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梁顶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75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包括顶推设备,所述顶推设备安装在框架结构内,横梁设置在顶推设备的顶部;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顶推设备安装在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之间;使用状态下,曲线梁下部的两侧均设有顶推设备和框架结构,横梁安装在两侧的顶推设备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顶推过程中,匹配曲线梁的偏移,实现曲线段顶推施工过程中,曲线梁始终由顶推装置的框架结构受力支撑,能够对曲线梁顶推过程中腹板位置变化进行适应,并实现设计里程顶推完成后自动纠偏的功能,整体结构简化,控制难度降低,而且施工效率高。而且施工效率高。而且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线梁顶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基础施工
,具体为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曲线梁在施工时常采用吊装法施工,当匝道或者主梁跨越既有公路或铁路时,若在在建桥梁下方采用起重设备对梁结构进行吊装会对交通产生不利影响。步履式顶推法施工是实现普通及复杂空间结构梁体空间位置移动或调整的顶推施工技术,顶推施工法由于对既有线路影响较小、机具设备简单轻巧、无需大型起吊设备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
[0003]针对曲线桥梁,现有的顶推施工方法通常是顺桥向顶推配合纠偏来进行的,如CN 107841957 A公开了一种大吨位钢箱梁顶推装置、顶推系统及顶推方法,顶推装置包括顶升伸缩设备、平推伸缩设备和纠偏伸缩设备,所述顶推设备、平推伸缩设备和纠偏伸缩设备均安装在滑移箱体上,该滑移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滑动的滑移底座,所述平推伸缩设备、纠偏伸缩设备相对伸缩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滑移箱体和滑移底座上,可使滑移底座与滑移箱体相对移动,钢箱梁顶推装置的三个伸缩装置分别布置在三维坐标系中三个方向上,通过油缸伸缩,推动钢箱梁的移动,并且能将钢箱梁整体精确顶推到设计好的位置,顶推过程中能实现纠偏,无需滑道梁。这种结构和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方便的。但是这种结构的纠偏范围有限,当钢箱梁位置超出顶推装置的顶升范围后,依然需要移动顶推装置的位置,同时该方案在顶推曲线梁时,容易出现曲线梁顶推受力不平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永久墩的曲线梁顶推装置,能够在顶推过程中,匹配曲线梁的偏移,实现曲线梁顶推施工过程中,曲线梁始终由顶推装置的框架结构受力支撑,能够对曲线梁顶推过程中腹板位置变化进行适应,并实现设计里程顶推完成后自动纠偏的功能,整体结构简化,控制难度降低,而且施工效率高,同时解决曲线梁顶推受力不平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包括顶推设备,所述顶推设备安装在框架结构内,横梁设置在顶推设备的顶部;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顶推设备安装在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之间;使用状态下,曲线梁下部的两侧均设有顶推设备和框架结构,横梁安装在两侧的顶推设备上,在顶推设备未动作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高度高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
[000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均包括两根立柱,两根立柱的顶部连接有支撑座,多根连接件分别连接立柱上。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用于对框架结构的上端受力面进行延伸的延展结构。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顶推设备包括用于顶起钢箱梁的顶升油缸和用于推动钢箱梁向目标位置移动的平推油缸,以及纠偏油缸。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顶推设备中顶升油缸的上端面两侧安装多个力传感器。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曲线梁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永久墩的距离,将权利要求1

6之一所述的顶推设备和框架结构分别布置及固定于永久墩上,横梁横向设置于两台顶推设备上端面,在顶推设备未动作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高度高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将曲线梁落于框架结构上端面;S2、顶推设备进行顶升,将横梁与曲线梁相接触,此时曲线梁与横梁、框架结构同时受力;S3、顶推设备继续顶升至曲线梁与框架结构完全脱离,此时完成荷载的受力转换;S4、顶推设备将曲线梁顶推一个行程;S5、荷载转换反力座阶段:顶推设备进行下落,将曲线梁落于框架结构上端面,并继续下落至曲线梁与横梁完成脱离,完成荷载转换;S6、顶推设备回缩阶段:顶推设备顶推油缸回缩,横梁在顶推设备的作用下恢复初始阶段;重复S2

S6步骤,完成曲线梁一个设计里程的顶推过程;S7、通过测量监控确定曲线梁的中心点,利用顶推设备上的纠偏油缸,对其上的横梁4进行横向调整,使曲线梁的顶推受力保持平衡;S8、纠偏阶段:顶推设备继续顶升至荷载转换阶段,通过顶推设备的纠偏油缸,对曲线梁1进行一个行程的自动纠偏;S9、设备回落阶段:顶推设备下落至曲线梁与横梁完成脱离;重复S7

