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11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其中,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生产步骤:S1纤维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简称预氧化纤维或预氧纤维,是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经空气氧化形成部分环化结构的黑色纤维,具有高阻燃性,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在燃烧中纤维不融、不软化收缩、无熔滴,属准不燃产品;且其具有隔热效果好,耐酸碱腐蚀、耐化学环境、耐辐射性能好的优势。
[0003]聚丙烯腈纤维经过预氧化后,赋予纤维优良的阻燃、耐热性能;但是,聚丙烯腈纤维经过预氧化后呈现脆性、强力低,造成纺织过程中断头率高,使预氧化纤维的面料的力学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生产步骤:S1纤维混合

S2前处理

S3开松

S4梳理

S5并条

S6并条处理

S7粗砂

S8细纱

S9并线

S10捻线

S11织造;所述S1纤维混合中采用的原料包括重量份数为50

60份的预氧化纤维、10

15份的阻燃粘胶纤维及15

25份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S2前处理为使用前处理混合液对S1步骤得到的混合纤维进行浸渍处理,所述前处理混合液包括重量份数为24

36份的无规聚醚、12

24份的烷基醇酰胺、12

24份的壳聚糖季铵盐及270

330份的水;所述S6并条处理为使用并条处理液对S5步骤得到的熟条进行浸渍处理,所述并条处理液包括重量份数为6

10份的聚乙烯醇及90

110份的水。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氧化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及阻燃涤纶纤维进行混纺,阻燃粘胶纤维上丰富的羟基使得混纺后的纱线有改性空间,阻燃涤纶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提升混纺后纱线及织物的力学性能,混纺后三种纤维性能相互协同,提升预氧化纤维的可纺性能及预氧化纤维的面料力学性能差的问题。
[0007]无规聚醚、烷基醇酰胺及无规聚醚配伍使用减少预氧化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及阻燃涤纶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及增加混纺后纤维的导电性及可纺性。
[0008]将S5并条后得到的熟条浸渍并条处理液,并条处理液中的聚乙烯醇渗入到熟条的纤维之间,聚乙烯醇与熟条的纤维上的羟基相互协同作用,在纺织过程中在受外力作用时
预氧纤维同粘胶纤维及阻燃涤纶纤维之间有更好的同步性,减少预氧化纤维在纺织过程中因摩擦或外力产生的断头数量,进而增加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断裂强度。
[0009]可选的,所述前处理混合液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2

24份的平滑剂,所述平滑剂为单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及天然矿油中至少一种。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前处理混合液中添加平滑剂,平滑剂可进一步减少预氧化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与无规聚醚、烷基醇酰胺及壳聚糖季铵盐配伍使用,改善三种纤维的导电性、平滑性及集束性,进一步减少预氧化纤维在纺织过程中因摩擦或外力产生的断头数量,及增加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断裂强度。
[0011]可选的,所述S2步骤中将混合纤维浸渍于前处理混合液中,在30℃的条件下浸渍时间10

17h。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浸渍时间与温度,使预氧化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及阻燃涤纶纤维充分浸入前处理混合液,使三种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集束性、平滑性及可纺性。
[0013]可选的,所述并条处理液还包括重量份数为3

14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5

17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1

6份的单硬脂酸季戊四醇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并条处理液中较小分子量的单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在加工过程中可以迁移到纤维或者熟条上并条处理液形成膜层的外表面,进而减少熟条与加工设备之间的摩擦力;并条处理液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单硬脂酸季戊四醇酯进一步增强熟条中三种纤维之间的平滑性;进而减少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断头数量,进而增加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断裂强度。
[0015]可选的,所述S6并条处理步骤中并条处理液的温度为20

40℃。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并条处理液的合适处理温度,使得并条处理液充分渗入到S5并条得到的熟条中,并条处理液的温度太低,并条处理液粘度大,使得并条处理液不能充分渗入到并条后得到的熟条中;并条处理液的温度太高,聚乙烯醇与并条后得到的熟条表面结合的太快,妨碍了聚乙烯醇进一步渗入到并条后得到的熟条内部,并条处理液也不能充分渗入到并条后得到的熟条中,导致并条处理液的处理效果不佳。
[0017]可选的,所述S7粗砂纺制中粗砂的捻度为4

8捻/10cm。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纱捻度太低,纤维间协同效应差,粗砂的力学性能差;粗纱捻度太高,纤维的断头增多,织物的断裂强度变差。
[0019]优选的,所述S8细纱纺制中细纱的捻度100

200捻/10cm。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纱捻度太低,织物的力学强度低,捻度太高预氧化纤维容易断裂,织物的力学强度也会降低;S5并条制得的熟条经S6并条处理后,增加了熟条中三种纤维受到外力时同步性及协同性,减少纤维之间以及与设备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预氧化纤在纺织过程中产生的断头数量,进而使得S8细纱纺制中可以设置更高的细纱捻度,进而增强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纱线及面料的断裂强度。
[0021]优选的,所述S10捻线中股线的捻度为75

95捻/10cm。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股线的捻度,使得纱线之间的协同效果增加,织物的力学性能增加,但是股线的捻度太大织物的手感变差。
[0023]可选的,所述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在纺织过程中环境湿度45%

85%。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持湿度为45%

85%,并配伍S2前处理液及S6并条处理液中的抗静电剂,减少纤维、熟条及纱线之间的静电产生,使得阻燃粘胶纤维及阻燃涤纶纤维与预氧化纤维保持良好的抱合效果及协同效果,减少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断头数量,进而增强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纱线及面料的断裂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步骤:S1纤维混合

S2前处理

S3开松

S4梳理

S5并条

S6并条处理

S7粗砂

S8细纱

S9并线

S10捻线

S11织造;所述S1纤维混合中采用的原料包括重量份数为50

60份的预氧化纤维、10

15份的阻燃粘胶纤维及15

25份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S2前处理为使用前处理混合液对S1步骤得到的混合纤维进行浸渍处理,所述前处理混合液包括重量份数为24

36份的无规聚醚、12

24份的烷基醇酰胺、12

24份的壳聚糖季铵盐及270

330份的水;所述S6并条处理为使用并条处理液对S5步骤得到的熟条进行浸渍处理,所述并条处理液包括重量份数为6

10份的聚乙烯醇及90

110份的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混合液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2

24份的平滑剂,所述平滑剂为单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及天然矿油中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培国盛建荣王玖红刘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邦球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