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其结构和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78497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其结构和车辆。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第一控制指令;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外后视镜在车辆的车身内外进行伸缩运动。如此,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响应于该第一控制指令,在不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外后视镜缩回至车身内进行掩藏,从而避免外后视镜外凸加大车辆风阻,导致车身能耗增加的问题,进而提供给用户驾驶过程中更好的静谧性和主观感受,且使得车辆整体造型美观;另外,在不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外后视镜缩回至车身内进行掩藏,在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外后视镜伸出至车身外进行展示,还可以给车辆提供更高的车辆造型设计空间,给汽车开发更高设计的自由度。设计的自由度。设计的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其结构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其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固定式结构的外后视镜凸出车身外部,不利于造型美观的问题,且外后视镜外凸会加大车辆风阻,导致车身能耗增加的问题。此外,外后视镜的外凸结构带来风噪,影响顾客驾驶感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其结构和车辆。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05]获取用户的第一控制指令;
[0006]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内外进行伸缩运动。
[0007]如此,本申请的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响应于该第一控制指令,在不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外后视镜缩回至车身内掩藏,从而避免外后视镜外凸加大车辆风阻,导致车身能耗增加的问题,进而提供给用户驾驶过程中更好的静谧性和主观感受,且使得车辆整体造型美观;另外,在不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外后视镜缩回至车身内进行掩藏,在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外后视镜伸出至车身外进行展示,还可以给车辆提供更高的车辆造型设计空间,给汽车开发更高设计的自由度。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伸出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外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09]获取用户的第二控制指令;
[0010]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旋转,以调节所述外后视镜自身的旋转角度。
[0011]如此,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响应获取的用户的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外后视镜进行旋转来调节自身的旋转角度,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控制外后视镜进行旋转调节自身的旋转角度给用户提供最适合的观察视野,更好更直观的观测到周边障碍物。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旋转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外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13]获取用户的第三控制指令;
[0014]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沿所述车身方向前后移动。
[0015]如此,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响应获取的用户的第三控制指令控制外后视镜沿车身方向前后移动,使得用户可根据驾驶路况的需要自由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为用户提供
更加适合的后方观察视野。
[00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缩回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内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7]获取用户的第四控制指令;
[0018]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清洗。
[0019]如此,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响应获取的用户的第四控制指令对外后视镜进行清洗,使得清洗后的外后视镜能为用户提供更清晰的观察视野。
[00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清洗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1]获取用户的第五控制指令;
[0022]响应于所述第五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烘干。
[0023]如此,本申请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用户的第五控制指令,并响应于第五控制指令对外后视镜进行烘干,从而避免在对外后视镜进行清洗后,由于外后视镜没有及时烘干导致外后视镜上留有水渍,影响用户通过外后视镜观察车后方的路况的问题。
[00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缩回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内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5]在所述车辆处于驾驶状态时,获取用户的第四控制指令和/或第五控制指令;
[0026]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五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清洗和/或烘干。
[0027]如此,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在车辆处于驾驶状态时,通过响应于获取的用户的第四控制指令或第五控制指令,实现对外后视镜进行清洗或烘干,避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由于外后视镜中上附有污渍,导致外后视镜无法给用户提供清晰的后视野的问题。
[002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的外后视镜结构。所述外后视镜结构包括外后视镜和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内的电机控制器、第一电机模块、第二电机模块和连杆机构,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与所述外后视镜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模块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获取用户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传递至所述第一电机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机模块;所述第一电机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连杆进行伸缩运动,同时所述第二电机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沿所述第一连杆进行伸缩运动,以带动所述外后视镜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内外进行伸缩运动。
[0029]如此,本申请的外后视镜结构的电机控制器在获取到用户的第一控制指令时,将第一控制指令传递至第一电机模块和第二电机模块,使得第一电机模块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连杆进行伸缩运动,同时第二电机模块也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沿第一连接进行伸缩运动,带动外后视镜在车辆的车身内外进行伸缩运动,使得用户能在不使用外后视镜时,通过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外后视镜缩回至车身内进行掩藏,从而避免外后视镜外凸加大车辆风阻,导致车身能耗增加的问题,进而提供给用户驾驶过程中更好的静谧性和主观感受,且使得车辆整体造型美观;另外,在不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
外后视镜缩回至车身内进行掩藏,在使用外后视镜时,控制外后视镜伸出至车身外进行展示,还可以给车辆提供更高的车辆造型设计空间,给汽车开发更高设计的自由度。
[003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电机模块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伸出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外之后,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获取用户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传递至所述第一电机模块;所述第一电机模块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旋转,以调节所述外后视镜自身的旋转角度;和/或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获取用户的第三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传递至所述第二电机模块;所述第二电机模块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推动所述连杆机构沿所述车身方向前后移动,以控制所述外后视镜沿所述车身方向前后移动。
[0031]如此,本申请的外后视镜结构的电机控制器在获取到用户的第二控制指令时,将第二控制指令传递给第一电机模块,使得第一电机模块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外后视镜旋转调节自身的旋转角度,因此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控制外后视镜进行旋转调节自身的旋转角度,使得用户能更好更直观的观测到周边障碍物。另外,电机控制器在获取到用户的第三控制指令时,将第三控制指令传递给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户的第一控制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内外进行伸缩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伸出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外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第二控制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旋转,以调节所述外后视镜自身的旋转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伸出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外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第三控制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沿所述车身方向前后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缩回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内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的第四控制指令;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清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清洗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的第五控制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五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烘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外后视镜缩回至所述车辆的车身内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车辆处于驾驶状态时,获取用户的第四控制指令和/或第五控制指令;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五控制指令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清洗和/或烘干。7.一种车辆的外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结构包括外后视镜和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内的电机控制器、第一电机模块、第二电机模块和连杆机构,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与所述外后视镜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模块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