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43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除螨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从外到内依次为静电纺防螨表层、静电纺过滤里层以及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所述静电纺防螨表层与静电纺过滤里层之间、静电纺过滤里层与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之间通过热轧复合。其中静电纺过滤里层是通过微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除螨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寄居着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生物——螨虫,大多存在于人们经常使用的床单、被罩、沙发等地方。螨虫是一种无法肉眼识别的害虫,能够传播细菌病毒,甚至引起人类的多重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尿路螨症、疥疮等。一张使用过的床单上寄居着100万至1000万的螨虫,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0003]目前,目前在纺织品中主要采用驱除手段,包括增大面料密度,使螨虫无法进入面料;织造中加入除螨纤维,使面料具备除螨性;对织物添加整理剂,使合适的除螨剂吸附在面料当中,但是物体表面的药物残留易对人体产生不适,无法长期保持优良的除螨效果。例如中国专利CN103882605A公开了一种抗菌除螨面料,由木棉纤维、竹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的纱线织成,赋予面料杀菌除螨效果,但是面料透气性不佳,染色困难。中国专利CN217052577U公开了一种防螨莫代尔纤维混纺面料,该除螨防护面料之间夹层中夹持这除螨药包,有利于除螨,但是该药包易于在水洗多次后产生泄露,舒适性不好。中国专利CN114381824A公开了一种恒温除螨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相变储能纤维为主体,具备保温恒温和除螨抗菌效果,但除螨添加剂直接接触皮肤,容易产生不适感。
[0004]利用静电纺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超细纤维,通过超细纤维织造的高密织物布缝在10

50μm之间,有效阻碍0.3

0.6mm大小的螨虫;同时纳米纤维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和高透气性,有利于草药和除螨剂的吸附和释放;纳米纤维膜还具备孔径小、孔隙率高的特点,起到良好的过滤效果。但目前为止将除螨与静电纺工艺结合的技术相对较少,如何保证静电纺纤维的可纺性和圣麻纤维的保形性以及除螨产品长期除螨的作用也仍然需要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110578208A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多组分复合丝柔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该非织造布包括层叠设置的纳米丝柔层、亲水层和纳米抗菌纤维层,拥有较好的抗菌性,但是其功能不够牢固,经过多次水洗后就大打折扣。中国专利CN209096168U公开了一种环保平纹面料,其中内层采用棉纤维和圣麻纤维混合编织成形,平纹布通过无纺层加固,具有抗菌抑螨的功能,但是该平纹布保形性不佳,容易起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现有技术制备得到的静电纺面料,保形性不佳,容易起皱或容易产生不适感。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静电纺过滤里层和静电纺防螨表层;
[0007]所述静电纺过滤里层设于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和静电纺防螨表层之间;
[0008]所述静电纺防螨表层是由聚乳酸和棉包芯纱通过共轭静电纺丝制备得到;
[0009]所述静电纺过滤里层是将纳米除螨微球包裹于纺丝溶液中形成过滤里层纺丝液
后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
[0010]所述纳米除螨微球是由壳层溶液和芯层溶液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所述壳层溶液包括PLGA(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和PEG(聚乙二醇),所述芯层溶液为除螨剂;
[0011]所述纺丝溶液包括羧甲基壳聚糖银络合物和PEO(聚环氧乙烷);
[0012]所述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由圣麻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得到;
[0013]所述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的各层之间通过热轧复合。
[0014]优选的,所述纳米除螨微球和纺丝溶液于微球/液体双通道装置中以1

2:1

2的流速汇流后形成过滤里层纺丝液。
[0015]进一步地,所述微球/液体双通道装置包括玻璃梨形通道和玻璃直道,所述纳米除螨微球先后通过玻璃梨形通道和玻璃直道后与纺丝溶液汇流。
[0016]具体的,所述玻璃直道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0.3

0.4μm,可以最多同时通过1

3粒直径约在170

220nm的纳米除螨微球,使纤维仍然为微米级细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微球/液体双通道装置中,纺丝溶液的流速为0.2

0.4mL/h。
[0018]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梨形通道和玻璃直道共可容纳130

200万纳米除螨微球。
[0019]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梨形通道的最宽处为120mm、高为170mm,以及玻璃通道长度和微球大小使之接近于纺丝溶液流速,为0.3mL/h。
[0020]进一步地,所述静电纺过滤里层为平纹织物。
[0021]优选的,所述玻璃直道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0.3

0.4μm。
[0022]优选的,所述纳米除螨微球的直径为170

220nm。
[0023]优选的,所述静电纺防螨表层中添加有中草药提取液。
[0024]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草药提取液包括如下组分:10份艾草,8.5

9份白藓皮,9份丁香,5份蒲公英,4

5份苍耳子,2

3份金钱草,5份黄柏和2

3份百部。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中草药提取液中的各组分研磨后加入90

100℃水中,溶解,得到所述中草药提取液;所述中草药和水的质量比为7

9:20。
[0026]优选的,所述除螨剂包括除螨粒子和氯菊酯。
[0027]进一步地,所述除螨剂的浓度为40

60g/ml。
[0028]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所述除螨粒子包括5

8份纳米硫磺,7

10份纳米二氧化钛和10

12份纳米银。
[0029]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硫磺的粒径为20

40nm,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20

50nm,纳米银的粒径为25

35nm。
[0030]优选的,所述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中,圣麻纤维和聚酯纤维采用三条混并,圣麻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混纺比为3:2。
[0031]优选的,所述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通过除螨整理剂处理。
[0032]进一步地,所述除螨整理剂包括氯菊酯、氰硫基乙酸异冰片酯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0033]本专利技术将静电纺与除螨工艺相结合,采用绿色无害的整理剂,并利用静电纺将除螨颗粒包裹在微球内,延长药物缓释时间,并隔绝人体与药物直接接触,通过微球

液体双通道改善纤维透气性和释药范围,表现出各材料优异性能的同时,实现多功能有效结合。
[0034]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3)、静电纺过滤里层(2)和静电纺防螨表层(1);所述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的各层之间通过热轧进行复合;所述静电纺防螨表层(1)是由聚乳酸和棉包芯纱通过共轭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所述静电纺过滤里层(2)是将纳米除螨微球包裹于纺丝溶液中形成过滤里层纺丝液后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所述纳米除螨微球是由壳层溶液和芯层溶液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所述壳层溶液包括PLGA和PEG,所述芯层溶液为除螨剂;所述纺丝溶液包括羧甲基壳聚糖银络合物和PEO;所述圣麻纤维混纺除螨基层(3)由圣麻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得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除螨微球和纺丝溶液于微球/液体双通道装置(25)中以1

2:1

2的流速汇流后形成过滤里层纺丝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液体双通道装置(25)包括玻璃梨形通道(26)和玻璃直道(27),所述纳米除螨微球先后通过玻璃梨形通道(26)和玻璃直道(27)后与纺丝溶液汇流。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除螨的三层圣麻复合静电纺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清郑敏烽杨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