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PPAR-δ激动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59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9
本文描述了结晶(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结晶PPAR

δ
激动剂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2020年11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118,431号和2020年7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055,235号的权益,所述两个申请中的每一个都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0002]本文描述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化合物的晶型、及其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在治疗疾病或病状中的使用方法,所述疾病或病状将受益于PPARδ激动剂化合物的治疗。

技术介绍

[0003]PPARδ是配体激活转录调控子的核调控超家族成员,其在全身表达。PPARδ激动剂诱导脂肪酸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基因。PPARδ还具有抗炎性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涉及PPARδ激动剂(E)
‑2‑
(4

((3

(4

氟苯基)
‑3‑
(4

(3

吗啉代丙
‑1‑

‑1‑
基)苯基)烯丙基)氧基)
‑2‑
甲基苯氧基)乙酸钠的各种固态形式。(E)
‑2‑
(4

((3

(4

氟苯基)
‑3‑
(4

(3

吗啉代丙
‑1‑

‑1‑
基)苯基)烯丙基)氧基)
‑2‑
甲基苯氧基)乙酸钠的这些形式可用于调节哺乳动物中的PPARδ活性,所述哺乳动物将受益于这种活性。
[0005]本文描述了一种结晶(E)
‑2‑
(4

((3

(4

氟苯基)
‑3‑
(4

(3

吗啉代丙
‑1‑

‑1‑
基)苯基)烯丙基)氧基)
‑2‑
甲基苯氧基)乙酸钠(化合物II)。
[000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II是晶型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晶型1的特征在于具有:(a)与图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b)在约2.8
°
2θ、约7.2
°
2θ、约13.4
°
2θ、约17.8
°
2θ、约19.7
°
2θ、约19.9
°
2θ和约20.6
°
2θ处具有峰的XRPD图谱,如使用Cu Kα辐射测量;(c)与图2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d)具有在约179.5℃开始并在约181.6℃达到峰值的吸热的DSC热谱图;(e)与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f)从25℃到60℃的损失为0.1%w/w并且在约250℃开始降解的TGA图谱;(g)与图4所示基本上相同的FTIR光谱图谱;(h)在约103cm
‑1、约838cm
‑1、约1220cm
‑1、约1504cm
‑1和约1612cm
‑1处具有峰的FTIR光谱图谱;(i)与图5所示基本上相同的拉曼光谱图谱;(j)在约103cm
‑1、约126cm
‑1、约810cm
‑1、约1158cm
‑1、约1238cm
‑1、约1604cm
‑1和约1629cm
‑1处具有峰的拉曼光谱图谱;
(k)在100K下基本上等于以下的单胞参数:(k)在100K下基本上等于以下的单胞参数:或(l)其组合。
[000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晶化合物II是未溶剂化的。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晶化合物II是溶剂化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晶化合物II是丙酮溶剂化物、1

丙醇溶剂化物、2

甲基四氢呋喃溶剂化物、甲基异丁基酮溶剂化物、1,4

二噁烷溶剂化物、氯仿溶剂化物、四氢呋喃溶剂化物或二氯甲烷溶剂化物。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晶化合物II是水合物。在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晶水合物是化合物II的晶型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II的晶型2的特征在于具有:(a)与图6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b)在约4.5 2θ、约13.8
°
2θ、约17.6
°
2θ、约19.0
°
2θ、约19.6
°
2θ、约19.9
°
2θ、约20.5
°
2θ和约23.0
°
2θ处具有峰的XRPD图谱,如使用Cu Kα辐射测量;(c)与图7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d)具有六个吸热事件的DSC热谱图,所述吸热事件:i.在约44.1℃开始并在约72.4℃达到峰值;ii.在约92.4℃达到峰值;
iii.在约107.0℃开始并在约118.5℃达到峰值;iv.在约127.6℃开始并在约130.0℃达到峰值;v.在约146.9℃开始并在约149.9℃达到峰值;并且vi.在约179.5℃开始并在约181.1℃达到峰值;(e)与图8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f)从25℃到145℃的损失为17.2%w/w并且在约275℃开始降解的TGA图谱;(g)0至90%相对湿度(RH)下的可逆吸水性(~25%w/w);(h)在90% RH和25℃下的GVS分析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i)在97% RH和25℃下储存7天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j)在75% RH和40℃下储存7天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或(k)其组合。
[00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晶化合物II是2

甲基四氢呋喃溶剂化物。在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晶2

甲基四氢呋喃溶剂化物是化合物II的晶型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II的晶型3的特征在于具有:(a)与图9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b)与图10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c)具有三个吸热事件的DSC热谱图,所述吸热事件:i.在约58.7℃开始并在约73.2℃达到峰值;ii.在约114.5℃开始并在约136.2℃达到峰值;并且iii.在约172.5℃开始并在约178.6℃达到峰值;(d)与图1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e)从25℃到82℃的损失为2.3%w/w,从82℃到155℃的进一步损失为3.8%w/w并且在约275℃开始降解的TGA图谱;(f)0至90%相对湿度(RH)下的可逆吸水性(~9.0%w/w);(g)在90% RH和25℃下的GVS分析后转化为晶型1的XRPD;(h)在75% RH和40℃下储存7天后转化为晶型1的XRPD;或(i)其组合。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结晶化合物II是四氢呋喃溶剂化物。在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结晶(E)
‑2‑
(4

