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17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燃烧组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针对现有的燃烧混气填充装置仅适用于轴向流燃烧室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空气流路结构、燃料填充结构、分流隔板、密封套筒和径向流燃烧室,所述空气流路结构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空气流路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变径段,所述连接法兰上连接有供气管路,所述变径段与密封套筒相互配合,所述变径段上设置进气端口,所述变径段底部均匀布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固定有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重量轻;适用于径向流燃烧室混气填充,且有效避免回火与热自燃,燃料填充结构可拆换,运用灵活,拓展了其适用工况范围。拓展了其适用工况范围。拓展了其适用工况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组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航空发动机一直在朝着高性能、高效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基于传统定压循环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实现推进系统性能的大幅提升十分困难,等容燃烧室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热力循环,具有大幅度提升推进系统性能的潜能;此外,有效缩短燃烧室长度,可以减少发动机总体重量,也可以提升发动机总体性能,相关研究表明,燃烧室长度每减少2.5cm,发动机总重量将减少0.4%。径向流燃烧室将气流沿径向组织,有效减少燃烧室长度,同时采用等容燃烧模式,因此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研究,但其燃烧组织过程存在的泄漏、热自燃、回火等问题,限制了其研究与应用进度,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混气填充装置;专利技术专利ZL201621170672.8公开了一种内燃波转子的混气形成装置。所述的装置由进气端及数个不同的燃料进气支管所构成,此外每根燃料支管装有独立的阀门连接装置连接至进气总管,从而实现波转子的进气装置。此种进气方式可以实现燃气的良好掺混,但其掺混管路过多进一步导致了结构装置复杂,供给控制系统繁琐等问题,不适用于科研试验研究,且只适用于轴向流燃烧室;专利技术专利CN206177587U,提出了一种简化内燃波转子实验系统混气填充装置。包括了进气掺混段、混气缓冲段、密封盘、端口挡板、波转子通道及转轴。在混气填充过程内,端口挡板将其余部分密封住,确保了波转子燃烧室在试验过程内安全进行。但其整体结构尺寸较大,仅适用于轴向流简化单通道等容燃烧系统的实验研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燃烧混气填充装置仅适用于轴向流燃烧室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包括空气流路结构、燃料填充结构、分流隔板、密封套筒和径向流燃烧室,所述空气流路结构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空气流路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变径段,所述连接法兰上连接有供气管路,所述变径段与密封套筒相互配合,所述变径段上设置进气端口,所述变径段底部均匀布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和沉槽,所述分流隔板安装在沉槽内,所述空气流路结构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燃料填充结构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空气流路结构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分流隔板相互配合。
[0006]优选的,所述分流隔板、进气端口和进气窗相互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燃料填充结构包括直管段和L形管段,直管段一端设置内螺纹,L形管
段设置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安装孔内设置有安装座,直管段上设置有压紧螺帽和锥形圈,直管段与安装座相互配合,L形管段上焊接有把手段,L形管段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燃料喷孔。
[0008]优选的,所述径向流燃烧室包括多个燃烧室隔板和多个燃烧室通道,径向流燃烧室设置有区域Ⅰ、区域Ⅲ和区域Ⅱ。
[0009]优选的,所述分流隔板为具有一定形状的薄板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L形管段与径向流燃烧室相互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套筒为弹性耐磨材料制成,密封套筒的侧面设置有进气窗,进气窗与进气端口的角度一致,密封套筒的底部设置有螺孔,螺孔与螺栓孔相互配合。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的有益效果:采用分流隔板将空气流路结构进行环状气流分股,在部分气流分股中喷入燃料,从而在燃烧室通道中形成分层的混气分布,有效避免回火与热自燃。此外燃料填充管路设计成可更换式,可以适用宽工况范围实验需求,同时进气装置上设置密封套筒结构,有效抑制泄漏,采用气流环状分股,整个进气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适用于径向流燃烧室混气填充,且有效避免回火与热自燃,弥补现有技术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燃料填充结构可拆换,运用灵活,拓展了其适用工况范围。
[0013]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重量轻;适用于径向流燃烧室混气填充,且有效避免回火与热自燃,燃料填充结构可拆换,运用灵活,拓展了其适用工况范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的空气流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的燃料填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的密封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的径向流燃烧室及混气分布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空气流路结构;2、燃料填充结构;3、分流隔板;4、密封套筒;5、径向流燃烧室;6、连接法兰;7、安装孔;8、安装槽;9、变径段;10、进气端口;11、螺纹孔;12、底板;13、螺栓孔;14、沉槽;15、直管段;16、L形管段;17、内螺纹;18、外螺纹;19、安装座;20、锥形圈;21、压紧螺帽;22、把手段;23、进气窗;24、螺孔;25、燃烧室隔板;26、燃烧室通道;27、区域Ⅰ;28、区域Ⅲ;29、区域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图2,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包括空气流路结构1、燃料填充结构2、分流隔板3、密封套筒4和径向流燃烧室5,空气流路结构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6,空气流路结构1的另一端设置有变径段9,连接法兰6上连接有供气管路,变径段9与密封套筒4相互配合,变径段9上设置进气端口10,变径段9底部均匀布置螺纹孔11,螺纹孔11上固定有底板12,底板1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13和沉槽14,分流隔板3安装在沉槽14内,空气流路结构1上开设有安装孔7,燃料填充结构2安装在安装孔7内。
[0022]参照图3,燃料填充结构2包括直管段15和L形管段16,直管段15一端设置内螺纹17,L形管段16设置外螺纹18,内螺纹17和外螺纹18相互配合,安装孔7内设置有安装座19,直管段15上设置有压紧螺帽21和锥形圈20,直管段15与安装座19相互配合,L形管段16上焊接有把手段22,L形管段16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燃料喷孔。
[0023]参照图4,密封套筒4为弹性耐磨材料制成,密封套筒4的侧面设置有进气窗23,进气窗23与进气端口10的角度一致,密封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包括空气流路结构(1)、燃料填充结构(2)、分流隔板(3)、密封套筒(4)和径向流燃烧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路结构(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6),所述空气流路结构(1)的另一端设置有变径段(9),所述连接法兰(6)上连接有供气管路,所述变径段(9)与密封套筒(4)相互配合,所述变径段(9)上设置进气端口(10),所述变径段(9)底部均匀布置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上固定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13)和沉槽(14),所述分流隔板(3)安装在沉槽(14)内,所述空气流路结构(1)上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燃料填充结构(2)安装在安装孔(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流环状分股的径向流燃烧室分层混气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填充结构(2)包括直管段(15)和L形管段(16),直管段(15)一端设置内螺纹(17),L形管段(16)设置外螺纹(18),内螺纹(17)和外螺纹(18)相互配合,安装孔(7)内设置有安装座(19),直管段(15)上设置有压紧螺帽(21)和锥形圈(20),直管段(15)与安装座(19)相互配合,L形管段(16)上焊接有把手段(22),L形管段(16)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燃料喷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二磊郝艳娜曹霞孙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