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7-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8544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特别涉及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海洋由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高盐,高压,低温缺氧等,海洋生物形成了独特的新陈代谢途径以及物理化学防御机制,成为海洋药物小分子的重要来源,例如2004年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真正海洋来源的药物(来源于南太平洋海洋蜗牛Conus magus)齐考诺肽(ziconotide),到目前已为止超过十个海洋来源的药物被批准,还有多种海洋来源的天然产物处于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这都说明海洋是未来新药来源的重要来源,海洋天然产物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0003]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色原酮及其苷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越来越多,结构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降血压等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生物活性。例如,防风中色原酮苷类成分升麻素苷对二甲苯引起的皮肤肿有明显的降低炎症反应。
[0004]因此,筛选出含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对化合物的结构式(Ⅰ)如下:
[0010][0011]所述化合物是从海洋真菌菌核赤霉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所述海洋真菌菌核赤霉为保藏编号GDMCC No:60215的海洋真菌菌核赤霉。
[0012]上述的一种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13]S1.将海洋真菌菌核赤霉接入种子培养基,摇床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
[0014]S2.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获得发酵产物;
[0015]S3.将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进行静置萃取三次,所得菌体用甲醇提取三次,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再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得到结构式如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0016]步骤S1中所述海洋真菌菌核赤霉为保藏编号GDMCC No:60215的海洋真菌菌核赤霉;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平均每升种子培养基包括葡萄糖100克,酵母提取物10克,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1克,氯化钠5克,余量为水。
[0017]步骤S1中所述摇床培养的条件为摇床转速200rpm,25~30℃培养3~7天。
[0018]步骤S2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平均每升发酵培养基包括葡萄糖20克,酵母提取物2克,硫酸镁0.1g,磷酸二氢钾0.2克,氯化钠5克,余量为水。
[0019]步骤S2中所述静置培养的条件为25~30℃静置25~50天。
[0020]步骤S3中所述柱层析分离的具体操作为:将浸膏用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分别以体积比100:1~70:30的二氯甲烷

甲醇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80:20的二氯甲烷

甲醇洗脱液,再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反复柱层析分离;所得洗脱液再以半制备液相色谱柱层析进行层析分离,以体积百分浓度6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制备收集,获得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
[0021]上述的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3]天然产物相比于人工合成化合物具有更显著的结构多样性及复杂性,同时在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更高的筛选率;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表现出新颖性高、生物活性显著的特点,如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酶抑制等,已成为海洋药用天然产物研发的重要资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SP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中一氧化氮(NO)生成活性,其IC50分别为38.26μM,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海洋真菌来源的化合物具有炎症治疗的临床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图(HR

ESI

EI)。
[0025]图2为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的1H NMR。
[0026]图3为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的
13
C NMR。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28]实施例1:化合物的制备
[0029]1、从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215的海洋真菌菌核赤霉代谢产物中分离制备化合物,步骤如下:
[0030](1)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215的海洋真菌菌核赤霉的种子培养:
[0031]种子培养基组成:葡萄糖20克,酵母提取物2克,硫酸镁0.1g,磷酸二氢钾0.2克,氯
化钠5克,加水至1L(具体制作方法:将各组分混匀溶解并摇匀)。
[0032]培养基经高温灭菌后,用接种环挑取菌株接入,25℃恒温摇床培养3天,得种子培养液。
[0033](2)海洋真菌菌核赤霉的发酵培养:
[0034]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克,酵母提取物2克,硫酸镁0.1g,磷酸二氢钾0.2克,氯化钠5克,加入去离子水至1L,搅拌至完全溶解,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121℃高温高压灭菌20min。
[0035]将种子液中的菌株转接入装好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接种量为8

20ml,始终控制温度28,培养时间30天。
[0036](3)将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进行静置萃取三次,所得菌体用甲醇提取三次,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将浸膏利用柱层析色谱分离,分离时分别用体积比100:1~70:30的二氯甲烷

甲醇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80:20的二氯甲烷

甲醇洗脱液,,再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反复柱层析分离;所得洗脱液再以半制备液相色谱柱层析进行层析分离,以体积百分浓度60%的甲醇水溶液进行制备收集,获得目标化合物。
[0037]实施例2:化合物的结构测试解析
[0038]对上述实施例1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测试解析,得到以下试验数据:
[0039]化合物:白色粉末,HR

ESI

MS m/z 263.1274[M+H]+
(理论计算值263.1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是从海洋真菌菌核赤霉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真菌菌核赤霉为保藏编号GDMCC No:60215的海洋真菌菌核赤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7

羟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将海洋真菌菌核赤霉接入种子培养基,摇床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S2.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获得发酵产物;S3.将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进行静置萃取三次,所得菌体用甲醇提取三次,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再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得到结构式如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海洋真菌菌核赤霉为保藏编号GDMCC No:60215的海洋真菌菌核赤霉;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平均每升种子培养基包括葡萄糖100克,酵母提取物10克,硫酸镁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纪国王丽霞周俊强张盈莹吴桂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