((3

(4

氟苯基)
‑3‑
(4

(3

吗啉代丙
‑1‑

‑1‑
基)苯基)烯丙基)氧基)
‑2‑
甲基苯氧基)乙酸钠(化合物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是化合物II的晶型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1的特征在于具有:(a)与图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b)在约2.8
°
2θ、约7.2
°
2θ、约13.4
°
2θ、约17.8
°
2θ、约19.7
°
2θ、约19.9
°
2θ和约20.6
°
2θ处具有峰的XRPD图谱,如使用Cu Kα辐射测量;(c)与图2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d)具有在约179.5℃开始并在约181.6℃达到峰值的吸热的DSC热谱图;(e)与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f)从25℃到60℃的损失为0.1%w/w并且在约250℃开始降解的TGA图谱;(g)与图4所示基本上相同的FTIR光谱图谱;(h)在约103cm
‑1、约838cm
‑1、约1220cm
‑1、约1504cm
‑1和约1612cm
‑1处具有峰的FTIR光谱图谱;(i)与图5所示基本上相同的拉曼光谱图谱;(j)在约103cm
‑1、约126cm
‑1、约810cm
‑1、约1158cm
‑1、约1238cm
‑1、约1604cm
‑1和约1629cm
‑1处具有峰的拉曼光谱图谱;(k)在100K下基本上等于以下的单胞参数:(k)在100K下基本上等于以下的单胞参数:或(l)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1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或在约2.8
°
2θ、约7.2
°
2θ、约13.4
°
2θ、约17.8
°
2θ、约19.7
°
2θ、约19.9
°
2θ和约20.6
°
2θ处具有峰的XRPD图谱,如使用Cu Kα辐射测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1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2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或具有在约179.5℃开始并在约181.6℃达到峰值的吸热的DSC热谱图。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1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3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或从25℃到60℃的损失为0.1%w/w并且在约250℃开始降解的TGA图谱。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1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4所示基本上相同的FTIR光谱图谱;或在约103cm
‑1、约838cm
‑1、约1220cm
‑1、约1504cm
‑1和约1612cm
‑1处具有峰的FTIR光谱图谱。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1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5所示基本上相同的拉曼光谱图谱;或在约103cm
‑1、约126cm
‑1、约810cm
‑1、约1158cm
‑1、约1238cm
‑1、约1604cm
‑1和约1629cm
‑1处具有峰的拉曼光谱图谱。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结晶化合物II是未溶剂化的。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结晶化合物II是丙酮溶剂化物、1

丙醇溶剂化物、2

甲基四氢呋喃溶剂化物、甲基异丁基酮溶剂化物、1,4

二噁烷溶剂化物、氯仿溶剂化物、四氢呋喃溶剂化物或二氯甲烷溶剂化物。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结晶化合物II是水合物。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是化合物II的晶型2。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2的特征在于具有:(a)与图6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b)在约4.5 2θ、约13.8
°
2θ、约17.6
°
2θ、约19.0
°
2θ、约19.6
°
2θ、约19.9
°
2θ、约20.5
°
2θ和约23.0
°
2θ处具有峰的XRPD图谱,如使用Cu Kα辐射测量;(c)与图7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d)具有六个吸热事件的DSC热谱图,所述吸热事件:i.在约44.1℃开始并在约72.4℃达到峰值;ii.在约92.4℃达到峰值;iii.在约107.0℃开始并在约118.5℃达到峰值;iv.在约127.6℃开始并在约130.0℃达到峰值;v.在约146.9℃开始并在约149.9℃达到峰值;并且vi.在约179.5℃开始并在约181.1℃达到峰值;(e)与图8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
(f)从25℃到145℃的损失为17.2%w/w并且在约275℃开始降解的TGA图谱;(g)0至90%相对湿度(RH)下的可逆吸水性(~25%w/w);(h)在90%RH和25℃下的GVS分析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i)在97%RH和25℃下储存7天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j)在75%RH和40℃下储存7天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或(k)其组合。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2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6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或在约4.5 2θ、约13.8
°
2θ、约17.6
°
2θ、约19.0
°
2θ、约19.6
°
2θ、约19.9
°
2θ、约20.5
°
2θ和约23.0
°
2θ处具有峰的XRPD图谱,如使用Cu Kα辐射测量。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2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7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或具有六个吸热事件的DSC热谱图,所述吸热事件:在约44.1℃开始并在约72.4℃达到峰值;在约92.4℃达到峰值;在约107.0℃开始并在约118.5℃达到峰值;在约127.6℃开始并在约130.0℃达到峰值;在约146.9℃开始并在约149.9℃达到峰值;并且在约179.5℃开始并在约181.1℃达到峰值。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2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图8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或从25℃到145℃的损失为17.2%w/w并且在约275℃开始降解的TGA图谱。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2的特征在于具有:0至90%相对湿度(RH)下的可逆吸水性(~25%w/w);或在90%RH和25℃下的GVS分析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所述化合物II的晶型2的特征在于具有:在97%RH和25℃下储存7天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或在75%RH和40℃下储存7天后未发生变化的XRPD。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结晶化合物II是2

甲基四氢呋喃溶剂化物。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是化合物II的晶型3。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结晶化合物II,其中化合物II的晶型3的特征在于具有:(a)与图9所示基本上相同的XRPD图谱;(b)与图10所示基本上相同的DSC热谱图;(c)具有三个吸热事件的DSC热谱图,所述吸热事件:i.在约58.7℃开始并在约73.2℃达到峰值;
ii.在约114.5℃开始并在约136.2℃达到峰值;并且iii.在约172.5℃开始并在约178.6℃达到峰值;(d)与图11所示基本上相同的TGA图谱;(e)从25℃到82℃的损失为2.3%w/w,从82℃到155℃的进一步损失为3.8%w/w并且在约2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珊娜
申请(专利权)人:雷内奥制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