S9步骤,可完成曲线梁的反复纠偏,最终达到曲线梁的设计线形要求。
[00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曲线梁的端口设置有导梁,所述导梁与曲线梁之间采用快速连接方式。
[001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快速连接方式具体包括导梁对接段和箱梁对接段;所述导梁对接段包括导梁连接部,导梁连接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结构,导梁连接部的上端在位于第一导向结构的下方设有第一张拉结构,导梁连接部的下端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箱梁对接段包括箱梁连接部,箱梁连接部的顶部设有与第一导向结构对应导向的第二导向结构,箱梁连接部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张拉结构对应张拉的第二张拉结构,箱梁连接部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001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梁连接部和箱梁连接部均包括对接板和连接在对接板上的肋板,两个对接板上设有相互对应的对接孔;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梁连接部顶部的第一导向座,第一导向座内设有锥形结构孔;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箱梁连接部顶部的第二导向座,第二导向座设有用于连接螺栓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张拉结构和第二张拉结构均包括连接在对接板上两个相互间隔的立板,两个立板上设有盖板,盖板和对接板上分别同轴心的设有张拉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
定位孔分别位于对接板上,通过插入销轴将导梁对接段和箱梁对接段定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顶推设备与框架结构、横梁相组合,能够在顶推过程中,匹配曲线梁的偏移,实现曲线段顶推施工过程中,曲线梁始终由顶推装置的框架结构受力支撑,能够对曲线梁顶推过程中腹板位置变化进行适应,并实现设计里程顶推完成后自动纠偏的功能,整体结构简化,控制难度降低,而且施工效率高。
[0016]2、框架结构包括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为曲线梁提供牢固稳定的支撑,提高了顶推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
[0017]3、前荷载转换反力座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用于对框架结构的上端受力面进行延伸的延展结构,延展结构用于增大框架结构上端面的受力面,使框架结构能够更稳定的支撑曲线梁。
[0018]4、通过在横梁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便于通过倾角传感器实时检测曲线梁的倾斜状况,从而避免常出现侧翻的情况,通过在顶升油缸的上端面两侧安装多个力传感器,便于通过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其受力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顶推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包括顶推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设备(2)安装在框架结构(3)内,横梁(4)设置在顶推设备(2)的顶部;所述框架结构(3)包括前荷载转换反力座(31)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32),前荷载转换反力座(31)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32)之间通过连接件(34)连接固定,顶推设备(2)安装在前荷载转换反力座(31)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32)之间;使用状态下,曲线梁(1)下部的两侧均设有顶推设备(2)和框架结构(3),横梁(4)安装在两侧的顶推设备(2)上,在顶推设备(2)未动作时,框架结构(3)上端面的高度高于横梁(4)上端面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荷载转换反力座(31)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32)均包括两根立柱(311),两根立柱(31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座(312),多根连接件(34)分别连接立柱(3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荷载转换反力座(31)和后荷载转换反力座(32)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用于对框架结构(3)的上端受力面进行延伸的延展结构(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设备(2)包括用于顶起钢箱梁的顶升油缸和用于推动钢箱梁向目标位置移动的平推油缸,以及纠偏油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曲线梁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设备(2)中顶升油缸的上端面两侧安装多个力传感器。7.一种曲线梁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永久墩的距离,将权利要求1

6之一所述的顶推设备(2)和框架结构(3)分别布置及固定于永久墩上,横梁(4)横向设置于两台顶推设备(2)上端面,在顶推设备(2)未动作时,框架结构(3)上端面的高度高于横梁(4)上端面的高度,将曲线梁1落于框架结构3上端面;S2、顶推设备(2)进行顶升,将横梁(4)与曲线梁(1)相接触,此时曲线梁(1)与横梁(4)、框架结构(3)同时受力;S3、顶推设备(2)继续顶升至曲线梁(1)与框架结构(3)完全脱离,此时完成荷载的受力转换;S4、顶推设备(2)将曲线梁(1)顶推一个行程;S5、荷载转换反力座阶段:顶推设备(2)进行下落,将曲线梁(1)落于框架结构(3)上端面,并继续下落至曲线梁(1)与横梁(4)完成脱离,完成荷载转换;S6、顶推设备回缩阶段:顶推设备(2)顶推油缸回缩,横梁(4)在顶推设备(2)的作用下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旭海李坚吴为民吴成汉沈放温宗响陆国庆郑修龙武佳宝胡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