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铜浆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8583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导电铜浆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导电材料技术领域。导电铜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铜粉40~80份、树脂1~20份、体系溶剂9~70份和疏水氧化物0~10份;其中,体系溶剂包括胺类化合物1~20份、稀释剂5~20份、增塑剂3~20份和消泡剂0~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铜浆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稳定性高。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铜浆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材料
,具体涉及导电铜浆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导电金属浆料在电子、能源、汽车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电子领域的双面电路板为例,实现双面电路板的孔金属化的传统工艺为如图1所示的电镀工艺。浆料贯孔工艺(如图2所示)凭借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电镀工艺,成为行业热点。浆料贯孔工艺采用物理方法贯通双面导电线路板,以连接线路板上下两侧,通过毛细管原理将导电浆料填充到孔内,再经过烧结,在孔壁上形成导电层。
[0003]目前,市场上的导电浆料主要是导电银浆,导电银浆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然而,由于银的价格昂贵,极大了限制了导电银浆的发展和应用,此外,银的迁移现象也是影响导电银浆应用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铜浆,该导电铜浆成本低廉,稳定性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导电铜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方便。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导电铜浆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导电铜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
[0009]铜粉40~80份、树脂1~20份、体系溶剂9~70份和疏水氧化物0~10份;
[0010]其中,体系溶剂包括胺类化合物1~20份、稀释剂5~20份、增塑剂3~20份和消泡剂0~10份。
[0011]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选自酚醛环氧树脂、硼改性酚醛树脂、松香改性酚醛树脂、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氯醋树脂、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12]疏水氧化物选自二氧化硅、氧化硼、氧化锌、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13]胺类化合物选自2

氨基
‑2‑
甲基
‑1‑
丙醇、三乙醇胺、具有6~15个碳原子的脂肪胺、N,N

二甲基苯胺、油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14]稀释剂选自乙二醇丁醚、松节油、N,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15]增塑剂选自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醇酯十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柠檬酸三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16]消泡剂选自松油醇、聚丙烯酸酯、聚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铜粉的平均粒径为200nm~5μm;和/或
[0018]疏水氧化物的平均粒径为10~500nm。
[0019]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铜粉的形态为纳米球、纳米棒、纳米片、微米
片、微米球、微米棒、不规则形态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铜粉40~70份、树脂1~20份、体系溶剂10~50份和疏水氧化物1~10份;其中,体系溶剂包括胺类化合物1~14份、稀释剂5~15份、增塑剂3~15份和消泡剂1~6份。
[0021]另外,上述导电铜浆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原料。
[0022]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包括:
[0023]将胺类化合物与树脂混合,得到树脂体系物;
[0024]将稀释剂、增塑剂和消泡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0025]将混合溶液与疏水氧化物、树脂体系物混合,得到有机载体;以及
[0026]将铜粉与有机载体混合,得到导电铜浆。
[0027]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胺类化合物与树脂的方式选自均质、超声、搅拌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0028]混合混合溶液与疏水氧化物的方式选自均质、超声、搅拌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9]另外,上述导电铜浆在电路板、芯片、多层片式陶瓷电容的电极中的应用。
[0030]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为双面电路板,双面电路板包括通孔,通孔的孔壁覆盖有导电层,导电层的材料包括导电铜浆。
[003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铜浆中,胺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树脂的分散剂和固化剂;树脂可以作为有机粘结剂,使得铜粉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加导电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浆料形成的膜层与基底的附着力;稀释剂具有快干性,在浆料涂覆在基底的情况下能够促进浆料快速成型,减小流动,从而使膜层具有良好的形貌;增塑剂和消泡剂能够溶解树脂和铜粉,同时增塑剂在浆料成型过程中挥发较慢,能够保证树脂在固化过程中更加均匀,从而形成更加均匀的膜层;疏水氧化物可以增加浆料的触变性,使得浆料具有更好的印刷性,同时,疏水氧化物的加入也能够提高浆料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铜作为原材料的导电铜浆,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各原料相辅相成,得到的导电铜浆绿色环保、稳定性高、导电性好,应用于电子器件中也不易出现铜迁移现象。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是电镀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0034]图2是浆料贯孔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铜浆灌入孔内烧结后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铜浆灌入横纵比为4: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通孔电阻测试结果图;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铜浆分别灌入横纵比为3:1、4:1、4.5:1和5: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通孔电阻测试结果图;
[003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提供的导电铜浆分别灌入横纵比为3:1、4:1、4.5:1和5: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通孔电阻测试结果图;
[003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提供的导电铜浆分别灌入横纵比为3:1、4:1、4.5:1和5: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通孔电阻测试结果图;
[0040]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铜浆灌入横纵比为4: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老化实验测试结果图;
[004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铜浆灌入横纵比为4: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老化实验前的扫描电镜图;
[004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铜浆灌入横纵比为4: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老化实验后的扫描电镜图;
[0043]图1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铜浆的粘度测试结果图;
[0044]图1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铜浆的触变性测试结果图;
[0045]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铜浆灌入横纵比为4:1通孔的双层贯孔电路板的烧结后剖面图。
[0046]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
[0047]导电铜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电铜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铜粉40~80份、树脂1~20份、体系溶剂9~70份和疏水氧化物0~10份;其中,所述体系溶剂包括胺类化合物1~20份、稀释剂5~20份、增塑剂3~20份和消泡剂0~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铜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选自酚醛环氧树脂、硼改性酚醛树脂、松香改性酚醛树脂、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氯醋树脂、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疏水氧化物选自二氧化硅、氧化硼、氧化锌、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胺类化合物选自2

氨基
‑2‑
甲基
‑1‑
丙醇、三乙醇胺、具有6~15个碳原子的脂肪胺、N,N

二甲基苯胺、油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稀释剂选自乙二醇丁醚、松节油、N,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增塑剂选自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醇酯十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柠檬酸三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消泡剂选自松油醇、聚丙烯酸酯、聚醚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铜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的平均粒径为200nm~5μm;和/或所述疏水氧化物的平均粒径为10~500nm;和/或所述铜粉包括微米铜和纳米铜,所述微米铜与所述纳米铜的重量比为10: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辉王世豪程辉郑南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庚创新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