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相縮聚法生产高粘度聚酯工艺。
技术介绍
高粘聚酯广泛运用于聚酯瓶、工业丝、片材等领域,固相縮聚法是生产高粘聚酯的主要方法。国际上主要有三家专利商Sinco、 Buhler和Bepex,固相縮聚工艺路线大体相同,均沿用纤维生产经验,采用无定形基础切片为原料,经一次或多次升温结晶后,再进行固相縮聚反应,冷却后得到高粘聚酯产品。如Biihler工艺中,无定形基础切片先在预结晶器中从室温升温到M0 160'C,进行干燥和预结晶,再在结晶器中180'C左右进行二次结晶,结晶器出来的聚酯切片再在预热器中进一步升温到21CTC,在升温过程中同时进行固相縮聚反应和再结晶过程,最后在固相縮聚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目前固相縮聚工艺中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与熔融縮聚相比,由于聚酯切片在高于玻璃化温度以上,会发生熔融粘结,轻则影响固相縮聚反应副产物的脱除,影响反应速度,重则堵塞反应器,使反应无法进行。因此反应温度低,一般不超过22(TC,由此造成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长。通常特性粘度从0. 6dl/g增粘到0. 8dl/g需要10-12h。对生产高于1. Odl/g的高分子量聚酯则需要30h以上。(2)随着固相缩聚反应的进行,端基浓度不断减少,反应速度减慢。其次,聚酯切片在固相缩聚前要进行预结晶处理,提高粘结温度,同时,反应与结晶是一个耦合过程,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结晶,结晶会使部分端基结晶包裹在结晶层中,而不能参与反应,因此在一个反应温度下会存在一个极限特性粘度值,这一特性也制约了高分子量聚酯的制备。CN1143088采用控制预聚体的颗粒尺寸及结晶度的方法,来生产高分子量聚酯,但未能提高反应速度,縮短反应时间。US4742151采用溶液相聚合的方法生产高分子量聚酯,虽可以制得高分子量聚酯,但也存在溶剂污染、操作费用高及工艺流程长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工艺简单的高分子量聚酯的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工艺的基础上,在避免粘结的前提下,开发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固相縮聚反应速度、縮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能力的固相聚合生产高分子量聚酯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包括如下步骤A、 将PTA (精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催化剂配成浆料,乙二醇与精对苯二甲酸的摩尔配比为1.8: 1 1.3: l之间。上述浆料经酯化、縮聚得到预聚体原料;其中预聚体原料的特性粘度为0.3 0.7di/g,可采用锑、锗、钛、铝等化合物或其复配物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以金属元素计为原料的80 —1000ppm;B、 将预聚体原料切成小粒子切片,小粒子切片先在150 19(TC下预结晶10 40min,然后在170 21(TC下二次结晶10 40min;C、 结晶后的切片在200 24(TC范围内采用逐段或逐步升温的方法进行縮聚反应12 60h,得到高分子量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一般情况下,缩聚反应进行12 36h即可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中对步骤A中的酯化、缩聚步骤并无特定要求,按现有方法处理即可,如采用现代聚酯(J.谢尔斯,T.E.朗,编著;赵国墚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及聚酯的生产及应用(张师明编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U)中的方法等。本专利技术采用逐段或逐步升温的固相縮聚反应方法,即PET结晶预聚体切片在多个温度段进行反应,且逐段提高反应温度,使最终的反应温度达到230 240°C,这样可以避免切片粘结,且同时达到了提高反应速度、制得高分子量聚酯的效果。具体的逐段或逐步升温方法为在200 24(TC范围内所分段数为2 10段,优选3 6段;相邻段数间的温差不大于15'C,优选4 l(TC;在每段的停留时间不小于lh。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得到粘度大于0.8dl/g (数均分子量大于23000, -2.ixioi^82),尤其是得到粘度大于 1 .Odl/g(数均分子量30000 )的高分子量聚酯,特别是可以得到粘度大于1.2dl/g (数均分子量38000)的高分子量聚酯。除上述采用逐段升温反应外,可采 用逐步提高反应温度的方法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但逐步升温速率不大于10°C/h。。 生产高粘度聚酯(特性粘度大于0.8以上) 一般采用特性粘度为0.6左右 的中粘度聚酯切片为原料,经固相缩聚得到。如瓶片、工业丝及特种丝料的 生产。中粘度聚酯的熔点在250'C左右,而玻璃化温度在7(TC左右,在这个 温度区间切片会粘结形成大块,影响反应或使反应无法进行。解决的方法是 对切片进行预结晶处理,预结晶后切片的熔融粘结温度会比结晶温度稍高, 为了避免升温结晶过程中的粘结,先在低温不粘结情况下进行结晶,结晶后 切片的粘结点提高了,再在高的温度下重结晶,进一步提高切片的粘结温度, 再在更高的温度下结晶,提高粘结温度。最后在某一温度下进行反应,或在 前面的结晶阶段,延长结晶时间,同时也进行反应。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逐 级或逐段升温固相縮聚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工业上所采用的固相縮聚方法。 目前工业生产中一般将最后的反应温度控制在210'C左右,虽然也知道进一 步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度,且速度提高得更明显,但由于此时切片 更易发生粘结。为了保证聚酯切片质量的均一性,需采用平推流式反应器或 接近平推流式反应器形式,在这种反应器中,切片间的相对运动更小,切片 更易发生粘结。目前工业生产中在同一温度下反应时,还常发生粘结现象, 轻则影响反应,重则堵塞反应器。因此虽然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已为 大家所知,但尚未见在连续化生产装置中,采用逐步提高反应温度,特别在 反应温度已大于20(TC后,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来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其原 因主要有在高于20(TC后结晶粘结温度与结晶温度关系的认识还不清楚, 特别是反应过程的结晶演变行为及其对结晶粘结温度的影响,还不能有针对 性地提出避免粘结的手段;其次反应过程需采用平推流操作,平推流操作时, 切片之间的相对运动小,易粘结;再就是在高的温度下重结晶时,相对低温 形成的结晶体的重组结晶难度加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具有更高粘结 温度的结晶切片。本项目是在充分研究反应过程中结晶行为的基础上,提出 在200-25(TC之间逐步进行反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切片不粘结等优点,非常适合生产高分子量的聚酯。采用这种方法反应24h即可得到特性粘度大于1.2dl/g,数均分 子量大于38000的高分子量聚酯,而釆用常规的方法则需90h,因此本专利技术 能够大幅度提高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縮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各段温度下反应后切片的DSC图。 图中,RT210: 210。C下反应8h; RT215: 210。C下反应8h + 215。C下反应4h; RT 220: 210。C下反应8h + 215。C下反应4h + 220。C下反应4h; RT 225: 210。C下反应8h + 215。C下反应4h + 220。C下反应4h + 225。C下 反应4h;RT230: 210。C下反8h + 215。C下反应4h + 22(TC下反应4h + 225。C下反 应4h + 230。C下反应4h。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对苯二甲酸(PTA)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高分子量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PTA与乙二醇和催化剂配成浆料,经酯化、缩聚得到预聚体原料; B、将预聚体原料切成小粒子切片,小粒子切片先在150~190℃下预结晶10~40min,然后在170~21 0℃下二次结晶10~40min; C、结晶后的切片在200~240℃范围内采用逐段或逐步升温的方法进行缩聚反应12~60h,得到高分子量聚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