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50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属于注浆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注浆巷道的施工范围,将施工范围划分为过巷区域和施工区域,过巷区域和施工区域之间预留出安全间距;S2、对注浆巷道的顶部、帮部和帮部底脚钻设注浆孔,施工区域内的注浆孔采用浅孔、深孔联合注浆的方式,过巷区域内的注浆孔的末端与上方巷道的底板需保持安全距离;S3、对注浆孔进行注浆;S4、对注浆效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继续复注,直至验收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施工人员提供一套流程明确、有章可循的过巷巷道的施工方法,可有效降低对上方巷道的扰动,提高注浆加固效果,克服了凭借经验施工的局限性,便于注浆施工过程管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浆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井巷工程中,为防止上方含水层渗入本巷道或加固巷道内部破碎围岩,会对煤矿巷道的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以提高破碎围岩的强度与整体性,改善其力学性能,提高破碎煤岩体在采掘过程中的稳定性,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避免和减少破碎围岩造成的冒顶、片帮事故发生。因岩体裂隙存在于围岩内部,隐蔽性较强,给注浆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浆液扩散半径以及注浆孔布置参数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注浆效果。目前,巷道注浆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可循章操作的注浆施工工艺,现场工人大多凭借各自的工作经验施工,缺乏施工工艺的科学性,不便于施工过程的管理,也不利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
[0003]为此,专利号为“202010234935.1”,专利名称为“一种提高井工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抗压强度的修护工艺”公开了一种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作为巷道注浆的指导工艺,包括下列步骤:S1:确定变形巷道的位置;S2:对变形巷道进行卧底、扩帮、挑顶及重新支护;S3:将变形巷道沿长度方向适当分成若干段,按编排好的修复顺序对每段巷道的二侧巷帮、巷顶和巷底分别钻一对注浆孔,每对注浆孔均由一个浅注浆孔和一个深注浆孔组成;S4:在步骤3中已钻好的浅注浆孔和深注浆孔内分别插入一根浅注浆管和深注浆管,用锚固剂封严浅、深注浆管的管壁和对应的浅、深注浆孔的孔口之间的间隙,S5:用水泥浆覆盖按步骤4施工完成的区域;S6:将清水注入浅注浆管和深注浆管,当压力超过6Mpa时,停止注水;S7:配制水泥浆;S8:以≤1Mpa的压力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注入浅注浆管,待深注浆管返水或返浆时停止注浆,待8小时后,以≤4Mpa的压力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注入深注浆管,待注浆压力大于4Mpa时结束注浆;S9:最后用水泥浆将注浆管封堵。但上述专利的注浆工艺,仅适用于上方没有过巷的注浆巷道的注浆,但实际施工中随着煤矿的开采,煤矿巷道往往在高度空间上纵横交错,一道巷道上方有时不仅会布置一条巷道,而在下方巷道进行注浆时,一旦施工不当,很容易对上方巷道造成扰动,甚至引起变形、坍塌,因此市场上亟需一套成熟完善、流程明确的上方有过巷巷道的注浆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主要为施工人员提供一套流程明确、有章可循的过巷巷道的施工方法,可在降低对注浆巷道上方巷道的扰动的同时,提高井巷工程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效果,克服了凭借经验施工的局限性,便于注浆施工过程管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确定注浆巷道的施工范围,根据所述注浆巷道的上方巷道的过巷位置,将施工
范围划分为过巷区域和施工区域,所述过巷区域和所述施工区域之间预留出安全间距,所述安全间距根据注浆扩散半径而定;
[0007]S2、对所述施工区域和所述过巷区域内的顶部、帮部和帮部底脚按预设排距钻设注浆孔,所述施工区域内的注浆孔采用浅孔、深孔联合注浆的方式,注浆时先注入所述浅孔,后注所述深孔,所述过巷区域内的注浆孔的末端与所述上方巷道的底板需保持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根据所述过巷区域与所述上方巷道的层间距而定;
[0008]S3、对所述注浆孔进行注浆;
[0009]S4、对所述注浆效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继续复注,直至验收通过。
[0010]优选地,所述安全间距不小于5m,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5m。
[0011]优选地,步骤S3中,在注浆期间,根据所述施工范围的围岩裂隙发育情况、注浆量大小、浆液渗漏情况,增加或减小所述注浆孔的排距和数量。
[0012]优选地,在步骤S3中,注所述浅孔时,先注清水试压,然后逐级增大浆液浓度,每增大一次浆液浓度需持续注浆3

5min,所述浅孔的注浆压力不超过2MPa,所述深孔的注浆压力不超过4MPa。
[0013]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施工区域内的浅孔与深孔交错等距布置,或者浅孔与深孔等排等距布置。
[0014]优选地,在步骤S2中,位于顶部的所述注浆孔调整为肩窝位置,开孔角度按70
°‑
90
°
倾斜向上施工。
[0015]优选地,所述帮部的所述注浆孔布置位置位于巷道底板的1.2m以上,开孔角度按30
°‑
60
°
倾斜向上施工。
[0016]优选地,所述帮部底脚的所述注浆孔位置位于在巷道底板0.2

0.5mm以上,按照

60
°


75
°
倾斜向下施工,所述浅孔深度不低于3m。
[0017]优选地,在步骤S4中,采用注清水试压法进行验收,在所述施工范围内设置多组验收断面,每组所述验收断面设置不少于3个验收孔,所述验收孔布置在所述施工区域和所述过巷区域的顶部,所述验收孔终压达到3MPa,并能够保持压力稳定时间大于2min,视为注浆验收合格。
[0018]优选地,在步骤S4中,在所述施工范围内布置多组巷道十字位移观测站,定期测量所述施工区域和过巷区域的顶部下沉量和两侧帮部的相互移近量,所述顶部下沉量和所述两侧帮部的相互移近量在允许变形范围内,视为注浆验收合格。
[0019]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固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主要为施工人员提供一套流程明确、有章可循的过巷巷道的施工方法,可在降低对注浆巷道上方巷道的扰动的同时,提高井巷工程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效果,克服了凭借经验施工的局限性,便于注浆施工过程管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在过巷区域以内的注浆孔与上方巷道之间设置安全距离,以及在过巷区域和施工区域之间设置安全间距,能够有效降低对注浆巷道上方巷道的扰动,同时仅在施工区域内设置深孔,能够避免注浆时,有浆液冒入上方巷道中。
[0021]2.本专利技术中安全间距的参数选择根据注浆扩散半径而定,根据经验取值3.5

5m,为了尽可能降低对上方巷道的扰动,因此选择最大值5m能够尽可能降低对上方巷道扰动,安全距离选择至少为5m也是如此。
[0022]3.本专利技术中注所述浅孔时先注清水试压,通过清水试压可冲刷注浆管和围岩裂隙中的小颗粒,打通裂隙,以提高注浆效果,同时还可以直接观察巷道表面渗漏情况,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0023]4.本专利技术中还公开了两种验收方式,以使本注浆工艺的工艺流程更为完善,流程明确、有章可循,克服了凭借经验施工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注浆巷道的施工范围,根据所述注浆巷道的上方巷道的过巷位置,将施工范围划分为过巷区域和施工区域,所述过巷区域和所述施工区域之间预留出安全间距,所述安全间距根据注浆扩散半径而定;S2、对所述施工区域和所述过巷区域内的顶部、帮部和帮部底脚按预设排距钻设注浆孔,所述施工区域内的注浆孔采用浅孔、深孔联合注浆的方式,注浆时先注入所述浅孔,后注所述深孔,所述过巷区域内的注浆孔的末端与所述上方巷道的底板需保持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根据所述过巷区域与所述上方巷道的层间距而定;S3、对所述注浆孔进行注浆;S4、对所述注浆效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继续复注,直至验收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间距不小于5m,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5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注浆期间,根据所述施工范围的围岩裂隙发育情况、注浆量大小、浆液渗漏情况,增加或减小所述注浆孔的排距和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注所述浅孔时,先注清水试压,然后逐级增大浆液浓度,每增大一次浆液浓度需持续注浆3

5min,所述浅孔的注浆压力不超过2MPa,所述深孔的注浆压力不超过4MP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巷巷道破碎围岩的注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施工区域内的浅孔与深孔交错等距布置,或者浅孔与深孔等排等距布置。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可亮薛俊华郭兰兰薛小妹陈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